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传统媒体纷纷投身媒体融合的大潮,其中,澎湃新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传统媒体转型的差异化道路。澎湃新闻的成功让我们重新思考媒体融合的本质,本文阐述了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的组织运作以及内容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困局,纷纷进行媒体融合尝试寻找出路,上海报业集团在原有品牌和团队的基础上打造了新媒体产品——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在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文主要从内容、渠道、受众三方面研究澎湃新闻媒体融合的表现与成效,并提出传统媒体进行媒体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萌  黄杨 《新闻战线》2023,(17):27-29
作为全国首家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整体转型的机构媒体,澎湃新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政治家办网,坚持以原创报道为核心打造开放的内容平台,通过主题报道系列、数据新闻品牌、全球事实核查、国际传播内容产品、内容支撑技术平台等IP的打造,强化用户黏性,放大传播声量,实现“破圈”突围。  相似文献   

4.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席文举 《传媒》2003,(12):48-50
“整合型媒体”是借用物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原理和概念,来描述媒体对杜会事物的作用,以及媒体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种理论。简单地说,“整合型媒体”就是,如果媒体新闻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与现实某个社会事物运动变化的脉搏同步,就会发生共振。这种共振能够聚合起一种能量作用于该社会事物,使之产生突变、产生飞跃,推动和促进其向前发展,同时,也大大提升媒体的价值。我们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媒体对社会事物的整合现象”,并把这种能够对社会事物产生整合作用的媒体,称为“整合型媒体”。三个阶段的三个理论 在华西都市报创刊时我提出了“市民生活报”的定位,创立了把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成功结合起来的一整套办报理论和  相似文献   

6.
王琦 《青年记者》2016,(23):86-87
新闻评论作为表明媒体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和吸引受众关注的有效形式,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兴媒体更是着力创新新闻评论的内容和形式,试图打造符合用户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新闻评论板块.澎湃新闻客户端“生活”板块下的评论栏目“澎湃联播”的评论文章所展现的“轻评论模式”,配合澎湃新闻“社论”栏目,共同发挥着舆论监督和引导受众认识的作用,并且在新闻选题、语言风格、版面形式以及互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一不留神,时不时的会在你眼前蹦出几个你也许闻所未闻的新词、怪词,这个年代似乎是个特别能制造新词、怪词的年代。这一点,新闻圈中人是特别感同身受。暂且不说别的,就说新闻圈中人自己的服务单位——报社、电台、电视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不怎么喜欢叫“新闻单位”了,纷纷代之以“媒体”的称谓,尽管“媒体”的称谓总觉得没有“新闻单位”来得顺口,甚至刚开始还有点别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活动策划”的字样,在新闻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新闻活动策划”的争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是热闹。从黑龙江新闻广播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一个体会,新闻媒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是提高媒体竞争力、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品牌认同的重要手段。而在新闻活动策划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如何在新闻活动中加强策划力,强化执行力,进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是媒体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推出之后,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一步加速,基于移动网络的客户端也相应数量剧增,呈现媒体竞争的新景观.“澎湃新闻”“界面”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也都获得了可观的用户下载量.“端”的探索,对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时代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产品换代和价值再造,无疑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移动网络媒介的普及带动了“公众新闻”的复兴,标志着全民传播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在经历市场化、产业化的洗礼后,正在由“广告依赖”向“服务导向”的运营模式转型.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媒体机构应该引入新闻生产的“众包”机制,提升受众的参与度,按需打造各种具有“公共性”的内容产品.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17日,澎湃2.0安卓版正式上线。自今年7月22日第一次正式推出,随着这个名为"澎湃新闻"的客户端澎湃起来的还有无数传统媒体人。作为重组后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的一项大动作,"澎湃新闻"无疑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进行的一次尝试,被寄予厚望。同时,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一大批传统媒体正在媒体融合浪潮中摸索前进。2014年10月25日,《光明日报》的"融媒体"版推出,"融媒体"概念被提出,光明日报成立起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产品中,我们是一个互联网新兵。特别幸运,得到了广泛关注。""澎湃新闻"发言人孙翔,详细阐述了"澎湃新闻"的新理念,并首次阐述了大家颇为关心的四个谜团。据悉,"澎湃"上线一个月,下载量已经突破百万,在苹果App Store新闻类应用中排名第2,总排行免费类第43。孙翔表示,这是澎湃现在的成绩,对他们来说才刚刚上路,"我们想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做。欢迎大家去评论我们,吐槽我们,就像我们开篇词所说——我心澎湃如昨。"  相似文献   

14.
高荣  左志杰 《军事记者》2011,(12):30-31
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体现了评论之于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在经历着嬗变。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时评逐渐形成一种热潮,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军事新闻评论作为军队媒体的传统优势和重要阵地.被誉为军队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刘刚  郭本玉 《青年记者》2002,(12):46-4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说: “新闻媒介这种特殊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终获得检验(《中国记者》2002年第1期)。”如果媒体新闻时效性上不去,“最终”、“近来”、“日前”等不确定时限的新闻多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相应地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千帆竞渡的竞争态势,市地党报该如何“快”起来?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民生新闻不但遍及大小媒体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这里仅就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话语权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话语权是指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和个人的声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地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7.
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作为“阐释社群”的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边界工作发生了变化,部分职业新闻工作者从生产关于事实的报道,转向制作以参与性为主要特征的媒体融合创意产品,即从“做新闻”到“做产品”。制作内容、流程的变化带来了生产规范、标准的改变,专业主义话语受到参与性话语影响,新闻工作者出现边界扩张。扩张的目的是维系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权威,以及主流媒体在民众心中的“认知权威”。但权威的维系缺乏稳定性,过于追求技术形态创新的产品受到诸多影响,使得边界工作并不稳固。这也为未来新闻工作者“做产品”提出更多有待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短视频是我国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资讯类短视频作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不同类型媒体的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规律与差异,本文以澎湃新闻和梨视频资讯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资讯短视频形成时长在2分钟以内,形态上具备栏目包装、多媒体素材、字幕与配乐的模式。澎湃新闻坚守主流媒体新闻理念,梨视频开拓好内容标准新维度;梨视频拍客体系编织“新闻网”模式拥有更多原创内容;梨视频重视频叙事且灵活运用剪辑技巧。通过对比分析澎湃新闻与自媒体“梨视频”在资讯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同及其特征,为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即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在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在媒体生态急剧变动的当下,出生于1980 ~ 2000年的“千禧一代”成为最受传媒业青睐的“利基市场”.仅在美国,“千禧一代”的受众数量就接近8000万.与其他“世代”相比,“千禧一代”更愿意付费购买他们中意的媒体产品.据皮尤新闻研究中心的估算,未来五年,“千禧一代”用户仅在新闻产品上的花费就可达到2000亿美元.随着“千禧一代”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只会打电玩、不愿看新闻的“刻板印象”已被打破.问题的关键不是他们看不看新闻,而是媒体能不能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20.
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之间“眼球争夺”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最关键的是报道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往往落脚在新闻的比拼争夺上,媒体只有在竞争中胜人一筹才能在众多媒体品牌中脱颖而出,体贴入微的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中胜出的有力武器“。强化新闻策划意识,打造媒体宣传强势”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务必认真研究的课题。新闻策划是在新闻报道时,把事件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联系,主动地思考,从平淡中挖掘出精彩,从静止中演变出运动,从孤立中衍生出联系。新闻策划应更好地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