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我国出版社已基本上完成了转企改制的工作.但是,从"事业单位"到"企业法人"这一形式的转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全国出版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出版社如何尽快转变观念、制定战略、完善机制,以实现科学发展,逐步把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十分现实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各个出版社都在按照中央的部署逐步展开改制工作,在改制过程中,出版社最关心的是上级所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即如何承担改制的成本,如何分流富余的人员,概括来讲就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出版社有上述的考虑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把改制重心和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核销不良资产"、"享受税收优惠"、"以较优惠条件分流富余人员"等,那是很短视的,是没有真正把握转制本质的表现,也就难以抓住此次转制机遇,为出版社将来的发展带来根本性转折,奠定良好的制度和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正全面展开.但作为主办单位的高校和出版社及其员工,其思想观念和转制步骤与出版管理部门既定的规划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转企改制初期,很多出版社向主办高校争取了一些"过渡性"政策,或者说主办高校采取了一些过渡性策略,力求兼顾多方的要求和利益.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这种过渡性策略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员安置是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最重要、最关键、最敏感的问题.试点高校出版社在劳动人事关系处理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改制后的出版社壮大了实力.按照转企改制中劳动人事关系的处理原则,结合新时期高校出版社的现状.就高校出版社转制后如何正确处理劳动人事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决胜年,各出版社都加大了转企改制的推进力度.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除保留人民出版社为事业单位以外,全国各省、市其余500多家出版社要全部改制为企业.根据改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央各部委所属出版社体制改革将在年底前完成,而高校出版社和地方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已基本完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复制基地,新闻出版产业年总产值已逼近万亿元大关.每年出版各类产品数十万种,其中图书有27万种、70亿册,连续5年保持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对改制后面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及改制前编辑机构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在编辑中构建"取经团队",通过优化编辑人员配置、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协作意识、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以出版社的优势领域为突破口,以在这些领域达到"精、尖、特、强"为目标,组织中小型出版社的图书生产活动,从而使中小型出版社抓住改制机遇取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过去称高校是"象牙塔",高校人做的学问是"学院派",这种背景和氛围自然对高校出版社的性质、定位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在加快发展我国的出版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战略的导向下,大学出版社被推上了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的改制轨道.这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是体制的改革,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改制后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对大学出版社改制后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亟须转变的观念、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为改制后探索前行中的大学出版社更好地立足于自身优势,谋求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蓬 《采.写.编》2016,(1):141-142
2007年开始全国高校出版社开始改制,2009年年底改制完成.高校出版社由原来的事业单位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单位.改制前的人事制度和人才激励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了,如何实施人才激励,调动高校出版社人才工作积极性,促进出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出版发行市场向外资的开放,图书的市场竞争已愈演愈烈.特别是2004年,出版社开始改制.出版社成为企业,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上,产品就是图书.出版界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了一个全新概念--"选题策划",负责选题策划的编辑称为"策划编辑".与此同时,有些出版社还设立了策划编辑室.  相似文献   

11.
从"被转企"到"干集团"近几年,出版界发生了许多大事,而真正把这个领域搞得天翻地覆涉及所有从业者且将对行业未来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只有三种:转企改制、数字出版和集团化。对于转企改制,绝大多数出版社是被动的。事实上,大多数出版社长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企业并无太大分别,所以也无  相似文献   

12.
新闻出版行业转企改制旨在从根本上解放出版生产力,发展出版经济。伴随专业出版社转企改制渐入尾声,出版社需要对现有出版业务进行重大调整和不断优化。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理论,探索新形势下出版业务的竞争模式,在解放出版生产力的基础上,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板块清晰、风格独特、规模适度和管理精细的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13.
林利红 《编辑之友》2011,(Z2):54-55
2010年底,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多数为专业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落下帷幕。转企改制后,出版社投入到出版市场的大环境中。转企改制、数字出版、集团组建等一系列出版界大的变革,促使编辑必须适应一系列的转变:从质量守门人变为品牌代言人,从"沙里淘金者"变为"金饰设计师",从生产者变为经营者,从只做嫁衣者到品牌带动者,从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来,对于出版单位设立不设立总编辑岗位和总编辑如何开展工作,业界议论颇多.前不久,在由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总编辑工作高峰论坛"上,大家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现综述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绝大多数的部委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伴随着帷幕的落下,出版社也被完全抛进了出版市场的大环境中.某些专业出版社却陷入了"久违"的困难时期,政策的缺失、人员的非正常流动、资金的不足、部门的不平衡发展、出版环节的脱节以及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出版社的发展空间.面对势不可挡的数字出版潮流,军事类专业出版社是加大资金投入、全速向数字出版转型,还是从专业出版社的特色出发,逐步转型,就成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要能真正促使中小型大学出版社通过转企改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并采用有效的经营效益考核指标是关键之一.以往的码洋核算指标显然已不能适应中小型大学社改制后的发展需求,本文归纳了"5率2本"作为其经营绩效考核指标,即库存率、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成本费用净利率、重印率(再版率)、资本再投资率、无形资产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这些指标能透过总量指标的表面反映出出版社经营状况的实质和症结所在,并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积极性,盘活企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余海燕 《编辑之友》2015,(11):18-21
完成转企改制后的中小型高校出版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资源贫乏,竞争力比较弱小,生存和发展空间被挤压,几成"孤岛".如何突围,是中小型高校出版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借力民营书业寻求新的发展,中小型高校出版社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8.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谈出版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一般企业,出版企业更加应该注重自身的社会责任.出版社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需求.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收官阶段,强调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是引导中国出版业实现健康转企改制的需要.转企改制后,强调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是实现出版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的保障.目前,就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而言,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1年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出版社在实行了30多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后,回到了原点——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新成立的出版社都是企业)。在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之前,甚至在出版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初,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问题就已经摆在出版社负责人的面前。但是,由于出版社大多还是事业单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还羞羞答答。出版单位转制为企业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出版体制的改革也逐步展开.纵观我国近30年的出版改革发展史,可以看出,"改制"问题一直是出版部门最为关注和最感困惑的问题.在市场检验成果的大背景下,在林林总总的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又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它们的发展态势如何,在这个改制的发展进程中又该如何给自己定位,是本文将要阐述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