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裕钊书法美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张裕钊的诗文、手札中,我们不时可以读到其美学思想。这些美学思想不仅指导了他的文学创作和育人之道,也无可避免地从艺术风格上左右了他的书法创作。故而,所谓“兼陶古今,遣灏深古”的张氏书法并非意外的契合,而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謇师从张裕钊学习古文法始,张裕钊的学识、人品给张謇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淡薄功名利禄、爱国之心,对张謇的思想形成影响极深,为张謇的务实、进取奠定了思想基础;张謇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发扬了恩师的“讲求时务”的教育思想:张裕钊勤练书法的精神为张謇所学习,尤其是楷书上的指点,使张謇的书法终成大气。  相似文献   

3.
爱国诗人张裕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张裕钊遗诗及相关诗文的分析,认为张裕钊的爱国诗篇无论从数量上和思想深度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位爱国诗人。文中阐明对一个诗人作定性评价,要从社会关系和诗人的思想品质方面去具体评价;并指出张裕钊提出改革旧制、学习西方用科技强国的思想,比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的思想早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4.
张裕钊所书《论学手札》是其晚年书法艺术达到高峰时的行书代表作。从书法审美的角度来看,《论学手札》到处充溢着骨气、金石气、书卷气和跌宕之气,很好地体现了张裕钊所倡导的“气之既昌,则无之而不舍”的从艺治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该文将历来对张裕钊书法地位的评判分为三类,即褒张派、贬张派和折衷派,作者建议以诠释张裕钊书法的美学实质为突破口,构建一套全面、立体的评价系统,将张裕钊放在清代乃至中国书法史的坐标上,从文学、经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来模糊锁定(精确锁定为时尚早)张裕钊在清代书法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代复古文坛“后七子”的盟主,王世贞声名卓著,交游甚广。本文研究他与俞允文的交游紧紧围绕他们的“诗文书法”展开,阐明他们的书法交游以诗文交游为基础以及诗文对书法的重要性,深入揭示书法交游对书法理论和创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裕钊的诗文创作可以以光绪九年(1883)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探索、繁荣期,后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成熟、衰落期。张裕钊在莲池书院创作的散文,是其后期散文的代表作,其中《重修南宫县学记》、《夏润之孙桐之母姚宜人六十寿序》两篇最能体现张裕钊后期散文"以意度胜"和"词峻以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作者在梁子湖张氏敦义堂家族的发源地张德宝湾发现了清代儒士张殿录的寿匾、楹联,并对题匾书法及相关文史进行初步考证。题匾书法确系清代书法家、学者张裕钊的曾祖张新本墨迹,楹联书法系当地乾隆时期举人余文诵所书,其木刻题匾书法折射出一个家族的文化,也堪称是清代乾隆时期乡村民俗生活的一个缩影。它的发现为研究清代鄂州地域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就古书书法与古文行文习惯、古籍诗文作品解读两个侧面揭橥并论证《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之误及致误之由,同时论及“名家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生于公元一八二三年,终于公元一八九四年,亨年七十一岁。享名书法主要在同治、光绪年间。其实他的诗文承桐城遗绪,造诣极深。他在南京凤池、保定莲池、上海梅溪、武昌两湖、襄阳鹿门等书院讲学,主要是经、子文章,兼及书法。因为在书法上显得突出,遂以书享名。然而海内有些评论家对廉卿的诗文却更为瞩目。 为什么在书法上他的名气更大了呢?这主要是由于他在他所处的时代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同于他人而有独立的风格,有自己的成就。即使仁智互见,揄扬俱下,也不能掩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书法史上对张瑞图的基本判断出发,站在当代的文化背景上,对张瑞图重新做一个判断。因为我们认为在政治上的道德评判跟艺术上的评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张瑞图的最大意义在于他树立起一种反叛性的旗帜,对古典书法产生了一种异位,在当代的语境里,张瑞图书法代表一种异位的形式和思维,这种反叛性的异位,表明一种新的文化态度。张瑞图反帖学尽管不是那么纯粹,至少在当下是可以作为一种旗帜性要求,他的风格样式隐含着儒家的心性、佛家的超脱,他在书法上形式的成就大于文化内容的表达。现代性解读是要矫正中国书法史上历来以一种非艺术本位的书法批评方法论,尽量按其艺术文本本来价值来理解判断,摆脱与时俱来的中国文化感情色彩和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三个方面阐释诗人张枣的诗歌写作:一、张枣在诗歌中惯用“鬼脸”,即抒情中的变调,让诗歌产生独特的抒情效果。二、张枣在诗歌写作中始终具有清醒感,从诗歌中的人称变换和变幻可以看出诗人一直在寻找一个“之外”的点来保持这种清醒感。在他早期的诗歌中,只体现出诗人意识到系统束缚的清醒感,而在后期的诗歌中,诗人则逐渐开始寻找突破束缚的方法。三、张枣的诗歌写作是出于对一首独一的、有关诗歌的诗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小说《张居正》在宏大深厚的历史氛围中塑造了一代名臣张居正的形象,以揭示明代“万历新政”的政治革新及其文化意义。作者以诗性的才情和自具的史才史识还原张居正做人做事的本色,着力于表现他做事的功业和做人的悲剧,这本为一体的二者,在张居正特定性格和命运的演绎中,结果是后者既造就了前者,也毁灭了前者。但它给社会文明带来了永恒的典型性,让人在可歌可泣的历史审美中对自身有一种警醒。  相似文献   

14.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盛名,被誉为"草圣"。对其书法风格,历代探讨可谓详细。而对其生平事迹,长期以来,鲜有学者论及,其中较有影响者,如闻一多、郭沫若、朱关田、方磊、阮堂明等人,考述稍嫌粗略,不够全面、深入。鉴于此,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着重从史实出发,对张旭的生平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着重考察了其籍贯、字号、排行、家世、仕宦、足迹、师承等问题,以期能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作出些微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金齿张力系保山古城书香世家"文魁"之后,他自幼苦读诗书,勤奋创作,修炼书画,业绩可佳,曾获市文联"德艺双馨"荣誉奖及国内多种文学奖、书画奖。泛写张力小说、散文、诗词、书画作品展示情况及个人管见,以此为故乡文化同仁共识研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末三国时代名将张飞,屡有传言称其文武双全,书画诗文皆通,甚至其相貌亦属俊秀而非粗犷。上述主张纯属无根之木,于史难稽,相关资料皆伪造于明中晚期以后。“张飞能文说”始作俑者即人称“有明博学第一”之杨慎,初仅欲为猛将添博雅气象。讵料后人持续加油添醋,张飞一变而“工书能画”,再变而“大学问者”,今日更在网络速食文化下被变造成“通诗文之美男子”。凡此皆层累造成,偏离史料所载之张飞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裕钊诗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裕钊终身致力于教育、古文和书法,其诗歌创作亦多有成就。张裕钊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众体兼备;无论是感时伤世、咏史述怀、写景状物、交谊酬唱之作,其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脱俗不凡,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对他的最大争议莫过于他的“中体西用”文化观。解读其文化观的发展轨迹、主旨、特征,并对其文化观的历史地位进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