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月热点网议     
☆山西等震门的前因与后果简介:2月21日凌晨,有电话、手机短信传播山西某些地区2月21日2:00~7:00有地震。有些村里面广播说,接到上级通知,有大地震,请村民注意逃避。山西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几十个县市灯火通明,  相似文献   

2.
山西首县市报协会首届二次年会于8月15日至17日在洪洞县举行,来自全省20余家县市报的社长、总编辑及协会顾问参加了会议。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发来了贺信,洪洞县党政领导到会表示祝贺。在这次年会  相似文献   

3.
"赶紧穿衣服,凌晨3点有大地震……"今年5月21日,山西许多地方出现地震谣言,造成民众极大恐慌。太原日报、大同日报、阳泉日报等及时辟谣,揭露批评一些人的卑劣行径,提醒群众不可轻信谣言,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26日8时,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余震波及南昌、宜春等县市地区,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有震感。至27日11时致13人死亡,其中九江死亡5人;瑞昌死亡7人;湖北1人死亡。此事发生后,引起各级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许多媒体纷纷派出记前往现场进行报道。本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九江地震报道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剖析,反观这一理论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个幼小分支的县市报,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新世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面对新世纪挑战,县市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我是1997年底接任侯马报总编辑的。1998年10月有幸参加了无锡全国县市报研究会14届年会,结识了100多位县市报老总,通过交流办报经验,深感我们山西县市报与沿海南方发达地区的县市报差距之大,着实令人震惊,如同属县市报的  相似文献   

6.
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山西地震谣言就不会造成大的恐慌."2月25日,某商报说.意思是通过网络新闻发言人直接对话和实时交流,及时发布权威准确的官方信息,回答网民关心的问题,可以引导舆论、安定民心、保持秩序、维护稳定.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我国出现第一张县市日报以来,到1996年,县市日报已发展到21家,到1997年上半年,全国有县市日报近50家,其中浙江的萧山日报(周七刊)、江苏的丹阳日报(周六刊),已扩为四开八版。县市日报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我国新闻界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为总结交流县市日报的办报经验,促进县级党报健康茁壮成长,最近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在萧山召开了全国县市日报总编辑会议,来自浙扛、江苏、山东、湖南、河北等省的27家县市日报总编(副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县市党委机关报报业发展的一个盛期。本文所述的浙江省县市报的“办报热”不过是全国出现的这种趋势的一个缩影。 一、县市机关报“办报热”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80年代,浙江省仅有3家县级党委机关报,即诸暨报、江山报和永康报。进入90年代,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如今实现了县县市市有党报;个体、私有经济发达的温州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有6个县市也办了党报。  相似文献   

9.
老欧扔给我本世界地图1989年10月19日早晨,我从广播里得知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发生地震,当时头一个反应是找地图。毫无疑问,新华社总社距震中的直线距离比哪家分社都近。我边看地图边用无线电话拨通了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林川的家:“老林,地震了!”他似乎早有准备:“知道。鸭子(我的绰号唐老鸭),快到社里来!”  相似文献   

10.
令人震惊的山西洪洞县黑砖窑案的阶段性结局还算让人满意。经由各级政府努力,部分受害者得到解救。其他一些县市的地方政府也正以此为鉴,开展清查活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地方野蛮榨取工人血汗的用工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经历地震最多的皇帝 康熙在位61年,光大地震就经历了五六次之多,如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十八年(1679年)京师8级地震、三十四年(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四十八年(1709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等。其中京师大地震就发生在皇帝家门口,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据叶梦珠的《阅世篇》记载,地震发生时,“声如轰雷,势如涛涌,白昼晦暝,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城垣坍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县市电视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仅浙江省县市电视(无线、有线)台就有一百多家,1998年县市广电体制改革,有线无线电视台合并,现在还有60多家。县市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两个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而今办报,大有大的难处。要办好县市小报,更是步履维艰。但是,县市报一经面世,就要“朝前走”,为首者,就是要有志向,有气魄。众所周知,县市报比较地市以上党报,有不少劣势。它层次低,起点低,采编人员业务素质不尽人意;刊期长,印数少,时效差,覆盖面小;经费不足,印刷设备原始;有的上级领导不熟悉新闻工作,或视县市小报为多余。有时一遇政治风波,或经济困难,或新闻纸紧张,或出版印刷市场混乱,县市报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被压缩砍掉的对象。如此众多原因,都给  相似文献   

14.
县市台的新闻事业要有新突破、新发展,就要通过大力发展乡镇街道的新闻采访队伍,实现县市台记者下乡被动找新闻为基层好新闻向上涌的采访模式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县市广播电视在加强农村宣传报道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县市广播电视的农村宣传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由于县市广播电视从业队伍大都没有受过新闻专业培训,但是贴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是县市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最大优势,也只有报道好“三农”,才能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如何采集、选择、提炼,将农村的新闻报道出去,还得靠记者深入农村,进行认真采访,深层次发掘,在县市广播电视报道的“小天地”里传播大信息、新信息,把节目办得可信、可亲、可看、可听、可用。  相似文献   

16.
张弘 《网络传播》2008,(6):28-30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以及湖北等8省市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时此刻,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四川汶川。  相似文献   

17.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震多发期,频繁的地震与相伴而来的次生灾害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中1952年在西康、山西、云南三省接连发生的大地震是共和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几次大地震,而且比较严重.为维护地震发生之后社会的安定,中央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赈济措施和重建工作,以安抚灾民,保障民生,保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其成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县市会议报道缺乏可读性,内容千篇一律,不是什么领导讲话,就是什么经验总结交流,再就是贯彻上级会议精神,缺乏新意。其实不然,县市会议报道尽管单一。但与其它新闻一样,既有一般新闻的共性,也有新闻的个性,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其特点和规律,对我们改进县市会议报道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