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轼一生文学创作经验丰富,精通各种艺术形式。受中国传统哲学中思想影响,苏轼在文艺创作能吸收了之前美学的各种营养,将各家思想融会贯通,其美学思想对当今高中语言教学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苏轼文艺美学思想中得到启发,提出高中语文教育应当提倡语文教学艺术手法与风格的多样化;重视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化零为整,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让创新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苏轼和杜甫     
苏轼既尊崇李白,又称扬杜甫。他和杜甫一样,都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都有“致君尧舜”的抱负。杜甫的创作态度,杜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各种艺术表现技法以及语汇意象等,都影响了苏轼的诗词创作。苏轼晚年南迁以后所作诗歌,与杜甫后期诗风颇为接近。苏轼对某些杜诗的评论,显示出他超卓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3.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学与书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机理,“书卷气”是苏轼书法人文化、文学化的典型表现。苏轼的“吾所谓文,必与道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以及“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等文艺思想和哲学观念,乃是形成其“诗书一体”观以及文学与书法在求道之途上存在统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4.
苏轼对儒道释多元文化的融通和其生命本身对宇宙、人生的深入思考,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本源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则因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体现他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抒写自由心灵、向往自由境界和追求散文的自然天成就是其艺术精神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王维和苏轼,分别是前后两个山水诗创作高峰的代表人物。通过具体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与苏轼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在:从创作运思阶段对审美关系的处理来看,有重客体与重主体的不同;从作品中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有人自然化和自然人化的不同;从诗人的创作才能倾向来看,有以才气为诗和以才学为诗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和苏轼分别是唐、宋文学史上耀眼的巨星,这两颗巨星交相辉映、影响千古.白居易作词,加速了词为"艳科"的进程,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苏轼将词作推向了空前的高峰,其中黄州词在苏轼所有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表现出的旷达的心境、隐逸的情怀无疑是受白词的影响,但是又有所创新.在词的艺术手法上,白词题材狭窄、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欢快,苏轼词题材扩大、语言清新、风格多变.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生存背景、处世态度及其文论导向的形成,向世人昭示了庄子对苏轼谪居诗旷达简远的主体风格的促成:随着谪居黄州以来受庄子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程度的加深,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和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日益明朗化。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为其谪居诗超迈淡泊的特征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苏轼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为其谪居诗以旷达简远的艺术形式,自由、自然地表情达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韩彬 《考试周刊》2011,(24):30-31
苏轼的词向来以豪放著称,而其婉约词作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所表现的淡雅真挚的情感和所创造的"以雅为美"的意境来探讨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研究探讨艺术本质问题的,是宋代的苏轼。苏轼对于文艺本质的深识卓见,主要表现在对“精”与“理”在文艺中的地位的认识;对文艺美学特点的揭示;首次明确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见解;“刚柔变化本出于一”的审美理想辩证观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苏轼所师法的前代重要诗人之一,而学者专论世所罕见。苏轼对杜诗的接受与评价,是其在创作上受杜诗影响有力的间接证明。苏诗师法杜甫,主要表现为:题材领域的极大拓展;艺术意境的创造;诗歌技法的传承;创立“体兼众妙”的诗风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杜诗是诗歌史上的“高标”;杜、苏生活阅历一定程度的相似,使苏轼容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涉及交响乐、室内乐、合唱曲、钢琴独奏曲、声乐浪漫曲等众多领域,其中钢琴作品最为人们所熟知。钢琴作协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体裁,以其钢琴协奏曲为着眼点,通过旋律、和声、结构、钢琴和乐队的处理使用等几个视角,可以窥见他创作的基本手法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肖邦夜曲的创作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邦在夜曲中创造了完美的音乐语言、曲式结构、和声及调性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多采用三部曲式。肖邦通过各种手段来丰富作品的织体形式和伴奏手法。在旋律的创作上,常用“加花变奏”的手法。在和声及调性手法上大量应用色彩性和声,善于运用以大调结束小调乐曲的手法,通过音响效果的转变及功能来加强乐曲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4.
塞尚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代性,表现为:对色彩的特殊处理和永恒的视觉感受,关注对同一绘画“母题”的创造;有意味的形式与结构。  相似文献   

15.
靳乾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4-128
从生命与死亡的轮回、都市与故乡的求索、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三个创作角度,探讨了胡海泉的诗歌与歌词作品的艺术内涵,发现其作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并富有哲学超验的元素。而且他的作品既传承了古典诗词的精髓,又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其诗歌与歌词作品互为参照,达到了诗性共融的境界,为诗歌与歌词艺术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易卜生汲取民间文学的语言、技巧和精神气韵开展创作,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浓郁的民间歌谣特征。易卜生诗歌题材主要来自民间文学,最常用民间意象中的林妖和水精意象。在艺术形式上体现出民间歌谣的特征:歌唱的因素、回环的句式、节与节的反复、民间的机智和幽默风趣。易卜生诗歌是他生命轨迹的艺术性记录,他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将民间艺术形式与现代精神品格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7.
哈代在小说中综合运用多种美学技巧,以精妙的艺术形式来处理悲剧题材,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以此来阐述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本文试从作品结构美学角度分析哈代所运用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角度、对立凸显的平衡美学以及象征主义手法,阐释他在小说创作表层结构中的美学维度。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把艺术真实当作自己整个文学活动的座右铭,并常以"真实性"原则作为衡量别的作家作品优劣的重要的美学标准。他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观都表明:他忠于生活,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特别善于开展"心灵辩证法",注重感情真挚,从而达到并获得了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现当代的化巨人、伟大诗人,他的诗词对当代的诗歌创作尤其是旧体诗词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对其诗词的研究,谈其对现实社会生活关系的多,而对其诗词的历史渊源的探讨较少。对毛泽东诗词从中华民族化精神与艺术形式传统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它与唐宋诗词的渊源关系,及其对古典诗词的化精神传统及艺术形式的全面继承、批判、超越与创新,对于繁荣当代社会主义的学艺术的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诗人易顺鼎的山水诗创作成绩斐然,称盛当时。其山水诗内容丰富,既多方面展示自然山水的客观之美,又寄寓诗人的主观情志;风格、体制、语言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易顺鼎山水诗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手法之多样化,为他人所罕见,易氏实为山水诗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