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其快速、海量、去中心化等特点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格局,重整着社会舆论规则.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有效甄别网上信息,成为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来自新信息时代发出的挑战,纸媒的短板日益显露,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拓展纸媒生存空间,实现纸媒转型发展,成为当下传统媒体无法回避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旨在对传统纸媒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传统纸媒工作者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陈栋 《传媒》2015,(18):44-45
当前,不仅是新兴媒体,就连传统媒体自身唱衰纸媒的声浪日益高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势在必然、迫在眉睫.然而,不少人认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就是拥抱新媒体、投身新媒体.其实不然,传统媒体转型的出路不只是"传统媒体+互联网"或"互联网+传统媒体"这一个选项.换言之,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惟一选项.  相似文献   

4.
金晖 《新闻前哨》2012,(1):80-80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博弈规则却不够透明、公正。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正成为民众利益表达比较畅通、及时的渠道,这也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电视媒体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并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如何在这个网络日益发展的时代里更好地发展,将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舆论竞争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微博的快速发展,以短平快、互动性强的优势异军突起,吸引了众多网友和意见领袖.由于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集散地,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如何认识、把握、利用网络舆情,已成为传统媒体面临的新课题.对于舆情的形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南京天价烟局长”等事件中,网络以最迅捷的姿态介入,并形成汹涌的“民意大潮”.网络已成为社情民意的重要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新媒体的关注日益高于传统媒体,使传统媒体在发展中面临较大的挑战。尤其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传统媒体发展受到的挑战更为严峻。针对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展开研究,其次分析传统媒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最后重点研究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铁军 《编辑学刊》2021,(1):98-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向数字化、互联网迁移.应运而生的新兴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阅读习惯,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媒体时代下,相较于新兴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的优势而言,传统媒体自身存在局限,而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和公信度,网络新兴媒体的弊端日益显露.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可阻挡的共同发展趋势.合理运用媒介的特点,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需要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传播途径也日益多元化,产生了很多新型的媒体传播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即得性、自由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原来传统媒体的用户逐渐向新媒体转移,并将新媒体作为了解社会资讯、参与社会热点讨论的主要方式,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当前媒体环境下,通过改革现有的传统媒体运营模式,创建多种媒介载体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融媒体环境,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了传统媒体突破发展困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体最闪亮的主题词.从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将媒体融合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历经两年半的探索与爬升,传统媒体迈开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新媒体产品井喷涌现,用户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多种终端形态齐发力,融合发展已成浩浩荡荡之势.在融合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传统媒体该坚守什么?又该改变什么?这依然是融合路上需要用心用智作出回答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微博与传统媒体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传播优势日益显现,影响力日益提高,也对传统大众媒体造成了压力。微博的出现到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哪些冲击?本文在分析微博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它对传统媒体造成的种种压力与挑战,并对二者的传播优劣势进行比较,指出微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终结者,但传统媒体绝对不能无视微博的存在,需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利用微博传播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出奇制胜,并与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传播载体一起,营造更为高品质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12.
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上,因其权威、客观、全面等特性曾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然而,随着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日益成熟,特别是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都市报、晚报等生活类传统纸媒,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保持优势地位,对于不同事件发展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正日益成为重要的舆论新阵地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客观现实。面对日趋严峻的传媒竞争形势,主流传统媒体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传统媒体必须做出发展新媒体的战略抉择,才能发出主流媒体更强音,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传播力影响力,正确引导舆论,从而顺应时代前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胡莎莎 《东南传播》2021,(5):130-131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受众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与日俱增,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媒体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地市电视台的龙头节目,更要紧随时代的脚步,积极转型.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为例对融媒体时代地市电视台新闻工作如何有效创新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于未来地市电视台新闻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许可 《声屏世界》2016,(12):64-66
新闻客户端已成为传统媒体入驻移动互联网,发展媒介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目前新闻客户端运营现状分析,探析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在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及不足之处,并通过对新闻客户端特性的探讨,分析传统媒体发展新闻客户端必然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技术的进化与社会化媒介平台构建的全新传播业态,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断流失的用户群体促使传统媒体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的探索,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格局促使传统媒介向线上模式进行转型。本文旨在以烟台日报的转型发展为案例,探讨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中的转型路径和实践,以及展望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莹 《出版广角》2018,(5):44-46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以普通大众为主要传播者的自媒体日益蓬勃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体传播的内容、模式和速度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无疑给传统媒体提出更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传统媒体引导用户进行高效深度阅读、升级打造高质量的内容服务体系,以及实现真正的媒体融合三个方面,探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重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新兴媒体迅速成长成熟,特别是微博的诞生更是使“人人成为媒体”成为现实,传统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地市党报如何破解发展的“瓶颈”、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强势主流?本文结合南昌日报近年来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中,探寻地市党报突破瓶颈谋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它自身的传播优势日益突显出来,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给传统媒体造成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进行整理总结,并在一定基础之上对两者传播的特点以及优劣势进行合理比较,明确指出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并不会对传统媒体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不是传统媒体的终结者,但传统媒体也不能忽视微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借助微博传播的平台,不断的吸收和借鉴微博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能力和优势,进而确保传统媒体在新时期下能够出奇制胜,并创设更高品质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用户群的日益庞大,网络论坛越来越成为反映公众舆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华南虎事件"为个案,针对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在网络论坛中如何起作用、网络论坛是如何影响传统媒体的议题的、传统媒介与网络论坛的议题互动有哪些新特点等三个问题展开探讨.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此个案,并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数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论坛参与下,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仍有一定影响但已弱化且出现新的特点.在网络论坛中,公众既能形成个人议题,又能反映社会议题,甚至设置传统媒体的议题.传统媒体和公众的议题是可以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