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齐子 《北京档案》2004,(11):18-19
座落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创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国大约700万件文物.在该馆的东方艺术馆里,陈列着大量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化艺术珍品多达2万余件,如中国各个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档案,明清瓷器等,其中最名贵的有汉代玉雕驭龙、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人摹本)、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等.  相似文献   

2.
吉祥天母为藏传佛教"八仇凶神"之一,属于出世间护法神①,是诸神中与大黑天并列的重要女性护法神。由于与达赖喇嘛的密切关系,清代有大量的造像实物存留。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了一尊具永乐款的吉祥天母造像,样式为一面四臂,有摩羯首空行母持缰绳驭骡,与清代流行的一面二臂像式完全不同。为此笔者考察了现今存留的主要吉祥天母像,并试图对其造像样式作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3.
王霞 《青年记者》2016,(9):95-96
丝绸之路在中国媒介中的呈现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社会内涵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对1949年以来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国内媒体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社会语境下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意义是持续变迁的. 新中国外交与作为文化记忆的丝绸之路 1.新中国外交背景之下的丝绸之路.新中国建立之初,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亚非国家在外交上可以找到的“共同点”之一,新中国外交成为当时媒介呈现丝绸之路的社会语境.毛泽东曾经用“中间地带”来概括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即“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有两重属性,只有“中间地带”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扩张,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战争.  相似文献   

4.
徐钦 《青年记者》2017,(8):82-83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市举行,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岳湖景区内进行,这场演出也是一次绝佳的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展现.由张艺谋执导的这场文艺演出的名称“最忆是杭州”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演出时长近一个小时,包括了九个节目.整场演出通过对杭州“人间天堂”城市形象的演绎,巧妙地塑造并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形象,即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维度.“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它既是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也象征着国民素质、国民性格和精神风貌,还是判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重要标尺.”①下面,笔者分析“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传播中国文化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地市党报在办报策略上提出了一个很形象的口号——“顶天立地,削弱中间”。顶天,紧跟市委;立地,贴近群众。这似乎达到了两个目的: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然而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即逻辑上的交叉相融部分“中间”。 我们把这里的“天”与“地”比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不是并列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交叉相容关系。这相融的部分,恰恰就是中间,  相似文献   

6.
1974年4月,河南省洛阳市郊区李楼公社五郎庙村七队村民上交一批古代鎏金铜造像,据称是农民在取土时发现,估计是一处窖藏。这批鎏金铜造像除较残者外,基本完整者110余尊,从特征上看均为唐代之物。造像种类有佛、菩萨及天王,其中菩萨造像占绝大多数。佛像有立姿、坐姿和树状化佛三种。造像作树状,树冠分作五枝化佛和七枝化佛,每个化佛头顶部有一尖顶状饰物。菩萨像形态较多,有立姿和坐姿,左手举柳枝和右手举柳枝之分,背光形式为莲瓣形,但又有实心、空心以及周缘有突结等变化。天王像仅一件。洛阳唐代铜造像以往在墓葬或遗址中有零星发现,但一次发现鎏金铜造像数量达百余尊,在洛阳还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少见的。无论是佛像还是菩萨、天王,均与洛阳所见唐代造像风格相近。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一种新文化品种,其表现生活、表情达意主要是依靠光电技术,拍摄、录制下一系列直接而又充分典型化、空灵化的“像”来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像”,既包括了运用现代光电技术表现出来的对象事物的“形象”,也包括了对象事物的“声象”,即形象与声象统一的电视的像。电视工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所要表现的意境、哲理通过电视的“像”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从“像”中受到启发,产生共鸣,这种效果是其它文化形态难以达到的。电视文化的品性包含了以下几个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伍琳琼 《大观周刊》2010,(48):184-184,141
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交流,沟通交流可有两种形式:言语性交流和非言语性交流.本文重点在于讨论非言语性文流,其包括三大部分:个人外在形象交流,面部表情交流以及姿势动作史流.这三种交流形式都有其不同的功能,且每种在师生交流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志鹃  邱蔚 《视听界》2006,(5):98-99
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来看,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的,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要精确地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7%的语言 38%的声音 55%的表情和动作等无声信息。而这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即为体态语,又称人体语言。电视最吸引受众的便是它的可视性。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符号,不仅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也利用自己的体态表情达意。“近取其神”重在眼神及笑容。在取中景、近景镜头时,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便是主持人的眼睛及笑容,这是最能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的部位,主持人的任何心理活动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被电视镜头放…  相似文献   

10.
1.九月。江西三清山。我看到许多年轻的面孔。二OO七年的散文,与这些面孔有关。它们平日里是作为名字出现的,罗列在不同版本的目录里,以不同的字体亮相。但那个深秋的夜里,这些名字以另外的方式出现了,像表情、呼吸与交谈一样温暖和生动。这是一个散文的夜晚。距离消失了,只剩下时间。散文,成为所  相似文献   

11.
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为全国各地造像中数量最多者,其时代上始北魏太和,下迄清代康熙,前后延续一千余年,其内容极为丰富。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如此丰富,这与历史上出现的两次大规模开窟造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晋时由于北方经历多年战乱,中原战祸频仍,人民颠沛流离,灾难深厚。“中原萧条,千里无烟”。人民为避祸祈福,求得精神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信佛之风大盛,佛教广为流行,人们争相崇神佞佛。当时洛阳和建康是南北朝两大佛教中心。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造像祈福。不仅皇帝达官贵人,一般平民百姓也有造像还愿祈福的。从公元495年至522年,动员民工八万多人,造像数万尊,造像题记两千余块,这是龙门石窟造像的第一个高潮。从北魏末年以后,开窟造像逐渐减少,趋向低潮,经过了约一百年的沉寂时期,到唐初又重新活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尽心 《新闻世界》2008,(3):39-39
2007年年底,郭志坚首次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的位置,与李瑞英搭档主持节目。加上之前的海霞、李梓萌、康辉,至此四大新人已逐一亮相。这是《新闻联播》近30年来首次如此密集地起用新人。郭志坚才一亮相就被公认为是“以冷峻严肃为主要面部表情的央视播音员中笑容最多的一个”。他的笑容赢得了不少好评,还被称为是“最帅”的新闻主播。  相似文献   

13.
东汉佛教的传人,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佛教走入现实生活愈是深入,佛教造像便愈加写实,具有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样一来,使习惯了"大象无形"注重写意精神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极其写实的雕塑--罗汉雕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瓷的故乡,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而景德镇“水土宜陶”、“千年窑火不断”,并“集天下名窑之大成”,从而奠定了闻名世界的瓷都地位.悠久的制瓷历史,孕育和产生了丰富的陶瓷文化,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上西方国家正是从“china”瓷器认识和了解中国,那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外国朋友同样渴望通过瓷器来认识了解发展变化中的瓷都景德镇.为此,我们从纷繁众多的陶瓷题材中选择了三件事.  相似文献   

15.
樊小玲 《现代传播》2019,(10):72-76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汉语教科书是构建和实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场域,也是实现中外社会良性互动的场域.若从话语实践角度对汉语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传播进行再思考,可对汉语教科书的话语实践进行三个维度的划分,在不同维度中探究汉语教科书中“中国”自我身份确立的话语模式、“中国”社会关系定位的话语路径、“中国”在全球语境中再现自我价值观念的话语结构以及对“自我”与“他者”价值体系关系进行重构的话语方式,进而探讨在形塑语境、构筑新的地缘文化过程中构建“‘世界中的中国’形象”的可能性路径.如此,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研究便有了在研究视角、方法与路径上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朱秀梅 《大观周刊》2012,(29):82-82
大凡中国企业都会谈“以人为本”,似乎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象征,但我们在给企业咨询或培训时却强调中国企业应该到了不再谈“以人为本”的时候了!是不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不是,是“以人为本”本来就是企业管理最基本的内涵,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不以“人”为本,那以什么为本?这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声“吃饭了没有?”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仅在体育传媒领域,即使放眼整个中国报界,《体坛周报》也堪称市场化改革最决绝、最声名显赫的一个。瞿优远创建了这一切,他被尊为“老大”,像国王一样俯视自己的帝国,指点江山,大权独揽。“了不起的报人、企业家”,别人这么看他,他自己也一样。《体坛周报》看起来就是他的,在经历过一系列改制之后。似乎更像了。直到他突然消失于众人视野,随后被“双规”,人们才蓦然想起。他还有一个处级干部的身份  相似文献   

18.
陈兵  杨保安  罗骏 《新闻前哨》2002,(11):36-37
从传播学的受众接受心理来看,人们的确更愿意与名人进行交流。“名人效应”之于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是指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与某一栏目(节目)相映生辉,他们就成为栏目(节目)具体、形象、生动的标志。于是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当主持人到另外一个节目去主持时就把“光环”带到那里,并对这一节目产生“先验”的好感和热情。如后来被誉为“横跨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大腕”的赵忠祥到《正大综艺》创造了这个节目最辉煌的时期,春节晚会他又是导演最放心、观众很满意的主持人,《人与自然》的主持似乎也非他莫…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刚刚上任的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主任谢亚龙语出惊人:如果明年九运会再像1998年八运会那样,有十几项成绩超过当年世界最好成绩,那将是中国田径的一大悲哀,表明下一个奥运周期的中国田径又完了。 作为主管田径项目的最高领导,谢亚龙将其领导下的项目取得佳绩称为“悲哀”,似乎让人难以理解。 但谢还有一番话作为注脚:如果把八运会的成绩拿到悉尼奥运会,中国田径的成绩可称为“辉煌”。但在悉尼为何表现不出来?兴奋剂在作怪。 全运会像条龙,奥运会像条虫,中国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时刻,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将会牢记这一瞬间,波涛翻滚的海水与黄沙漫卷的黄土几乎在同一时间摄下了这一镜头:1999年3月30日上午11时45分,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的18尊罗汉头像,飞越一湾浅浅的海水,带着阿里山的嘱托,带着日月潭的希冀,带着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回归到了离别6年之久的“故居”——资寿寺。从四方赶来的人们,看着从汽车上抬下的3个红松木箱,纷纷追思着木箱中18个罗汉头像“回归”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