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众文化是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文化形态.作为大众文化审美的受众,特别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当代大学生,在事受和消费大众文化的同时也被其影响.分析大众文化特征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影响,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从纷繁的大众文化中提炼审美对象、提升审美层次、体验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形成造就了大量文学作品影视化,首先对我国目前文学作品影视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浅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后探讨了文学作品影视化对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上瘦身文化的影响下,女大学生严重的进食障碍倾向问题已不容忽视,探讨女大学生身体锻炼、身体自尊与进食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身体锻炼对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影响,解释了身体锻炼与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对促进女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及丰富锻炼心理学理论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完美主义人格倾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且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体成长。研究完美主义人格倾向,并对这些大学生个体加强引导,扬长避短,对于减少其心理困扰,帮助个体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文化时代,大学校园作为现代文化思想吸纳、传播、创造的前沿阵地,无疑会受到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文章分析了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提出了包括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素质课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抓好两课教学,以主导文化规范大众文化等高校文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博文 《科教文汇》2010,(5):73-73,93
1国外娱乐资讯类节目现状 "在《辞海》里,娱乐这个词的解释是娱怀于乐,欢乐。简单说就是可以使生理上产生放松,也就是心理上的满足、兴奋或者宣泄,甚至是紧张、刺激、悬疑的感觉。在现代汉语词典上,资讯的解释是资料讯息,资讯主张信息为我所用,按照娱乐的标准进行加工,因此,信息和娱乐的合成,也就是娱乐资讯类节目,呈现出明显的媒介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网络娱乐选择多元化趋势明显,参与频度日趋提高。文章以电子竞技游戏为视角,探析其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在介绍大学生偏爱电竞游戏原因的基础上,认为电竞游戏会通过满足感的提升、非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影响大学生心理,并从课程设置、课外活动以及心理咨询和辅导等三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邢宇 《科教文汇》2010,(32):181-182
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对成功就业尤其重要.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学生求职中的心理矛看和不良心理倾向的迫切需要.文章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和不良心理倾向,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择业心理素质的具体措施,从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修养、实践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晨 《科教文汇》2010,(11):153-154
当代艺术的审美娱乐特性日益凸显,它的大众娱乐消费功能被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娱乐需求,使群众的艺术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变革无疑具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但从辩证的观点看,当代艺术这种大众娱乐化转向及其所显示出来的审美娱乐价值观念,实际上存在着某些迷误,形成对艺术价值观及其审美精神相当程度的消解。所以探讨艺术内在精神品格与艺术的大众娱乐化之间的关系是当代艺术探索中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当代艺术的审美娱乐特性日益凸显,它的大众娱乐消费功能被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娱乐需求,使群众的艺术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变革无疑具有其正当性与合理性。但从辩证的观点看,当代艺术这种大众娱乐化转向及其所显示出来的审美娱乐价值观念,实际上存在着某些迷误,形成对艺术价值观及其审美精神相当程度的消解。所以探讨艺术内在精神品格与艺术的大众娱乐化之间的关系是当代艺术探索中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求知方式,调查发现大学生课余时间上网娱乐时间超过学习和读书时间,大学生读书呈现出功利化倾向,甚至读网等同于读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热情明显下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提供信息服务,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开展导读活动,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轻松学习环境,引导大学生读书,改善读书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倾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不健康行为。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类型;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介绍了国外消费教育;最后明确了我国高校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文化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形式,社区文化是否丰富,是关系到人们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保持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大众文化,集娱乐、健身、竞技、消遣、审美、刺激等功能于一身,理应成为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社区体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它对于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国民体质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当代的审美大众而言,特别是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怎样在"大众文化"流行的今天从纷繁复杂的各种艺术现象中寻到艺术真谛,仅从艺术吏的角度,从现象本身中寻求答案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入手.分析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思维特征,以此为突破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图书编辑如何策划畅销图书的视角,从读者需求、阅读倾向、市场运作、把握时机性等方面论述了策划畅销图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分析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把握读者心理需求、审美取向、市场环境、价值判断等对策划畅销图书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清林  熊康宁  李坡  杜芳娟 《资源科学》2010,32(10):1991-1996
旅游审美是旅游者在现实而具体的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一样,旅游审美活动也涉及审美心理的四大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这四种审美心理要素的深入分析是解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关键。对喀斯特洞穴探险而言,其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能通过刺激游客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来获取美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通过体力和技术的挑战,刺激挑战者的心灵,达到更高层次的愉悦。本文通过对喀斯特洞穴探险旅游审美心理四要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洞穴探险者的审美体验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在洞穴探险旅游活动中,审美心理的四要素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产生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洞穴探险者也具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倾向和需求,对洞穴探险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滕瀚  陈小容 《科学学研究》2007,25(6):1072-1076
 采用《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西南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7人进行了调查。对西南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审美倾向、艺术审美倾向、社会审美倾向、自然审美倾向及其它审美倾向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并与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同类审美倾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科技工作者和全国科技工作者在审美活动的选择上,平均数由高到低依次都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2)科技工作者科学审美倾向显著低于自然审美倾向、社会审美倾向、艺术审美倾向;(3) 西南科技工作者在艺术美选项上显著高于全国科技工作者,而在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的选择上两者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旅游审美是旅游者在现实而具体的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一样,旅游审美活动也涉及审美心理的四大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这四种审美心理要素的深入分析是解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关键。对喀斯特洞穴探险而言,其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能通过刺激游客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来获取美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通过体力和技术的挑战,刺激挑战者的心灵,达到更高层次的愉悦。本文通过对喀斯特洞穴探险旅游审美心理四要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洞穴探险者的审美体验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在洞穴探险旅游活动中,审美心理的四要素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产生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洞穴探险者也具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倾向和需求,对洞穴探险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对当今大学生身心起到了十分巨大的影响。网络游戏作为网络的一个文化产品,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充当休闲娱乐的工具同时,也让大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沉溺网络游戏带给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参加科技竞赛获奖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创新倾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倾向的策略。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全省5类高校985,211,省属本科、高职和民办共计500人,了解他们的创新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创新型大学生善于迎难而上,更为自信乐观,善于利用周围的支持条件为自己所用。可以从榜样激励法、乐观训练法及环境营造法等方面培养普通大学生的创新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