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宇华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7-77
在遗传学教学中有几个重要名词、名称十分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而理解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染色质与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及性染色质等,它们有何区别?间期细胞中的常染色质、性染色质和分裂期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否为对应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几个概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对比总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肖长生 《科学教育》2006,12(6):39-40
在生物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易区分的概念,如果不向学生阐明,学生就很难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影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现举几例予以说明。1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chromatin)是指真核细胞细胞核分裂间期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体(chromosome)原指真核细胞分裂中期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质,现在这一概念已扩大为原核生物及细胞器在内的基因载体的总称[1]。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相同点就在于,它们均为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根本不存在成分上的差异,主要…  相似文献   

3.
秦艳 《中学生物学》2003,19(2):48-48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在电镜下可看到染色质为串珠状的细丝 ,细胞进入分裂期后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缩短变粗 ,形成染色体。因此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每条染色质细丝 (将来的染色体 )都产生出另外一条跟自己完全一样的染色质 ,但由于着丝点连在一起 ,所以称它们为姐妹染色单体。如何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给大家 :1 材料用具 :细铁丝两根 (长 2 0cm)、铅笔一只、白色橡皮泥一块。…  相似文献   

4.
在“人体的X染色质观察”实验中,观察到的人体口腔粘膜细胞内的深色小体是一种X染色质,一般出现在女性细胞的间期核内。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会发生凝缩——松散的周期性连续变化,但有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断的凝缩周期与其余染色质不同,故又将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所谓异染色质就是在间期和早、前期中仍处于过度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女性细胞间期核中探着色的小体即是间期核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原来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为XY型性别决定方式.即正常女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正常男性为XY。在个体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理解相关概念以染色体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得到下列一组概念,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源染色体概念中的“起源相同”的含义。为什么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X和XY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存在于什么时期?染色体和基因间有什么关系?比较项目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性细胞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2N2C→4C2N4C2N4C4N4C2N2C2N2C2N4CN2CNC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子细胞名称和数量比体细胞减半性细胞(4个或1个)与体细胞相等体细胞(2个)染色单体存在的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  相似文献   

6.
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内容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多次出现。最先出现在人教版教材必修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上,其中描述了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即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在课堂教学时。虽然教师用打比方、画简图等方法讲述两者的形态.但学生只能获得模糊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自制了染色体和染色质简易教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细胞分裂周期中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当细胞处于间期时,DNA分子分散存在于细胞核内,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呈不规则的网状物质,称为染色质。细胞进入分裂期后,DNA分子和其它物质,如蛋白质、RNA以及少量的金属离子等,组成一个高度有序的结构,称为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它们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迄今为止,在真核细胞中已发现不同形态和功能的染色质和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细胞分裂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内容时,对先后出现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这四个名词,不少学生由于没有真正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即无法明确,显得莫名奇妙.要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无所适从,乱答一通.我以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必须理解这四个概念——染色体:在细胞核中分布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这些物质呈细长的丝状,交织成网状,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随后,在细胞分裂期,这些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由此可知,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对于遗传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遗传学教学中,发现教材中对于染色体的一些问题的提法和定义似乎有些欠妥,从更准确地掌握染色体的有关问题的目的出发,现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来,以供同行们商榷。一、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是指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结构,以有丝分裂中期时的形态最为典型。所以,染色体是指变化中的染色质。现行教材中关于染色质的定义一般是从物理性质方面去考虑,即:细胞中许多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成纤细的网状物的物质。笔者认为,染色质的定义可采用最新的学说,即:细胞…  相似文献   

10.
叶小平 《科学教育》2005,11(3):48-49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是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延续,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基础,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但本节涉及概念多而易混淆,包含的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等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才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以往教学中,常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教具和媒体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可是学到遗传和变异时,让学生联系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来理解遗传定律实质,就会发生知识迁移障碍,也说明以前学到的减数分裂知识是死记硬背来的。  相似文献   

11.
Y染色体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我们知道性染色体有X、Y染色体,开始时生物体可能只有常染色体,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中的一条常染色体分化成Y染色体,另一条常染色体分化成X染色体。Y染色体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中体积最小,而且基因数也最少。Y染色体主要是异染色质(即其上有较多无活性基因)。在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过程中发生互换,其结果是染色体中的基因会发生各种重组,使得有性繁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这是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为此,笔者认为,课常提问应着重体现出下面“五性”。一、指向性。即定向性。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课文中的重、难、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提问,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开篇描写天气情况?2、作者是怎样描写长安街上送总理的人多的?3、课文在写“送总理”的群众的装束和表情上一连用了三个“都”,它们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分为相同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是理解遗传学定律、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理解核基因在染色体上存在位置有几个明显的误区,本文针对学生的误区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下列一些有关染色体知识的理解时常出现错误。现对此作一简单分析。一、结构理解上的错误染色体是由细丝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而DNA和蛋白质又是如何构成染色质的呢?对这一问题教材没有提及,学生又经常会问到这个问题。学生们往往根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等知识,认为染色质是由蛋白质分子把双螺旋DNA长链包裹起来形成的皮包线状结构,而实际上是DNA双螺旋长链每隔一定距离把蛋白质分子团盘绕fir圈形成串珠状结构。二、教材中错误图形的误导高中《生物)(必修本)IO3页IO5页有关减数…  相似文献   

15.
遗传课教学中 ,运用比喻的手法可把抽象的遗传学知识 ,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等的各种抽象问题 ,描绘得形象、浅显、生动、透彻 ,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的遗传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6.
<正>遗传方式的判断即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遗传、X染色体上的遗传、常染色体上的遗传还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此类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热点题型,它能全面考查学生对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特点的理解,全面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举几例探讨几种遗传方式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中的主要知识,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关于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像识别,历来是学生的失分点。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这一难题。1.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确定分裂时期高等生物细胞中有多对同源染色体,数目一般为偶数,如果发现某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奇数,则为减数分裂;如果为偶数,则有可能是有丝分裂,也可能是减数分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细胞图像中染色体形态大小都一样,无法辨认是否有同源染色体,这时用染色体数目判别很方便。如果给出几个细胞图像,要找出哪些是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图像,一般来说,染色体无规律分布为前期,分布在中央为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相似文献   

18.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接点及学习的核心,化学学习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掌握了特定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初涉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中引入的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是陌生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中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不相同。化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转变对身边生活的日常观点,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但实际教学中化学概念抽象难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不感兴趣。基于几年的教学实践的反思,我认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朱卫忠 《教师》2014,(30):51-52
正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中遗传系谱图解的识图和解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一方面对遗传病的类型判断不正确,另一方面是在计算时对系谱图中的某一个体的可能基因型分析不全面,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结合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如何正确解伴性遗传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人类遗传病可分为下面五种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中常有这类题:已知几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该细胞分别处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学生解这类题较困难,教学中本人在讲清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总结出解这类题目的三步法:第一着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则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为偶数则再看第二步。分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都为偶数,所以若为奇数时,则该细胞一定已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着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若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再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