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广西作家东西迷恋于讲述种种“死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人生存的悲剧性,东西有着深切的体味,他试图通过日常苦难和生命消亡的沉重叙述,唤起生命存在的自觉和担当一个人的生死及其意义;二是通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存在的叙述,寄寓作家对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2.
与精英创作相对的草根创作是农民工小说创作的半壁江山.其中蕴含的独特的生存意识既是"打工作家"特殊人生体验的展示,又是农民工阶层生存理念的表现.展示农民工面对苦难的坚强刚毅与知天认命,强调农民追求"现代生活"的合理性,看重农民工的生存权,是草根创作生存意识的具体表现.平民性、底层性、凡俗性是农民工小说草根创作中生存意识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3.
马金香 《现代语文》2009,(7):112-113
《瓦城上空的麦田》是鬼子的极具感染力的精神苦难悲剧小说。鬼子怀着悲悯情怀关注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在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强烈碰撞下,人性情感的缺失、生命的力度和精神拯救、人性的鞭挞与温情的呼唤构成了小说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鬼子的笔下,苦难与困境是人类生存的底色,但苦难不是他写作的真正目的,而表现在荒诞与困顿中人类的行走姿态,探讨苦难的根源,追问和寻求苦难生存中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形式才是他的本意。  相似文献   

5.
东西与鬼子同获鲁迅文学奖,他们的作品都关注残疾人与民工等弱势群体,两位作家从不同视角关注弱小者生存状态。两位作家来自于相同的文化环境,所以他们对弱小者的选择与悲剧情怀的推崇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因为他们内心打上了南方这块贫瘠土地的深深烙印。  相似文献   

6.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地思考和关怀,对生命"孤独"情境的书写则是这种思考和关怀在文本中的必然呈现,作家对俗世生活忠实记录的同时,对人类超越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思考和探索成为她小说叙事的内在推动力。本文以孤独情境为支点,通过对生存、情感两种孤独范式地分析以期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精神探索的路迹。  相似文献   

7.
《第四病室》真实地再现了苦难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作品在对生命个体生存困境赤裸裸的观照中,传达出作家对生命的追问及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而这人道主义情怀又难免遮蔽了作家对人生、人性真实性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地思考和关怀,对生命"孤独"情境的书写则是这种思考和关怀在文本中的必然呈现,作家对俗世生活忠实记录的同时,对人类超越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思考和探索成为她小说叙事的内在推动力.本文以孤独情境为支点,通过对生存、情感两种孤独范式地分析以期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精神探索的路迹.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东西、鬼子两位作家的小说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了两位作家的创作倾向、题材兴趣、作品思想内涵和创作艺术特征等问题,提出“东西调侃生活,鬼子深掘人性”的评价观点,并对《我们的父亲》、《瓦城上空的麦田》等作品作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广西作家鬼子善于描写小环境中小人物的悲剧和苦难,《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心灵拷问的方式展现了以寒露一家为代表的小人物的生存状况。本文试图运用佛洛姆的异化理论来探讨苦难夹缝中求生的个体是如何在人性异化道路上行走的,意在探求人性本真及人性异化的根源,思考苦难对人性的拷问。  相似文献   

11.
纵观当下文坛,鬼子正以一部部充满血性的小说树立起一座悲悯情怀的丰碑。鬼子小说最大的东西是对整个弱小人群的悲悯,对生命的悲悯。如何书写苦难是检验作家的一块灵石,鬼子在这方灵石的映射下熠熠发光。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能给读者心灵以重重的震撼,而震源则来自作家本人的悲悯情怀;其对众多偶然事件的凝注不断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他的小说在叙述层面密实粘稠,阅读时让人目不暇接很难释卷。  相似文献   

12.
方方小说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但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平民生活、爱情生活、城市怪相、警察故事、知识分子家族命运等几个方面。近年来,方方女性题材的创作倾向愈发明朗,逐渐成为作家一种自觉的创作追求。在这类作品中,作家深刻地表现了当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内心深处的迷惘、困惑与挣扎。作家向我们展示了自在与自为两种女性的生命形式,并表现出女性对于心灵的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寻。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家余华以其小说的先锋性品格引起文坛注目。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他的创作由对话语先锋意识的重视向写实传统靠近。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中,直视人类生存的苦难与忍耐,进行着充满人道主义温情的寓言式表达,表现出人类面对生存苦难和命运时灵魂发出的内在声音。  相似文献   

16.
鬼子是一个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对于<一根水做的绳子>的小说创作,它正是源于作家内心的、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所干扰的忧患意识,促动了鬼子在面对现实生存境域时,总是以一种体恤的姿态介入其中,并由此洞悉某种存在意义上的悲剧性根源.它涵盖了精神家园的回归、人性悲悯的永恒情结、人文精神与人的文学、拯救与信仰等内核,有一种温暖的美学质感.  相似文献   

17.
奈保尔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近距离"思想,主要特点是文学叙事体现作家的"现代敏感性",表现作家的道德感,反映时代最典型特征,从而逼视历史,与真理对话。这种创作思想在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表现为作家以同名画作为切入口,深刻思索自己30多年的创作生活以及对历史﹑生命和死亡的宗教性的感悟,不仅向我们昭示作家已批判性地接受英国文化并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历史、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想者的对"抵达"的最深层次的领悟,充分彰显作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以自我为范本﹑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独到体悟和深刻的人文思索。  相似文献   

18.
鬼子是一个非常懂得叙事策略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作家,他的创作与最底层的普通生命紧密相连,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叙述。有人说这  相似文献   

19.
李锐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人类存在的困境,这集中表现在对苦难与死亡的表达上。李锐小说中的苦难表现不仅集中在"食""色"这些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上,也包括特定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造成的苦难。苦难的极致便是死亡,在李锐的笔下,存在着由无法预测的事端导致的人的被动死亡和人自觉自愿选择的死亡两类,二者都反映了李锐对生命本体的真实状态以及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魏巍 《文教资料》2011,(36):86-88
本文在基督教思想的观照下对《日光流年》的死亡观、生存观、救赎观进行了分析。阎连科对土地、世俗和世界有无限的留恋,因此才对乡土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并在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下才对这土地上的苦难有了更为深沉的思索和书写。然而虽然引入了异质精神资源,作家却没有提供超越苦楚的道路.也没有为自己找到超越死亡和忧伤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