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中“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本题通过动手翻牌,可得出“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七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放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某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相似文献   

3.
(说明: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年级·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翻牌,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说明 :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年级·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p .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 ,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 (包括已翻过的牌 ) ,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 ,这样一直做下去 ,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通过让学生动手翻牌 ,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若设原先给定的扑克牌 (正面向上 )张数为m ,每次翻动的张数为n(m不能被n整除 ) .由此文结论可引发出如下两个问题 :1 若m为奇数 ,n为奇数或m为偶数 ,n为奇数或偶数 ,能做到吗 …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问题: “桌上放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 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 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 通过动手翻牌实验,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在此基础 上,想到: 若设原先给定的扑克牌(正面向上)的张数为m,每次翻动的 张数为n(m不能被n整除).则可引伸为: 1.若m为奇数,n也为奇数时或m为偶数,n或为奇数或为偶 数时,能否使所有的牌反面都向上? 2.若能做到,只须翻动多少次就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6.
(说明: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  相似文献   

7.
翻牌取对     
目的:训练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准备:用吹塑纸或较厚的纸板照扑克牌样剪20张,每张牌的一面画上动物,共画10种动物,即每种动物各画2张,组成10对;打乱后在另一面标上1~20的数字。玩法:将牌依次排成4行,每行5张,动物一面在下,数字一面在上。幼儿2~3人一组玩为宜。游戏开始,幼儿按次序叫号翻牌,即每人叫1~20数字中的任何2个数,叫后即翻这二张牌。若翻出来的二张牌上动物相同,就得1分,并取走这2张牌;若这两  相似文献   

8.
一副扑克牌去了大、小王后,共有52张牌.请一位观众任意抽取一张牌,譬如说抽到的是一张“7”.你将这张牌牌面向上放在桌子上,然后将你手中的一叠牌从上到下,从8数起数到13(共数出6张牌),将它们牌面向下放在“7”的旁边. 第二次再请一位观众任取一张牌,譬如说抽到的是“2”,将这张“2”牌面向上放在桌子上,然后你仍从手中的一叠牌中从上到下,从3  相似文献   

9.
2005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概率初步的知识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且具有情境性、探索性,就连同学们喜欢的游戏也成为考题的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解决问题.一、竞猜游戏例1(2005深圳)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是一种竞猜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20个商标中,有5个商标牌的背面注明了一定的奖金额,其余商标的背面是一张苦脸,若翻到它就不得奖.参加这个游戏的观众有三次翻牌的机会.某观众前两次翻牌均得若干奖金,如果翻过的牌不能再翻,那么这位观众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A.14B.16C.51D.230解析“:幸运52”是同学们喜欢…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兴趣是推动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有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因此,数学教学要不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们设计了“玩数学扑克”的游戏。比如巩固“6的组成”时,同桌两人拿出每种花色的1-5共加张牌做“两牌凑6”或“藏牌猜牌”的游戏。学生在玩中思考,玩中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向思维的运用是最普通的,逆向思维却常被人忽视。然而,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运用逆向思维并配合正向思维,不但能在许多方面简化问题,还能让我们养成全面、有序、简练的做事习惯,所以培养逆向思维非常重要。记得有人说过:走迷宫从出口走,会更快。这一点我也有体验,一面从出口走一面从入口走,双管齐下,很快就会走通。例如我解过一道题:“如何顺序放A23456789和10这十张牌,从一摞牌翻出一张,把下一张搬到最下面再翻出一张,反复下去使翻开的牌从小到大排列。”想出这个顺序可极为困难。但…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时代》2009,(11):13-13
还记得上期的那个魔术吗?其实很简单哦。1.在变魔术之前,在整副牌的倒数第8张位置放一张“红心8”,正面向上。  相似文献   

13.
王元花 《山东教育》2014,(11):41-41
1.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好玩”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引领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存思考中实践,尽力向孩子们展示数学好玩的一面,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如,“平移与旋转”时,我顺手拿了身边的信纸,为学生们展示了数学好玩的一面:一张长方形纸,让折痕平行对折多次,再在上面抠一个洞,无论折多少次,得到的洞都是平移关系的;同样一张长方形纸,让折痕相交于一点地对折无数次,再在上面抠一个洞,无论折多少次,得到的洞都是旋转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与80年代许多地方将比较差、甚至是最差的普通中学“翻牌”办职业教育的做法不同,唐山市为发展职业教育“翻牌”的竟是一所赫赫有名的重点中学。说它“赫赫有名”,不仅仅因为它首屈一指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更因为它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之一,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母校。显然,让这样一所学校改换门庭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当时的市领导充满激情地表态:我们之所以要“翻牌”这样一所学校,一是要表明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态度,二是要向全社会说明,职业学校不是末等学校,职业教育不是二流教育。这所学校变成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情境设计] 第一关:两张牌对对碰 1.复习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和"四六二十四". 师:我出一张牌8,你能找到另一张牌与它计算相碰成24吗?(学生找出3)这么快就想到3,这里应用了什么知识呢?(乘法口诀)你还能找出两张像这样的牌,它们相碰成24吗?像这样用扑克牌上的数来进行计算,使结果等于24,这种游戏就叫"算24点".  相似文献   

16.
陶平生 《中等数学》2009,(11):11-13
例1 一副纸牌共52张,其中“方块”“梅花”“红心”“黑桃”每种花色的牌各13张,标号依次是2,3,…,10,J,Q,K,A.相同花色、相邻标号的两张牌称为“同花顺”牌,并且A与2也算同花顺牌(即A可以当成1使用).试确定,从这副牌中取出13张牌,使每种标号的牌都出现,并且不含同花顺牌的取牌方法数.  相似文献   

17.
扑克牌游戏     
把一副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走,剩下52张牌。把这52张牌按大小顺序和花色在桌上摆放整齐,正面全部向上。然后把所有的黑桃、红桃都翻过去,即正面向下:接着再把所有的J、Q、K翻过来,即正面向上的变成向下的,正面向下的变成正面向上的。这时,你不用去数,知道正面向上的牌共有多少张吗?  相似文献   

18.
林芳芳 《江西教育》2023,(19):78-79
把数学图式灵活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图式学习模式。数学图式既有形象化的一面,也有抽象化的一面,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感知图式”,为儿童迁移学习打下基础;引入“操作图式”,促进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引入“图形图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引入“结构图式”,加速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建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在制作“易中天品三国”这一档节目的时候,打出了“百家讲坛”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的三张王牌:悬念牌、名家牌、顺势牌。这个经验是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层面来谈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使这个节目成为了2006年中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清理这个事件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7,(11B):16-21
金沙中学和北虹初级中学是近年来虹口区“冒”得最快的两所公办初中。前者常年扎根“下只角”,面对的是年复一年的“问题”生源,后者两年前在经历了拆并校的阵痛后翻牌重生。面对一定的办学困难,两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都“不约而同”地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他们采取的策略却又迥然不同。前者的“制胜法宝”是对学生付出无尽的师爱,后者的“不二法门”是有效管理。真正了解了这两所中学,记者发现,无论是打“情感牌”,还是“技术牌”,不同的路径却蕴含着相同的机理:提升质量必须要在读懂校情的前提下对症下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