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语是词汇宝库中的重要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以下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它们大多来源于古代的文化典籍,或成于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或出自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与我们所熟悉的古汉语知识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了解成语中相关的文言现象,对我们熟练地掌握成语,密切古代文化知识的内部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试对成语中的文言知识予以简要的例说。  相似文献   

3.
典故性成语指的是出自历史故事或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类的成语。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长期为人们所使用,约定俗成,如果说多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那么作为语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语则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尽管其结构简单,但内容丰富,意义精深;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任意改变这种成语的结构,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词分开。cat’spaw,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决非杜撰和臆造。而是源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nore-specterofpersons,在用字方面也比较简…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共收成语五千五百条,其中出自《论语》的成语约一百一十条,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其实,出自《论语》的成语,常见的,至少不少于一百四十条。 与出自其他典籍的成语比较起来,出自《论语》的成语,在结构定型的途径上有什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点,近几年侧重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现就成语的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一、正确识记成语字形1.在正确理解成语意义的基础上据义别形。例如:墨守成规,出自墨子守城的故事,因此“墨”不能写成“默”。再接再厉,本是两鸡相斗,嘴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沉淀。与我们日常用语的与时俱进不同,成语大都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们或源自古代的社会生活、或出自古代经典著作、或反映历史典故、或形成于古代的传说故事,可以说这些成语都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通过成语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和写作时,会经常见到或用到不少出自《诗经》的成语,为便于同学们正确理解和使用,下面对这些常见、常用的成语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成语俗化ABC     
成语是古代典籍中的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等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固定短语。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人们经过有意的变通或无意的误解,使一些成语的字面或意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做成语俗化。成语俗化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英文中的成语或习语(idiom),有些与动、植物有关,有些出自神话或圣经故事,有些源于典故,有些则与数字有关,形形式式,多姿多彩。如果擅于掌握,应用这些成语,必能表达出色,文笔生辉。  相似文献   

10.
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中很具表现力的成员,通常具有两层意义,即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成语表意的双层性常常干扰人们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影响人们使用成语的准确性,本文从成语表意双层性的成因入手,探求学习成语、理解成语、运用成语的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然而它的本义并不是这样,与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意思完全相反。“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  相似文献   

12.
一、成语的形成 有人说,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谚语",按说基本上是这样.不过,对经传和谚语的理解应当宽些,即经传应泛指书面语,谚语应泛指口语.它的形成,可概括为四个来源.  相似文献   

13.
出米拔萃     
成语注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形容才德超出同类之上。出:超出。拔:超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成语典故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多出自中国古代典故、寓言、诗歌,隐含着丰富的传奇故事和历史典故,常被人们锦上添花地应用到写作和讲话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观园吧!  相似文献   

15.
<正>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其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大多数成语的语序是不能变动的,若变动其语序,则可能会造成表达的混乱。请看下面出自近几年报刊的例子: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写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字里行间,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骨肉血脉,让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党经千锤百炼却历久弥坚,让融入黄色土地的红色火种沐风栉雨却能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16.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其中的"始作俑者"是常用成语之一,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对古代殉葬制度的不了解以及对这一成语产生背景、具体意义理解的偏差,都会造成成语的误用。正确使用语言,是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本文从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解释这一成语出现的背景,进而对错用现象进行纠正。以期对这一成语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作为人们用以形容剥削阶级脱离实践、轻视劳动的成语,已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并在批判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这个成语的来源而言,其本义则与后来的含义迥然不同。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微子》篇。为了说明问题,先将有关部分引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初出茅庐     
成语注解出自《三国演义》。原指崭露头角。现在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茅庐:草房。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结构严谨、表现性强,多出自中国古代典故、寓言、诗歌,隐含着丰富的传奇故事和历史典故,常被人们锦上添花地应用到写作和讲话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观园吧!一、引经据典,人语相连。下面的成语分别说的是谁,请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呕心沥血吕蒙  相似文献   

20.
一、古诗文积累与赏析 1.根据要求填写课文中的原句。 (1)成语“三顾茅庐”出自《出师表》,原句是__。再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其他成语:__、__、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