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直读“大安通宝”,存世极少。不但在古代关于钱币方面图谱中不见记载,近代的《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也没有刊录。近代有些私人收藏名家也没有留下关于此钱的文字。直读“大安通宝”第一次闪亮登场是在1981年。当时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有个三道营子的地方,一位叫李斌的农民,在自家院子内打井时,发现了一处窖藏古钱。这批古钱重达1500余斤,数量  相似文献   

2.
魏咏柏 《收藏界》2013,(12):92-92
几年前,我在古钱市场淘到一枚“唐国通宝”,此钱直径约2.5厘米,重约4.5克,钱面篆书“唐国通宝”四字,体正势圆,字迹工整,笔法秀丽。  相似文献   

3.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4.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5.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6.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通宝”有小平、折二铜铁钱和折三钱,篆、行成对。钱文书法水平较高,版别复杂、书体多有变化。笔者藏有一枚行书折三“元丰通宝”铜钱。钱径31.2毫米,穿径7毫米,厚2.1毫米,重9克。天然合成红褐色轮廓,翠绿色地章,红里掺绿,绿里透红,协调自然有层次的包浆着实惹人喜欢。但钱谱中没有查到此钱版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元丰通宝”行书钱文中进行对照比较,此品钱文书法  相似文献   

7.
黄明东 《收藏界》2010,(9):80-80
别致的"道光通宝"母钱 "道光通宝",清代宣宗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铸币。这枚"道光通宝"为小平钱,直径2.3厘米,拓图直径2.2厘米(鱼脊背0.1厘米),厚度1.5厘米,重量3.9克,金黄色铜质,黑色包浆,面穿有人为的损坏痕迹,背穿显现圆形穿孔。这枚古钱的所有文字均有刻痕,而且完美无瑕,  相似文献   

8.
林道 《收藏界》2010,(8):74-74
笔者在一出售钱币的摊点上,从上百枚北宋钱币中,发现了一枚“宣和通宝”背“陕”御书钱(见图)。这枚御书钱,保存完好,锈色深沉,实属“开门”。  相似文献   

9.
刘冠成 《收藏界》2010,(2):90-90
在古泉界,将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钱币,称为御书钱。北宋皇帝宋太宗及宋徽宗在位时,都发行过不少御书钱。南宋高宗赵构也发行过“绍兴通宝”御书钱。但是,“绍兴通宝”钱铸量较多,并非都是御书钱。  相似文献   

10.
近年出版的北京市钱币学会编《崇宁通宝分类图谱》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崇宁通宝”各种版别钱币的专著,可还是没能囊括“崇宁通宝”的全部版式,时有新面貌悄然面世。前不久,笔者淘得一枚出谱大字版“崇宁通宝”,钱径32.2毫米,穿径8.5毫米,厚3毫米,重14.4克。钱体厚重,青  相似文献   

11.
董大勇老师:您好!近日笔者在乡下,从一大串古钱中选出一枚洪武通宝背“祯”钱,此串钱中有宋钱、明钱、清钱几种,五六百枚,其中部分铜钱正背面包浆已被卖主磨亮过,此钱也不例外,其正面洪武通宝四字及边缘包浆,大部分已被磨去,但通宝两宇仍可见底层红棕色包浆,背面包浆  相似文献   

12.
一枚"道光通宝"宝直局小平钱被摆放在某古玩店的玻璃柜里,厚积的土锈层将钱面掩盖,露出钱文平面,虽钱体厚实,形制精美,但不经意时也甚觉平常。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笔者是钱币爱好者,三五番审视后,觉得此钱奇特,也无此品种,遂以一枚宋钱将此钱友谊换取。回来后,待将土锈层剔除后,只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枚非同寻常的钱币。此钱钱体包浆自然,铜质精细温润,钱文深峻挺拔,字划  相似文献   

13.
乔生保 《收藏界》2010,(11):79-79
"靖康重宝"母钱铸于公元1126-1127年宋钦宗时期,直径35毫米,厚3毫米,重15.3克,篆书。此钱为青铜,包浆熟美,绿锈入骨,字体刚劲隽秀,极具神韵,钱体规制大方,整齐漂亮,有着"崇宁通宝"气质,极具北宋钱的传承。由于靖康年间战乱频繁,钱币制造混乱,此钱应为试样,  相似文献   

14.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  相似文献   

15.
董大勇 《收藏界》2010,(7):79-79
首先要感谢北京陈瑞海先生的来信,指出“康熙通宝”生辰钱卯字币的真伪问题。康熙钱中的生辰钱、开炉钱、罗汉钱颇多猫腻,距今时间又不太长,仅凭锈色包浆判断,难知其所以然,还要查阅有关文字资料,陈先生求实、认真的态度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17.
叶伟奇 《收藏》2010,(2):136-137
大朝通宝钱不见于史籍记载,近年来虽有不少出土发现,但泉界对其争议颇多。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录有诸家论说,认为“大朝通宝当为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所铸”;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甚至殆为臆造之属。直至1986年,宁夏银川修缮始建于西夏中晚期的拜寺口双塔,在清理西塔塔刹时,发现了一枚与元代早期文物一起贮藏的银质大朝通宝钱。  相似文献   

18.
王泰初 《收藏》2013,(1):101-101
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宋钱以北宋钱为主,大多数窖藏中还夹杂有少量南宋的“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隆兴元宝”以及金代的“正隆元宝”等钱。这一情况与北宋末南宋初金人入侵有关,这些钱币是人们为躲避战争,仓皇逃亡时所埋藏。当时关中沦陷较中原晚,这些钱币的时间下限在南宋初期的“隆兴”年间。1991年3月2 8日宝鸡市人民街邮电营业所盖楼施工时,离地表4米深的地下出土了“建炎重宝”和“钱树”及坩埚、铸钱残渣等遗物。  相似文献   

19.
笔者集藏一枚“庆应通宝·背贰百”钱币。外径38.8毫米,穿宽6.4毫米,厚2.5毫米,重20.5克。宽缘厚肉,红铜质。正面钱文为真书直读“庆应通宝”,背面右“贰”左“百”,上似银锭子,下为花押。钱文端庄,匀称饱满,穿口  相似文献   

20.
刘盛全 《收藏界》2011,(10):73-74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