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我们仨》中,杨绛不仅回忆了自己与丈夫钱钟书结合之后的家庭生活,还用一个"万里长梦"建构了一个略微变形和奇幻的世界,在梦里,杨绛踏上象征着离别的古驿道,陪伴女儿和丈夫走完了最后相聚相守的几年时光。此散文以一种特殊的文本结构,密集交织着梦境与现实,也用梦来掩盖最为悲伤的死亡和离别,体现了杨绛以笔写情时含蓄和哀婉的审美志趣,和引而不发、哀而不伤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杨绛所记叙的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平凡的生活琐事,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我们仨》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结构上看,作品三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从三个部分的关系看,虚实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整个作品含义丰富、蕴藉多端。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创作与发展无法离开对美的追求,身为当代散文大家,杨绛先生以其独有的笔法营造出散文的美,本文以其近年出版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我们仨》为依托,从美学角度来评析其散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生》2013,(Z4):23-26
《我们仨》作者,九十二岁的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相似文献   

5.
杨绛女士的新作<我们仨>,记录了她和钱钟书以及女儿钱瑗的人生历程.杨绛所记叙的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平凡的生活琐事,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我们仨>在艺术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结构上看,作品三个部分既互相独立,又有机统一;从三个部分的关系看,虚实相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整个作品含义丰富、蕴藉多端.  相似文献   

6.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力避一般的传记范式,依然采用她一贯的立足平凡人生、顺应天性自然的写作姿态,用适情任性而又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人生中最平常也最悠长的亲情体验和甘苦滋味,从中却展示出丰富深刻的人生大境界,传递给读者睿智丰厚的思想与情感。这部朴素真挚的作品体现了传记文学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7.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八卷本的《杨绛文集》。杨绛在《自序》里自谦地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其实众所周知,杨绛先生不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在进行的,尤其是散文。她的散文文风恬淡、平和、睿智,似水,又胜酒,淡泊中寓着浓郁,平静中饱含深情,干净明晰的语言在她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杨绛先生的长篇散文《我们仨》以一贯朴素自然、清丽风趣的语言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学者家庭相知相守近六十年的生活图景,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着人世间最平常也最悠长的悲欢离合、甘苦滋味,展示了一个蕙质兰心的知识分子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感悟与释读。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录了杨绛先生在1984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  相似文献   

11.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素素散文论     
素素是中国当代文坛比较活跃的散文家之一.素素散文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紧紧抓住了"真",在其散文中凸显出主体意识.尽管是女作家,不过素素散文的视野广阔,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类女作家通常涉猎的内容,而且还有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反思的文化散文.其散文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由对人的命运的感悟,进而深入到历史考察人与社会之关系,再从历史回到当下现实,围绕动物关怀深入思考严峻的人类生态问题,是蒋子丹散文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的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过去的人和事,而尤以写故旧亲朋的系列散文“过客什章”等最见功力。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后的创作,以《边城凤凰》为代表,偏重在对凤凰地理历史和人文的考察叙述。第三阶段则是2004年以后以动物关怀为焦点的生态散文写作,集中在《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两本书中。前者主要是纪实性的关于动物保护的人物、事件、动物故事(档案),后者则是围绕人与动物的关系展开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动物伦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明显具有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色彩。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1997-2006)对杨绛散文的研究渐成热点.学人们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从题材、独特价值和意义,写人手法、反讽修辞和喜剧精神,作家心态及新作系列散文《我们仨》等多方面考察探讨,研究成果喜人.研究空白有待关注.  相似文献   

15.
钱孟钿,“随园女弟子”之一,其父钱维城,乾隆十年(1745)状元,是当时深受乾隆赏识的文学侍臣之一。其叔父钱维乔,亦称名于时。其母金氏,外祖母杨姗姗,外曾祖母方京都能诗会画。在这深厚的家学影响下,孟钿创作了独具风采的诗歌,受到以袁枚为代表的具有主流话语权的诗人的高度赞誉。而孟钿平生颇多交游,不仅与闺阁姊妹交往甚欢,也与男性诗人进行诗歌唱和,再加之有随夫游宦的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注入了君子之气,给当时盛行的闺阁诗中吹进一股豪宕潇洒之风,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的感伤体散文在现代文坛别树一帜。其作品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不醉心于生活表象的图解,不沉溺于庸常悲切的哀诉,而具有博大的情感内涵,深邃的艺术意境,诗化的话语风格。这些作品在情感抒发、意境营造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抒情哀婉缠绵,意境凄幽淡美,语言冷艳清绮。石评梅散文独特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也正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杨朔均是以诗性散文著称的作家,以各具特色的散文作品为中国诗化散文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杨朔的诗化散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抽取了现代散文构成中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意象、意境和情感,分别阐述朱自清、杨朔散文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品位,并在现代性的框架下客观地分析导致这种读者评价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艳是一位不拘格套、富于创新的东北边地作家。早年经验与精神成长塑就了作者游牧型的生命人格,她的散文是个人缺失经验的一种艺术生成。在散文意境与意象的营构方面,高艳以“回忆”与“联想”作为建构手段,依托寻常物象建立起了文本的游牧空间与表意体系。同时,她还把笔触伸向东北边地历史,为烈女英魂树碑立传。高艳凭借创作的清新与丰盈在当代散文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杨绛的人生关联使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婚恋模式上的互文特征,俩人的小说创作皆有其“诗可以怨”的为文动机,杨绛小说对钱氏小说中相关婚恋困境的思想内涵作出了呼应与反正,杨绛小说创作的情感历程是一个从愤懑的扭曲到分裂的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