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谐课堂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课堂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全面开放性与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它需要以和谐的关系伦理观作为理论支撑。当前对和谐课堂以及和谐关系伦理的探寻有利于实现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当然它也要求教师的课堂管理在理念、学生、内容与精神环境等方面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和而不同、情理交融和宽严有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中课堂管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对学生关注不周、资源分配不公、管理主体缺失、教育评价不公等伦理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学习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育本身的协调发展。维护课堂管理平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调动学生课堂管理的积极性,合理分配课堂资源,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促进学生和课堂教学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追寻人文理想的校园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不仅仅具有空间的物理意义,它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中存在着三对主要关系: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和同僚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隐性教育资源的校园伦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陶冶和熏陶的功能。校园伦理研究要从制度上对校园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伦理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虽然学校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但是学校不能流于世俗,它应是理想和超越的化身,不断地追寻人文理想应是校园伦理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抱负实现的最主要场域,其本体意义上是学术使命与伦理使命双重负载。伦理使命是"我们"之"普遍物"对"我"之"单一物"的人文接纳与文化洗礼并实现"我"的"入世"和"在人间",从而由"自然物"转化为"精神实体"。大学课堂的伦理使命具体表现为:唤醒与挺拔人的精神意识与道德意志、教化与坚定人的规范意识与责任伦理、培育与沉淀人的他者意识与关怀伦理,既安抚人之"肉身"又安顿其灵魂。然而,检视当下大学课堂,多因素交织投射致使其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伦理风险。文章从高校教师自身教育与教学优化、课堂伦理要素内嵌、规范与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大学生的伦理觉悟与实践等维度入手,探究其伦理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5.
魏安彬 《中学教育》2008,(10):10-11
师生伦理关系既反映着社会道德关系,又反映着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育者以强权主义伦理现实施教育,师生伦理关系是不公平的。新课程是为了人的最大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必须从师生平等、民主、个体差异、教学公平、权利保障五个方面入手,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对待,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喻峰 《考试周刊》2009,(18):115-116
体育课堂的和谐在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关系的和谐,目标的一致,师生须共同努力、各负其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环境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任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7.
张宁 《考试周刊》2013,(2):146-146
"和谐"是一种境界,昭示着关系的融洽;"高效"是一种速度,意味着目标的实现。和谐高效课堂是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课堂;是传道育人与教书授业的统一的课堂;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并重的课堂;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和谐的课堂,是实现目标的课堂。构建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学习生态环境;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给学生提供独立创新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差异引起的市场伦理冲突所带来的市场障碍,已严重制约着市场效率的提升,市场伦理决策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任务。文章认为,社会责任是当前企业营销伦理和顾客消费伦理共同面对的主题;文章分析了文化差异导致消费领域的典型伦理冲突表现;文章提出了从价值层面和关系层面评判企业伦理水平,从人与自然和谐、物质与精神和谐的原则构建中国当前消费伦理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要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教育责任的落实要通过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从关系伦理的视角审视群我关系和人我关系。所以,校园伦理包括相互融通的两大结构,即团体伦理和关系伦理。团体伦理所体现的是共同体的责任及其实现问题,关系伦理则是所有伦理必然涉及的人与人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校园伦理首先关注的是教育责任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詹小芳 《考试周刊》2011,(7):108-109
和谐的英语课堂,是教学活动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是一种协调、融洽的关系.师生间的思想能够碰撞和交流的课堂;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和谐、愉快学习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本文探讨了构建和谐的初中英语课堂的一些尝试.最终在和谐的英语课堂上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结合。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系,一种带给人亲切自然、真诚友好、民主宽松、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心灵得以滋养的精神家园.课堂是儿童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民主的,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因此,追求和谐的课堂,就要让它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以新课标为纲领,站稳守牢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促进课堂建设持续稳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伦理作为重要的价值判定依据,既指引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又蕴藏于日常真实的课堂之中。高质量课堂的建设应当通过呼唤人的伦理意识、淬炼人的伦理精神和指引人的伦理实践来实现育人化人的伦理使命。然而,当前课堂建设还存在重术与修道的抵牾、长能与短效的矛盾及一独与众合的分歧等问题。因此要始终把握“道亦弘人”这一伦理旨趣,坚定伦理价值,追求术道合一、认同伦理效用,领略课堂生活和转变伦理身份,共创关怀环境,以道弘人,以理育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酒店英语教学,在结合翻转课堂和同侪引领的分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侪引导的翻转课堂(Peer-led Flipped Classroom,PFC)实施模式。本文以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酒店英语课程为例,从设计思路、教学角色、教学手段和教学步骤四个方面阐述了PFC的具体实施方法,并据此对PFC的特征进行了剖析,指出了PFC以同侪引导为出发点,在课堂内外和线上线下与同侪进行社会互动、协商进而构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成长,亦可促进学生酒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学责任伦理失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出现了滥用教学自由、师生关系异化、教学评价道德失范等一系列教学责任伦理失范问题。大学教学伦理失范不仅会对大学、学生造成危害,而且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加强大学教学责任伦理规范建设,不仅要健全大学内部教学质量责任的自主机制、正确处理大学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还要建立大学教学责任规范,建立符合伦理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缺乏一种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程呼唤和谐的课堂,尊重、民主和以人为本是其基本理念,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和谐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一、和谐课堂的内涵和谐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以促进学生全  相似文献   

16.
过程写作教学中的同侪反馈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课堂上,同侪反馈的评量方法渐受重视,探讨它的有效性、不利因素以及它与教师反馈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同侪反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互动的二语写作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二语写作水平,有助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整体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场所,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相互作用着、具有复杂关系的复合体。和谐型课堂是以课堂为纽带的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是构建以学生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激发课堂的活力。营造课堂的激情和美感,形成师生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正式的国家课程、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实现课程资源的和谐、教学关系的和谐和学习过程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课的精彩在于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殿堂,更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谐的课堂其主旨之处在于讲究课堂的"民主、平等、创新",即"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生生关系"。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十分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和审美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加强综合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9.
伦理型学校是今后学校发展的方向,也是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着重从三个层面探讨伦理型学校建设:一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二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伦理,三是伦理行动——学校主体在活动中践行学校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是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头疼的主要问题.学生不乐于积极参与课堂,主要有学生身体、智力、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有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学习目标不合理,学习方法不科学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教师设计课堂学习不符合学生需要,评价制度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教材、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分层式教学、学习反馈评价相结合等策略来改变学生不参与课堂学习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