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相似文献   

2.
一、指导思想不同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二、目标体系不同 课程标准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这使得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且教学内容、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不太一致。 三、学习领域不同课程标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分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关系以及“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认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内容,传承运动文化,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成为‘文化化’新人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体系应确立逻辑起点,层次目标应具有可检审性和操作性;协调和平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需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反映了体育本质属性的要求,但体育课程对健康功用范围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一、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1、指导思想的更新。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它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突出健康是惟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对《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 ,认为体育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建了课程目标体系 ,创建性地提出五个学习维度目标 ;其内容标准体现了课程标准特征并建立起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最后 ,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技术与健康之争”。本人不同意这一说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教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标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即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  相似文献   

8.
一、新《标准》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的主要变化1.教学目的上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标准》则构建了课程总目标、维度目标和水平目标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体育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应有别于训练运动员的方式方法。要重视根据初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重构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它不仅回答了教什么,而且还回答了为什么教和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鑫 《考试周刊》2013,(86):105-106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再制订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而是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体的范围,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应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就必须研究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其目标就必须有教学大纲来指导一系列的实施手段。新《纲要》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并将体育课的性质定位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并将课程目标体系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13.
《西宁教研》2002,(1):26-26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相似文献   

14.
“健康第一”是当前社会时代下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长期以来的课程目标取向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与增强体质、运动技能学习、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学习评价体系及与该课程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如何理解“健康第一”主流价值取向和如何在体育课程实施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规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课程的学习领域、划分学习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有创新,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就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而言。如何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则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最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虽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但不忽视运动技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明确指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7.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它使学校体育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 ,重新从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实施方法、评价体系方面探索出符合课标要求的体育育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体育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了课程内容框架体系。本文以上述五个领域为出发点,针对《标准》中设置的体操项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所应达成的程度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浙江省部分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领域的划分、课程的目标体系、目标统领内容的做法、教学建议、学习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对影响其教学过程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情况提出建议,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这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但是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除了个别领域外,其它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地值得纠正的教学误区,这些误区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