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习作的根本旨趣是解放儿童的"本质力量",让儿童在"成事"中"成人"、"成文"。因此,儿童习作必须从狭隘的书本中挣脱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田野"。"田野"是儿童习作的生命之所在。在"田野化习作"中,儿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表达自我对生活的体认、发现,放飞自我的生命,探寻自我的心灵,完善自我的人格!一、田野化习作:表达儿童生命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习作的精神底色。习作教学应立足儿童的生命本原,呵护儿童习作的游戏精神,让儿童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自由地习作。要"有意思",内容上回归儿童习作的游戏本真;要"有规矩",方法上体现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色;要"有自由",评价上尊重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质。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习作启蒙对儿童更高学段的习作,甚至是一生的写作态度和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追求"简单易行"的写话方式,让写话内容富有"儿童趣味",围绕"能力生成"达到写作目标,就能更好地激发儿童言语生命动力,优化儿童习作生态。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生作文",我比较喜欢称之为"儿童写作"。"儿童写作"指向两个原点:一是儿童生命原点。"儿童"是一个生命阶段,与成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阶段。二是课程原点。课标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目的是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兴趣。要统称"写话"和"习作",便是"写作"。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亲近自然,热爱生命,对万事万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大胆的创造力,他们更应该在这大地上诗意地存在着。然而,在教育趋于功利化的今天,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养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充满朝气和生命活力的那一份诗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  相似文献   

7.
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博士在《儿童精神哲学》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儿童不只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他还诗意地鱼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艺术、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全部生活,都是史诗,都是描绘生命历史、精神历史的诗篇。"儿童天性自由,钟情游戏,具有史诗一般的思想与行为。儿童正如一棵刚破土的嫩芽,需要空间,需要滋养,需要呵护,更需要一片适合其生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习作应成为儿童生命体验的表达,成为童年生活的记录,反映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发现、认识与理解,帮助并见证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儿童习作应让童年苏醒,回归童年的纯真朴实,回归童年健全的生命状态;儿童习作应让童年真实,拥有轻盈了童年的想象、快乐了童年的玩心、立体了童年的思辨;儿童习作应让童年丰富,如实地表达自我的生命体验,创意地表达他人的生命体验,充分地表达深刻的生命体验,细腻地表达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江湖"是儿童精神和文化世界的隐喻。"童化作文"本着对儿童立场的充分认知和尊重,为解放儿童言语生命的使命而来,为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教,让习作教学中的儿童变得主动,让习作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让儿童的言语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儿童来说,"闲暇"是基于"自由"的,在儿童的闲暇世界里,生命是一种自然状态,没有刻意。儿童习作,是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伴随着理性或激情打开心智"地图"的。因此,闲暇也应成为儿童习作的一个向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闲暇心态"与"自由表达"、"闲暇情态"与"自信表达"。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倡导"自由表达",让儿童作文回归生命本真,呼唤儿童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习作过程中的真情投入和倾情投入,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状态。因此,如果孩子们能兴趣十足地参与习作教学,他们喜欢看、喜欢说、喜欢写、喜欢评,沐浴在习作教学的快乐课堂,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下应当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儿童栖居课程"的概念,儿童栖居课程就是倡导一种诗意的自在的生命化教育,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自由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本文主要就幸福教育理念下"儿童栖居课程"重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儿童科学教育的最大误区是把成人的科学传授给儿童,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一)我们知道,儿童的主体发育程度决定了他的世界里有他自己生命的影子,即他头脑中的世界是诗意的、童话的世界。对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把诗意和童话从儿童的生活中驱除出去。实际上,科学教育也难以做到这一点。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掌握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这实际上是一种违反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行为,儿童不仅不会真正获得迅速发展,反而会受到伤害,甚至连正常的发展都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儿童诗歌教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取功利的价值观,是无功利欲求的观照。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曾说过:"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大地。"这告诉我们,人在为物质生存保有生命,而辛苦劳作。但同时,还会为一种灵魂的提升,精神的享受而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要诗意栖居大地就要过一种诗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让儿童从小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童心习作教学要着眼于这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儿童习作的核心素养,表现儿童生命的灵性,促进儿童自主表达。一、当前童心习作教学的现状:成人化套路,缺乏生命灵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衣食的成人化,儿童交往的成人化,儿童阅读的成人化,儿童语言表  相似文献   

16.
"笼笼统统教写作,模模糊糊学写作"成为当下习作教学的常态,也成为习作教学成效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教"的真实发生,断然不会有"学"的确实成效。习作教学需要教师钻进儿童的圈子里,需要教师懂得儿童:呵护原点价值,激活习作兴趣;需要教师唤醒儿童:拓宽教学资源,激发习作潜能;需要教师引领儿童:立足精准知识,润泽习作生命。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场唤醒。语文教学应着力于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美的认知。构筑诗意语文课堂,激发儿童生命体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依托教材,挖掘文本精读的诗意;仿写经典,唤醒生命体验的诗意;捕捉契机,留住随机生成的诗意;基于儿童,呵护学生资源的诗意。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的世界,因此让想象这一“人类思维最美的花朵“进入孩子的习作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通过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敢爱、敢想、会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创造的种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分内之责。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习作充满情感且富有童真,洋溢思维而又观照生命,是儿童在觉醒状态下对体验或经历的觉察所形成的动态影像。构建、优化儿童习作的心理影像,能够帮助其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情感、思维等内在心理活动和思想认知,真正实现"以我手写我心",实现儿童习作的生命化表达。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