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语言就是分析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语音形式和语法形式处于不同层面。语言意义应包括语法和语义。语法·语义是统一体,语法不包括语义,语义也不属于语法。语法和语义有共同点,也有相异点。语法分析或语义分析,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点,也要看到它们的相异点。语法分析不能撇开语义不管,语义分析也不能撇开语法不管。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语的动词重叠。有关的论述甚多,但基本限于对其构型和表义特点的探讨。而对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结构,语境因素则揭示不够。笔者认为,语义、结构是决定动词重叠的内在因素,而语境则是影响动词重叠的外在因素,一个动词能否重叠完全取决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本文即从语义、结构、语境三方面着手,试图通过对影响动词重叠的内外条件的分析来说明在众多的汉语动词中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不能重叠,原因何在,意在探求动词重叠与否的规律性,使这方面的研究得以深入。  相似文献   

3.
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4.
杨柳 《语文知识》2011,(1):84-85
重叠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动词重叠研究中,讨论最多、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本文以AB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为研究对象,依据情状分析和"意象"图示,同时结合结构和语义分析,探讨其状态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定安话是海南闽语的重要分支,其中存在情态动词重叠这一独特的语法现象,这在普通话中并无对应结构,具有一定的语法研究价值。研究表明,定安话情态动词重叠在语义上通常表示“程度增强”,该重叠结构的第一个成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很”。这一研究结论从一个侧面印证了Moravesik的“重叠结构用于表达语义加强”的理论假设,同时对进一步揭示定安话情态动词的系统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相似文献   

8.
动词AABB重叠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词的AABB重叠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重叠形式。本文着重考察了动词AABB重叠式的语法构成、语义特征及其表义特征。并从重叠格式和重叠语义两方面考察了这种重叠式的发生“转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重叠”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重叠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儿女英雄传》中,重叠式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诸多词类中,具有丰富的重叠形式,意义多样而统一。本文着重对《儿女英雄传》中的一些重叠式的语义作进一步的探究,从中论证汉语重叠产生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篇论文从共时平面的角度描写了闽东古田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和变调规律,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探讨了动词重叠变调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词“给”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发展周国光1引言1.1在儿童语言发展研究中,动词语义发展的研究非常薄弱。动词语义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动词构句功能的发展变化和相关语法范畸的形成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动词“给”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发展的描述,对动词语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灵石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多,尤其是重叠式动词,从重叠方式到重叠后所表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大大超出普通话的范围。从构成形式、语音特点、语法功能、表义特征四方面对动词重叠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形式、语音、语法和语义,对于全面认识灵石方言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语的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际使用的句子总是有语境的、相同的语法形式 ,在不同语境中体现不同的功能。动词能重叠使用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 ,集构句功能、表意功能于一体。文章试图在分析重叠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动词重叠的翻译不可停留在词汇层级上 ,而应以语篇为翻译单位 ,以意义与功能等值为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维吾尔语动词重叠式的结构、语义及其句法功能入手,探讨了维吾尔语动词重叠词的构成方式和重叠后在语义、语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傅江华 《英语辅导》2010,(4):126-128,175
英语移动动词“come”和“go”的语义成分存在部分重叠,因此用法较复杂,容易导致英语学习者在语用选择上的失当。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和词典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探讨并归纳“come,go”的简明语用选择规则。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者都认为自主的持续性动词可以重叠,非自主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非自主动词以重叠的形式出现。本文对非自主动词重叠的条件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动词"类重叠"是"动词+同形借用量词"短语,是由"动词+一+同形借用量词"短语省略成的。以往学术界将动词"类重叠"与动词重叠相混淆,因而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归纳动词"类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不能合理地解释动词"类重叠"形成的机制,因而需要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英语动词同形区分,提出基于多级知识表示结构的英语动词同形区分方法.构建英语动词同形语义结构模型,采用语义本体特征构造方法进行英语动词同形语义特征表达,提取英语动词的语义相关性特征量,结合属性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英语动词的同形特征演化分析,采用简单子句归结法进行英语动词同形区分过程中的最佳语法分析和同形特征校验,采用多级知识表示结构进行英语动词同形区分,结合语义相关度分析方法进行英语动词同形区分的语法分析和语义逻辑分析,建立英语动词同形区分的语义多级知识表达模型,在最佳语法分析方案下实现英语动词同形区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英语动词同形区分的适应度较高,区分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