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佛塔发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布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佛塔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印度,先是最具代表性的窣堵波形式,后演变为佛像雕刻附丽的高塔形式,其审美文化意蕴是充满神性的非理性的宗教迷狂,体现为宇宙生命的象征性、装饰的繁缛富丽性、象征符号的程式化;到了中国,楼阁式塔、密檐式塔成为佛塔的主要形式,其审美文化意蕴是充满人情味的清醒理性精神,体现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世俗性,注重建筑的整体性以及曲线运用的节奏感。佛塔造型在印度和中国所彰显的不同审美文化意蕴,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所致。  相似文献   

2.
岳阳慈氏塔是湖南现存最早的宝塔。它是礼佛的佛塔,不是避邪与压胜的风水塔。关于它的始建年代历来有“晋创”、“唐建”和南宋等几种说法。所谓“晋创”、“唐建”是前人将原乾明寺所建浮屠、南屠与慈氏塔混为一谈所致。现存慈氏塔建于南宋淳佑二年,是抗金名将孟珙为弘扬“以善良为本,以慈悲为怀”精神修建的一座佛塔。  相似文献   

3.
佛塔随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规模和型制上发生根本改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功能,如过街塔、料敌塔、文峰塔、“龙宫”、喇嘛塔、五塔、须弥座、报恩塔、房内建塔等。分析佛塔在中国的新形式,新功能及其文化基础,对于了解中国佛塔建筑的文化特征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各地的阿育王式佛塔,探讨了这种单层、圆形覆钵顶、顶上四角通常有山花蕉叶造型的佛塔,并将其细分为舍利塔、阿育王塔、丧葬塔、纪念塔和瑞现塔。考察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窣堵婆式佛塔的起源、时代、特征及历史含义,并讨论了其潜在的原型。中国圆顶塔形并非起源于单一的原型,更有可能与不同文化综合作用下的思想及造像有关,是人类复杂的文化交流与丰富的想象力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佛国缅甸     
塔缅甸是个佛教国家,城乡各地处处表现出浓郁的佛国特色。在城市,一座座雄伟高大又精致堂皇的佛教寺院,使那鳞次栉比的房舍店铺,包括那些高大的现代化建筑,一个个黯然失色。到乡村,哪怕是穷乡僻壤,未进村庄,最先映入眼帘的也往往是那雄踞于高地之上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庙宇,它们同农民居住的简陋破旧的高脚茅屋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缅北到缅南,我们用心观察,佛塔几乎是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多,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巍峨绚丽。难得的是,每座塔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不同的姿态。有众多的一两米高的小塔,更有不少高耸云天、硕大无比的巨塔。有矗立在村边或…  相似文献   

6.
文峰塔之悟     
一、塔的前世今生塔是一种常见于世界各地的建筑,其风格亦随时间流逝不断演变。从最初供奉或收藏佛教圣物、僧人遗体等的佛塔,到后来为欧美艺术表现形式所涵盖,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前人的诗句中不乏其赞美之词,无论是李白的“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还是杜甫的“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塔在人们心中总是象征着更为崇高的情感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乾隆点佛塔的故事.我是从一位家住少林寺附近的语文老师那儿听来的.整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相传乾隆六下江南时.有一回路过河南.他兴致勃勃地到少林寺游览.寺里的老方丈连忙出迎.老方丈带领乾隆等人来到少林寺门口时.指着少林寺大门的牌匾说.这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乾隆微笑着说.的确是康熙的笔迹.  相似文献   

8.
佛塔这种建筑,起源于印度,原名窣堵波,内藏佛的舍利和遗物。传入我国后,即发展为民族形式的佛塔,其类型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塔;结构有木塔、砖塔、石塔、铁塔、砖木塔;高度有单层至十余层不等;形式有方、圆、六角、八角等多种。江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塔,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因中印文化的互动而生。中国佛塔主要体现在三大地域:一是汉地佛塔,主要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互动而产生;二是藏地佛塔,主要是印度文化与中国藏文化的互动而出现;三是云南佛塔,特别是滇南佛塔,主要是东南亚文化与中国傣族文化的互动而形成。中国三大地域的佛塔,在跨文化的互动中,都根据本土文化的需要,在佛塔这一建筑形态上,进行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观念内容的重构,使佛塔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三大地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佛塔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作者在梁子湖张氏敦义堂家族的发源地张德宝湾发现了清代儒士张殿录的寿匾、楹联,并对题匾书法及相关文史进行初步考证。题匾书法确系清代书法家、学者张裕钊的曾祖张新本墨迹,楹联书法系当地乾隆时期举人余文诵所书,其木刻题匾书法折射出一个家族的文化,也堪称是清代乾隆时期乡村民俗生活的一个缩影。它的发现为研究清代鄂州地域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桥联琐谈     
桥联是指桥上的对联,镌刻在石桥桥孔两侧石柱外侧的醒目位置,可供桥下行舟之人观赏。通过对湖州现存古代石桥的考察,笔者发现,桥联的大量出现是在清代乾隆以后,其内容大多为描写景物、劝人向善、记述造桥功德、指明地理位置等。桥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水平,是中国古桥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阮葵生的辞赋主要包括大赋和律赋两种类型。大赋以制图、平叛、巡游、庆典等军国大事为题材,以赋存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颂扬处于全盛期大清帝国的声威和乾隆帝的功德:律赋涉及城邑、冶炼、神话、理论及景物等话题,内容丰富,结构精巧,文辞精粹,情景交融,是典型的文人赋。  相似文献   

13.
乾隆初政与乾隆帝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初政在许多方面改变雍正朝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翻前朝的案,执行乾隆帝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这种改变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因素,还在于他谋求美誉,树立个人权威。乾隆初政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反映乾隆帝具有高度的政治调适力,也体现出他与康熙帝、雍正帝的不同性格——刚柔相济,执两用中。  相似文献   

14.
雍乾年间,“小玲珑山馆”为徽商“扬州二马”的人文情怀所笼罩,深深吸引着一批文人士子,成为他们扬州文化活动的中心所在。他们放情山水园林,多以联句或分韵唱和的诗歌创作形式雅集抒怀,促成了德行操守、文采风流标举一时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韩滉的《五牛图》体现了唐代绘画的高超技巧,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我们发现的私人藏本《五牛图》画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如出一辙,但其画面尺寸比故宫本长30多公分。故宫本画心有乾隆皇帝题字,私人藏本画心却有宋徽宗的题字和画押,钤方形双龙纹玺印,而引首却有乾隆手书"真迹无疑"四个大字。经过比照、考证、辨伪,我们认为,私人藏本《五牛图》卷为唐人韩滉所绘真迹。  相似文献   

16.
乾隆十七年,为扭转满人逐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对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的维护。乾隆对满洲旧制的重视及为维护满洲旧制所采取的措施,固然较为有效地维持了满洲的民族特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满人的独立性,强化满族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是我国自然灾害史上一个重要时段。统计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成灾性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有:灾害种类繁多,以水、旱、雹灾为主;灾害频繁,被灾州县厅次众多;各灾种的地区分布存在极大差异,并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群发性;灾害的发生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等。  相似文献   

18.
康乾时代在世界范围内是农业文明的最后光辉与资本主义的始发阶段相对峙,而农业文明还占上风的时代,乾隆的作为不可能超越历史所提供的条件;乾隆卓越地完成了历史使命.看中国历史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完全以西方的社会发展历史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9.
桐城派散文名家刘开享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为桐城派中后期散文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对于他的生卒情况,研究者多依据方宗诚或姚元之之说加以推算,将其享年定为四十一岁或者四十岁。根据刘开本人的行踪自述及其友人诗文中的相关记载,可知刘开乃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其享年实为三十六岁。  相似文献   

20.
邵晋涵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其学术风格别具特色.他本着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结合兼收并蓄的学术理念,形成了凡发议皆论博征实据的治学路数,体现了他征实致用的学术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