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是怎样起飞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平 《物理教学》2012,(8):64-65,60
2011年8月10日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焦点。"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中国军方利用前苏联废旧航空母舰平台改造而来的。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初名为"里加"号,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1985年12月4日开工,由于苏联解体,其后期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被划归为乌克兰拥有。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2012,(23):68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逢苏联解体,工程中断。1995年,瓦良格号从俄海军编制退出,送交乌克兰。1999年,中国购买瓦良格号,于2003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交付大连造船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2012年9月25日,更名为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相似文献   

3.
高峰 《少年月刊》2011,(23):53-54
2011年8月10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早10时许,航母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男人一定要豁达1999年秋季,普京视察滨海地区时,在导弹巡洋舰"瓦良格"号上过夜,当时不知是谁没有切断他住舱的喇叭电源,导致时任总理的普京整整一夜都在听巡洋舰上的"实况转播",根本不能休息。普京没有对舰长提出任何批评。2003年5月27日晚上,俄罗斯北方名城圣彼得堡热闹非凡,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决定发展航母以来,众多媒体都预测中国将发展核动力航母。甚至在"瓦良格"号改装之时,就有了要改装核动力的"流言蜚语"。核动力的确有着独特优势,但中国是非要发展核动力航母不可吗?基础条件强于法国从国力上来说,现在中国远超法国。从造船设施上来看,中国也远非法国可比。2007年新三大造船基地——上海长兴造船基地、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广州龙穴  相似文献   

6.
高荣伟 《课外阅读》2011,(21):46-48
上世纪40年代,国民党海军曾经制定过一份海军发展计划,其中包括修建中国人自己的护航航母。从这之后,中国人的航母梦就一直伴随着中国海疆防务的发展而时隐时现。2011年8月1日,中国用"瓦良格"号改装的航母平台终于正式出海试航。拥有航母,这个让中国人魂牵梦绕了70年的想法,这个让前前后后几代中国海军军人执着的夙愿即将要实现了。  相似文献   

7.
1827年 , 法 国 的 画 家 达 格 尔 发 明 了 摄 影 技 术 , 人 们 留 下 美 好 形 象 的 愿 望 才 算 实 现 。   达 格 尔 擅 长 写 生 , 他 的 画 技 优 良 , 因 而 收 入 特 别 好 。 但 达 格 尔 总 觉 得 为 人 画 像 所 需 要 的 时 间 太 长 , 画 者 和 被 画 者 都 受 不 了 , 所 以 他 想 找 到 一 种 简 单 易 行 的 " 留 影 像 " 技 术 。 一 连 几 个 月 他 都 在 做 实 验 , 画 室 变 成 了 实 验 室 , 调 色 板 上 积 起 一 层 厚 厚 的 灰 尘 。 顾 客 的 订 货 被 退 掉 , 家 里 的 积 蓄 变 成 了 贵 重 的 …  相似文献   

8.
<正>1.儿歌记忆。儿歌节奏明快,通俗易懂,是跟小学生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短短的几行字,却浓缩了丰富的内涵,为小学生所喜欢,同时也将书写格式的规范深入人心地告诉学生。如英文书写,四线三格;大写字母一二格,上不顶线是原则;小写字母认准格,上面有"辫"一二格,下面有"尾"二三格,无"辫"无"尾"中间格;"i,t"中上一格半。  相似文献   

9.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各帝王基本都扶持佛教,天台宗的典藉章疏失而复得,相当完备,再加上以知礼为首的山家派与庆昭等山外派长达30余年的争论,天台宗理论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入宋僧寂昭和绍良带着日本天台宗的"二十七问"和"十问"请决于知礼,知礼站在天台圆教的立场,以智顗、湛然理论为纲格,对日僧"三十七问"一一作了答复,使他们自觉得没有达到宋天台宗圆教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对《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一句,人教社新旧两版《教师教学用书》分别译为"瓦缝参差,比全身衣服上的丝线还要多","参差交错的瓦缝,比一身衣服上的丝缕还多";有的学者则译作"参差交错的一层层瓦缝,多于衣服上的丝缕"①,"瓦间的缝隙长长短短,比全身衣裳的丝线还要多"②.几种译文相差不远,代表着大部分人对"参差"及整句话的看法.可细读之下,于义未惬,当另求新解.  相似文献   

11.
瓦剌的兴衰     
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等率师北伐中原。第二年大军逼近通州,元顺帝望风北遁。此后由于明军的打击及内部纷争,蒙古逐渐分为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大致位置是,鞑靼分布于大漠南北,瓦刺驻牧于叶尼塞河上游以西至额尔齐斯河之间的阿尔泰山一带,兀良哈居于大兴安岭以东、黑龙江以南、蓟辽边外地方。三部中的鞑靼是元朝皇帝嫡裔所在地,兀良哈是成吉思汗之弟的后裔、故元辽王等的领地,那么瓦刺的渊源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汉语学界在旁格宾语的细化、语法后果及实现机制上做了很多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英汉中旁格宾语的语义内涵区别。根据旁格宾语的"事例"和"现象"的区分,英汉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旁格宾语是"事例",语义内涵没有发生变化,而汉语中的旁格宾语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形成规约化构式,是"现象",表示抽象的语义含义,并产生跨文化附加含义。英汉旁格宾语是否具有跨文化附加含义反映了英汉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微格教学的特点,不少研究者有不同的概括。本文认为,微格教学的特点与实质就在"微"与"格"两个字上:"微"体现的是微格教学内容"精细化"的特点;"格"体现的是微格教学形式"程式化"的特点。把握了"微"与"格"也就掌握了微格教学。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的成熟与发展,网络上的流行语已经不断的更新,语体形式变化多样。出现了许多的三字格或者四字格的网络新词语。这些新产生的网络新词语的意义多半是与字面意义无关。只有通过了解这些多字格的网络新词语的产生背景,才能真正的理解其含义。网络上还有很多四字格、三字格的新词语,如"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高大上"、"我伙呆"、"请允悲"、"何弃疗"、"涨姿势"、"活久见"等。  相似文献   

15.
日语补格助词"に"和"と"在句子结构及语义关系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运用得当与否,关系到句子表达是否符合逻辑.而且即使是符合逻辑的表达,意境不同,表示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同,在使用和解释上也会出现差异.在研究"に格"和"と格"语法意义时,对其所照应的相互动词进行配价分析尤为重要.文章着重分析、归类"に格"和"と格"在句子结构及语义关系上运用得当与否,是否符合逻辑.  相似文献   

16.
"良史"现象与"良史"论,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史学的发展,"良史"的内涵逐渐丰富和提升。大致说来,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良史"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即称职的或杰出的史官、史家;二是指书,即那些规范的、严肃的或优秀的历史著作;三是指人们的志向或追求的目标。从"良史之才"到"良史之体",再到"良史之志",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良史"现象和"良史"论给中国史学带来许多实际的创获和理论的启示,给中国史学增添了活力和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北宋曾巩对史实、史家、史书之间的关系具有全局的认识,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良史"的四个标准并作了相应的解说,这对于认识史学和"良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曾巩用他的"良史"标准来衡量历史上的史学家时,认为自司马迁以下,皆不符合这些标准,故不能称之为"良史"。这样,曾巩的"良史"论及其史学批评,也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丽 《文教资料》2007,(32):27-29
对于"格"字的训释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格"训为"正",即"归正"之义;(二)"格"训为"来","至",即归服;(三)"格"同"恪",谨敬也;(四)"格"训为"革","改革、革新"之义。考察整篇《论语》和原文的句法结构,再参考上古文献,笔者认为"格"应训为"正"、"归正",即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之义。  相似文献   

19.
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及时针走一大格是l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在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0.
从"无印良品"出道至今十年,光良凭一曲《童话》红遍全亚洲,从一个演唱组合成员一跃为一线人物。说起光良对音乐的接触,应该是从他10岁时开始的,那时光良的妹妹学钢琴需要有人陪伴,光良作为哥哥自然责无旁贷,他也因此喜欢上了钢琴。光良的妈妈认为拥有一技之长,当然是件好事,于是光良也开始学习钢琴,他当时接触的是古典钢琴。由此,光良喜欢上了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