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演变与华北敌后抗战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12 0师派近一半主力挺进大青山 ,是中共中央命各主力师分兵进军各省敌后战略全局的直接组成部分 ;1942年华北各根据地面积普遍缩小 ,进入最困难时期 ,大青山根据地也基本丧失 ,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退驻晋西北 ;1945年八路军各大军区全面反攻扩大解放区 ,晋绥军区也成倍增兵北上 ,收复扩大了大青山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以国民党抗战为主;敌后战场,以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抗战为主。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御外侮。八路军陆续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华北战场上,我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刘伯承的129师火烧了阳明堡敌军机场,贺龙的120师开展雁北游击战,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1937年11月8日太原陷落后,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战主力军,创建了一批抗日根据地,创造和运用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法,八路军遍地开花的游击战在华北战场上拖住了日军30万人、13…  相似文献   

3.
<正> 一、新四军四师东移皖东北是战略的必然选择 1、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状况 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是早创建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豫皖苏三省边界,东靠津浦铁路,西濒新黄河(史称黄泛区),南跨涡河,北达陇海铁路,此地扼华中交通枢纽,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向华北、华中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人口达到一亿,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连续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至1942年,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根据地缩小了六分之一,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军  相似文献   

5.
<正>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抗战之初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推进,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留驻敌后,他们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影响,为求生存与发展,在敌后先后开辟了豫东、山西、浙西、鲁中、海南等游击区,创建了一些根据地。国民党创建这些游击区、根据地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两重性,但在中日矛盾始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整体上看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但我们应该首先肯定的还是合作的成份。当然,阶段不同,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山西是人民抗日武装八路军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和发展抗战的根据地,是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据以指导华北敌后抗战的神经中枢,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因此,我党对阎锡山的抗日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党对阎锡山的抗日统战工作始于一九三六年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在我党召开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民艰苦奋战八年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坚持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彻底的人民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得以聚积、发展和空前壮大。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将介石国民党实行妥协投降的方针,他们节节败退,在短短时间内丢掉了大半个中国的国土。中国共产党实行坚决抗战的方针,把自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收回了大片国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继一九三七年九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在华中、华东地区建立了苏北、淮北、鄂豫皖、苏中、淮南、皖中、浙东、苏南、湘鄂赣、河南区等十多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东江、琼崖纵队在华南地区建立了东江、琼崖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根据地。它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区、冀中、冀热辽(初期叫冀热察,包括平北和冀东)三区,据1941年1月统计.所辖面积约为80万平方里,13个专区,98个县政权,人口1800万。抗战胜利时,根据地扩大,拥有20个专区.8个市,163个县,27个旗的抗日民主政权,人口达2500多万。本文主要介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建立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民主政权和各族人民群众,在大青山极其艰苦、复杂和残酷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不仅在敌后的“蒙疆确保区”开辟了游击根据地,而且战胜了各种困难,使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坚持斗争直至最后胜利,这是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分不开的。财政经济工作,是大青山抗日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它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坚持和取得最后胜利提  相似文献   

14.
说明: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片面抗战的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执行党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挺进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到1940年底,除原有的陕甘宁边区外,又先后创建了十六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后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人口达到一亿,人民军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威震敌胆。其抗日战绩,在当时的第三战区和第五战区名列前茅,得到国民党当局数十次嘉奖,并获得中共中央的肯定和多数表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新四军的抗日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创建了9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的发展速度比八路军还要快。  相似文献   

16.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阜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纵队,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为了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动员广大军民开展持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党在抗日根据地创办了许多报刊。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创建、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左权在总结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游击战争的重大作用。他支持毛泽东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张,并结合华北实际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他善于总结战争规律,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游击战争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