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卫视的一档求职栏目——《非你莫属》的收视率像“钻天猴”一样攀升,起因是其中一期“海归女”刘俐俐与“毒舌”张绍刚互掐以及BOSS团的集体“围攻”,在网络上爆红。  相似文献   

2.
他,坐上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Boss团嘉宾席,只为招纳贤才,传播正能量,关心留学团体。他,刚过35岁,从白手起家海外淘金到坐拥上亿的资产,只用了8年却缔造了海外席丝突围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老子》三十七章的“镇”字在较早的文献中,多训为“安”或“安定”,并非强制性的。“镇压”之类的意思只见于战国以下较晚文献,将此章的“镇”字理解为《老子》要对不合道的行为采取强制性的“镇压”措施,并不符合《老子》原义。因此,把《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之“无不为”理解为强制性的无所不用其极也是有问题的。“无为而无不为”是典型的“以退为进”思维方式,《老子》中有很多与之类似的表述,主流意见一般将其理解为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标,并无不妥。《老子》思想世界中“绝对性”表述与“相对性”表述是并存的:“绝对性”代表其最高理想的同时,“相对性”同样也是为《老子》所接受的,不能由其“绝对性”否定其“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游必有方"和"粪土之墙"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句中“方”,《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保存了汉代郑玄的解释:“方,犹常也。”宋代邢昺进一步解释为“常所”,目前的《论语》注本大多把“有方”解释成“有固定的地方”,联系先秦时期其他典籍中“有方”的用例,“有方”义为“有道理”或“有原因”。《论语.公冶长》有“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现存《论语》的各种传世古注中,没有关于“粪土之墙”的解释,近年出版的《论语》注本,则多把“粪土之墙”解释为“污秽肮脏之墙”;《说文解字》:“粪,弃除也。”可见先秦时期“粪”是动词,是“弃除”的意思,那么,“粪土之墙”应以解释为“剥落泥土之墙”为宜,这样的墙,才真正“不可杇”。  相似文献   

5.
信息集锦     
《文化交流》2010,(2):43-43
浙江获得10个“山花奖” 日前,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浙江省民间文艺家获得10个“山花奖”:《浙江民间故事史》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梁祝文库》《看一眼一百万》获民间文学作品奖,彩色发绣《温家宝》、术雕《万工轿》、竹根雕《点睛》、青田石雕《江南民居系列》、铜雕《桥》《兰亭序》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相似文献   

6.
《诗纬》是形成于我国汉代的纬书的一种。《诗纬》中有关《诗经》的评论,其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齐诗》翼奉一派,因而《诗纬》与《齐诗》在理论上有着渊源的关系。《诗纬》所提出的“四始”、“五际”,及“六情”说,以阴阳律历附会解释《诗经》的诗篇,其真实用意在于,揭示周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此对当时的现实政治发生作用。《诗纬》中的诗论,如“诗者,天地之心”、“诗者持也”、“诗含五际六情”等论说,对汉魏六朝时期的诗论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叙及周武王克商之事,引用了部分诗句,有“其卒章”“其三”和“其六”。荆州王家嘴楚简《诗经》中有“其二”“其三”等分章的标注,据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引诗中的“其三”和“其六”亦应是《武》篇的分章标示。类似王家嘴楚简《诗经》中有分章标示的抄本,至迟在春秋中期楚庄王时就已在楚地开始流传。  相似文献   

8.
“田畯”一词,《诗》凡三见,曰《七月》、《甫田》、《大田》。三诗皆述农事,有套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毛传:“田畯,田大夫也。”郑笺:“……耕者之妇子,俱以晻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朱熹《诗集传》:“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清儒说《诗》者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陈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读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9.
徐忠友 《文化交流》2009,(10):21-23
冯小刚因拍摄“贺岁片”而闻名,被许多观众称为“贺岁导演”。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中,无论是前些年拍摄的《没完没了》《大腕》,还是近年来拍摄的《天下无贼》《手机》等,都有一种独特的“冯氏幽默”,让人看后有惊叹,有笑声,也有思考。  相似文献   

10.
燕原 《文化交流》2010,(9):41-44
丁建华,我国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曾参与上千部电影和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先后获得“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担任主创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她在《追捕》《魂断蓝桥》《战争与和平》《茜茜公主》《真实的谎言》等影片里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春秋》经文庄公十三年冬所书写的“公会齐侯盟于柯”,出场的人物只有“鲁公”与“齐侯”。但在作为一个事件指称的“柯之盟”,则在《公羊》、《谷梁》、《左传》之三《传》的释义传文中,鲁庄公、齐桓公、管仲、曹沫(刿、子)皆已出现。传文释义的主轴环绕在“齐桓伯(霸)业”上,但对于“伯”之为“伯”抑或“霸”上,则出现了观点上与褒贬上的分歧。其次,“曹沫(子、刿)”从经文的未书写,到传文中的出场,再到战国时诸典籍的被世人称颂,或与管仲并提,或被鲁仲连、荆轲视为人物的典型,“曹沫(刿)”在历史流传中正被后世塑其型,进而成为一篇传文中的“传主”,在书写文中有其自身的生命形态与叙事情节,已完全脱离了三《传》传文中的释义性格,这也正是《太史公书》中《刺客列传》之首篇《曹沫传》的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悲剧,是《诗学》探讨的核心,其中情节更是悲剧的关键所在。“突转”与“发现”是悲剧情节的重要手段,以此突出悲剧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要旨。《俄狄浦斯王》是古代希腊悲剧的代表,《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悲剧的范本。该文通过诗学的视角分析《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情节设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力图反映“突转”与“发现”对于悲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闻华 《生态文化》2006,(3):64-64
浙江省尤泉县林业局吴炜散文集《绿野散花》编入《绿谷风丛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绿野散花》,是由“绿野散花”、“牛觞鸽说”、“林海情缘”、“绿地纪实”、“旅途拾遗”、“友人诗文”六个编目79篇文章结集而成。吴炜在《崇尚大自然》(后记)中说,他20余年从事林业工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讨论,决定2002年为“国际《格萨尔》年”,目前,“国际《格萨尔》年”的活动正在紧张而有序地筹备之中。届时,将举办“《格萨尔》与藏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格萨尔》诞生千周年纪念大会以及《格萨尔》诗歌演唱会等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 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格萨尔》年”,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雪域高原西藏人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5.
王静 《文化交流》2009,(2):27-30
徐訏以创作小说《鬼恋》而成名,作品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其中被陈逸飞改变成电影《人约黄昏》。徐訏的《风萧萧》成为一代人的爱国启蒙,当时出现“重庆江轮上,几乎人手一册”的“洛阳纸贵”情景,这一年文学界堪称“徐訏 年”。香港浸会大学设有“徐訏文学奖”。1967年,海外出版了18卷960万字的《徐訏全集》,40年后,上海再版了《徐訏文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2010,(5):61-61
最近,纪连营的诗集《话在青山绿水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由衷地感到欣喜。纪连营由林业工人成长为林业局领导干部,而且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一名业余诗人,其诗文近年来多次在《长白山日报》、《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17.
聚焦     
《职业圈》2011,(25):11-11
劳务派遣“条例”变“办法” 由于来自国企等方面的阻力,已经开始起草2年半的《劳务派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最终难产,不得已之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欲将《条例》降级为《劳务派遣办法》出台。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条例》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出台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而国内劳务派遣市场亟待规范,“制定办法出台的可行性可能会大一点”。  相似文献   

18.
《寓言》是《庄子》书中探讨言、意关系的重要篇章。“罔两问景”和“老聃教阳子居”为是篇最后两章。关于“罔两”之意 ,向秀所言“景之景” ,是正确的 ,在《寓言》篇中它指老子所谓的“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本篇的“阳子居”其人 ,就是遭孟子猛烈抨击的杨朱。《寓言》篇述阳子居得老聃教诲而改变孤傲态度 ,变得从众从俗 ,在思想逻辑上与庄子的言意之辩亦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货殖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功“开《汉书》以下《食货志》之先河”(杨启高语)。其实,《货殖列传》亦开《汉书》以下《地理志》之先河,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篇“文化地理学概论”来读,盖其所写地理,不仅如潘吟阁先生所说,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各地有各地的环境”,而更在于形而上地思考了地理与人文的相互生发及其沿革关系,其  相似文献   

20.
聚焦     
《现代企业文化》2011,(25):11-11
劳务派遣“条例”变“办法” 由于来自国企等方面的阻力,已经开始起草2年半的《劳务派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最终难产,不得已之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欲将《条例》降级为《劳务派遣办法》出台。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条例》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出台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而国内劳务派遣市场亟待规范,“制定办法出台的可行性可能会大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