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小燕 《教师》2023,(8):120-1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高校的众多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大学生更要承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文章论述了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之处,针对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进行了论述,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其民族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的重要文化使命,亦是反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引擎。文章以百色学院博物馆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与访谈法,对高校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造“云展览”,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增强文化实践活动效能,组建文化传承志愿团队,拓展宣传途径等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激发高校博物馆传承活力,坚定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状况不太理想,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让教育回归道德本质,推进德育的文化叙事;融合创新,将中华...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出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措施: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构建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新媒体"服务模式,举办传统文化专题知识讲座,建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等。  相似文献   

6.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既可增强高校美育工作实效,又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高校美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目标一致、育人内容共通、育人途径相同,为二者融合带来契机。文章通过分析二者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提高重视程度、打造教师队伍、推进课堂改革、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五方面路径,可实现二者深入融合,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文化润疆”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更加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南疆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情况,分析高校在传承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和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新时代南疆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弘扬发展提供思路,增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梦的不断推进,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变成全国人民所认同的大事。在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仔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完美结合,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之下,建设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因此,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新目标。这为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好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升华。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文章旨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有效融合路径,让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人的根脉,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高校应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繁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探索文化自信培养路径建构,对提高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领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心灵家园的重任。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长远发展,需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视野投射到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当中,依托多维路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能够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所蕴含的现实价值,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理想信念,能够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塑造大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极具教育价值。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缺乏的现状,本文从教育传承体系、校园文化构建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为高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提高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使命的认识,准确把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要求,着力从课程建设、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等方面探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探讨了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通过加强古代文学类课程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等多种渠道实现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形成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格局。本研究立足新时代,以地处中原的民办高校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探索新时代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就要求系统设计,为大学生搭建起中国古代哲学、古典文学、传统艺术等成体系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结构。本文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出背景、教学基础、开设方法入手,分别从教学背景、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三个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进行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大数据、高校特色栏目建设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从读者的接受体验、研究成果的推介、读者与作者、编者与作者及读者的沟通等方面,分析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然后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包括创新创业园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齐头并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创新有机融合;创新创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