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小青 《视听界》2005,(4):i001-i001
一、当前证券类节目处境低迷近十五年来,我国电视财经证券类节目迅速扩张,从中央台到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了财经证券类节目。各省级电视台自办的证券类节目,一般都是“行情 股评”,提供的信息“通用性”太强,不能把每天发生在股市的重大事件内幕披露给观众,难怪有些股民形容这类  相似文献   

2.
罗宁 《记者摇篮》2007,(6):95-96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中直播节目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直播节目的时效性与真实感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直播报道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追踪报道再到伊拉克战争的全面直播,受众犹如身临其  相似文献   

3.
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南前后,浙江电台新闻台推出了12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直击‘桑美超强台风’”。这是浙江电台新闻台成立以来台风报道的第一次直播,也是新闻台首次超长时间的直播,直播节目启动后,受到多方好评。直播节目的成功,取决于对台风直播节目的要素构成的准确研判与分析。本文就广播台风直播节目的要素构成进行论述。1、直播预案凡事预则立,预案是针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事先准备好的处理方案。台风是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突发性事件相比,台风直播预案启动的准备时间相对宽裕,非常有利于台风直播节目的成功。这也…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以其新兴的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受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现场直播与网络直播日益走向融合。广播电视直播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优势。网络直播是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其形式也可分为现场直播、演播室访谈式直播、字图片直播、视音频直播或由电视(第三方)提供信源的直播;  相似文献   

5.
章明亮 《新闻实践》2005,(12):41-41
新闻报道新途径 网络直播,就是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其形式也可分为现场直播、演播室访谈式直播、文字图片直播、视音频直播或由电视(第三方)提供信源的直播。 在我们接触的网上直播节目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网上视频直播,像春节晚会。这种在国内由电视台和网络代理商联合开办的直播节目,充分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直播节目在各地电台节目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多,节目选题的范围日益广泛。遇有重大新闻事件,常常是多家电台以不同形式组织直播报道。直播节目与所传播的新闻事件往往是同步的,节目常常是一次性的,没有任何事后弥补不足的可能,策划好坏直接决定直播节目的成败。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前期策划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大干直播节目本身。比如说中央台大型直播节目《海湾零距离》、《黄河颂》,实际节目只有几个小时,而前期策划准备都在一个月以上,本文拟就新闻直播节目的策划环节分析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直播节目在广播中日渐普遍。直播节目的时效性使得现场报道这一文体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有的活力,它以广播特有的“绘声绘色”、及时生动地传递着“此时此刻”所发生的某些事件,给听众如临其境、确闻其声之感。  相似文献   

8.
杨明 《中国广播》2009,(6):76-77
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是当前最常见、最广泛的节目形式,直播节目主持人处于最前沿,需要格外加强“守土”意识,把好舆论传播最关键的一关。具有良好的“把关人’意识,具备灵活的“守土”能力,才能避免直播中意外的发生.保证舆论导向正确,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白兰 《新闻前哨》2012,(7):69-69
一、电视新闻直播优势 “电视是一种即时传真的媒介”,鲍列夫认为“电视的一个重要审美特点是叙述‘此时此刻的事件’,直接播映采访现场,把观众带进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能搬上银幕,后天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的主题。”电视的这种“现在时态”的本体特性使它有别于电影、报刊等媒介,广播虽然也属于现在时态的媒介,但它只能传播听觉形态的信息。所以,电视声画结合传播信息的特点又使它优于广播媒介。而最能体现电视即时传真特性的方式就是直播。与录播相比,直播节目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直播大事件》是湖北经视为了打造频道影响力、抢夺频道话语权、制造眼球效应的一档新闻事件类直播栏目。从2013年9月至今,已经进行了近50场各类大事件的直播。节目以事件为向导,突出对突发事件,城市重大建设工程进展等市民关注的话题,进行直播报道。由于直播的形式使其极具时效性,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其直播时段的省,市网收视率在同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大潮,终于推动着广播界从四平八稳的录播方式中迈出了历史性的大跨越——直播。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率先推出了“以新闻信息为骨架、以大板块节目为肌体”的直播节目,变先录后播为即兴播讲。对这种直播形式,当时就有人发出“出了问题怎么办”之类的指责。实践是最好的回答,听众是最有权威的评判者。珠江经济台开播第一年,单听众来信就收到一百万封,收听率翻了一番。美国之音、英国BBC电台、法国国家电台等同行,齐声称赞这是“成功的创举”。珠江  相似文献   

12.
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然 《记者摇篮》2009,(7):115-115
在现代广播节目中,听众已经不满足于“你播我听”的传统模式,直播节目以其新颖、独特的节目形式深受群众喜爱。由于直播节目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主持人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节日主持人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新闻直播节目的张力,使节目在不确定性中增加可控性。那么,主持人如何应对直播节目中的突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侯杰 《中国广播》2010,(5):37-39
中国证券市场迄今已建立运行20年,中央电台证券节目从五分钟到五小时,实现了节目的跨越。在经济之声改革的关键年头,《证券广播网》节目也面临着继续深化改革、提升发展的机遇。本文从证券类广播节目的专业定位、听众需求、节目定位、提升空间以及实现路径的多方面对证券类广播节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证券类广播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赛事电视现场报道是指将体育比赛作为新闻事件,现场全程直播并有效整合与赛事相关的其他信息资源,使之形成以赛事直播为主体,融合多种节目形式与内容的一种综合性报道.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一般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赛前事件性报道,二是比赛实况转播,三是赛后人物性报道.  相似文献   

15.
真正意义上的电台直播节目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无数新闻工作者和热心听众进行了探索,使直播节目从最初的“松散型”发展成现在节目栏目化的“稳定型”,出现了一个个好栏目,造就了一批批主持人。因此,节目“栏目化”使直播节目逐渐走向成熟,栏目“人格化”使主持人在逐渐成熟中尽显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很长的时间里,现场直播似乎总是和“大型”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大型”应该说有两层意思,一是题材上的大,如这些年中央电视台新搞的国庆35周年大庆,50周年大庆,十四大、十五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三峡截流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等等,无不是题材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二是规模大,上述的直播所动用的人员、机器、花费等皆非一般日常节目所能比拟。所以“大型”似乎成了直播节目的代名词。而20世纪末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从客观上促成了中央台直播节目的大型化方向。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许多电视人依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4日,北京电台《人生热线》节目周六专栏《网络人生》正式开播。节目上网,意味着直播间的无限扩大,直播话筒的无限延长。这种“扩大空间、缩短距离”的优势,极大地适应了信息社会“信息个人化”的需求。主持人直播节目,有了“线上”和“网上”这两个辅助载体,如虎添翼。广播节目上网,既公开又蔽密的广播优势与虚拟现实的网络生存状态不谋而合,给了听众更多交往的机会,而都市文明恰恰需要广泛“交往”。目前电台热线节目存在两个潜在的危机,一个是失控,一个是失真。热线电话使节目有强烈的悬念感和未知因素,符合听众“喜…  相似文献   

18.
严凌辰 《新闻传播》2021,(7):113-114
网络直播节目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节目形式,网络直播节目与受众间有更加高效的互动性,更具亲民性也更加碎片化。总的来讲网络直播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录播节目形式以及电视直播形式,其优缺点也十分明显。而网络直播节目的主要艺术形式对受众的心理感官存在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视听语言等艺术手段给予受众更好的观感是当前网络直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网络直播节目的特点展开讨论,并阐述网络直播节目艺术呈现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20.
1986年珠江经济电台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的出现,使一度陷入低谷迷惘期的我国广播界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随着这种广播形式的兴起和日趋完善,广播出现了再度辉煌局面。 下面结合我们办节目的体会,谈一点粗浅之见。 广播,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无论是过去录播时一对多的“灌输式”,还是现在直播节目一对一的“谈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