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龙岩方言代谢具有鲜明特色,它在闽西方言中明显地代表着南北朝时代的基本用法,在语言研究中具有它特殊的学术价值。中采用历史比较法,列出上古的献例证,论证了龙岩方言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
龙岩方言是闽南话的次方言。在闽南话各方音片中龙岩方言最基本特征在于它存古成分较多,且与客家话彼此交融影响。通过宋代以来的方言研究及固始方言的实例获得证明,龙岩方言中保留着特有的上古汉语语音的音系和词汇,以及与客家方言若干相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龙岩山歌是生活在龙岩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歌,用当地方言龙岩话传唱。它继承《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搜寻了龙岩方言中的古代汉语遗存,并列出了古汉语词语在古籍中的书证以及在龙岩方言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选取部分龙岩方言常用字,就其源流、读音、释义作较深入扼要的探究考释,列出各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书证,举出龙岩方言通行例句。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龙岩山歌是龙岩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龙岩方言传唱的民歌。龙岩山歌中常用回环、比喻、比拟、对偶、同异、设问、顶真、摹状等修辞手法。在龙岩本地的中学课堂里讲讲龙岩山歌,用龙岩山歌帮助学生学修辞,既传承了龙岩山歌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修辞的兴趣,可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7.
龙岩方言的助词在方言研究中颇具特色 ,本文举其突出的“仔”、“侬”、“着”、“哩”、“”等字加以分析 ,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8.
闽西地区交叉着闽南话次方言的龙岩话与客家话两大方言系统,在全国方言复杂程度仅次于海南岛,推广普通话任务特别艰巨。本文从闽西方言的形成、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探索了闽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9.
龙岩方言的助词在方言研究中颇具特色,本文举其突出的“仔”、“侬”、“着”、“哩”、“Zao”等字加以分析,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0.
闽西地区交叉着闽南话次方言的龙岩话与客家话两大方言系统,在全国方言复杂程度仅次于海南岛,推广普通话任务特别艰巨。本从闽西方方的形成、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探索了闽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中古遇摄在闽地闽南方言区的厦门、泉州、漳州和龙岩四个代表地区中的读音分布进行比对,观察四地方音的音类差异现象,得出遇摄在四地方音中的历史音变方式,共分为闽语内部的自主音变、城区方言影响的离散式音变、普通话影响的叠置式音变、客家方言影响的渗透式音变和江东方言影响产生的例外音变等五种音变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大量的方言材料说明“入声”是否是声调要从它在特定语言和方言中所具有的语音特征来看。在有些方言中“入声”是声调.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则不是声调。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中,量词“头”用法十分复杂,它可以称量动物、人、植物等有生物,也可以称量无生物和抽象物,甚至在有些方言中发展成了通用量词。称量动物的“头”在跨方言分布中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类型,并呈现出具有蕴含关系的连续统模式。量词“头”用法的方言共时分布不仅是历史各个时期“头”用法在方言中的继承而且是方言自身不断发展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方言电视节目纷纷在各地电视台上演,它是中国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方言电视频道通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内容与特定的受众进行交流,而广播电视媒介本身并不具有与受众直接交流的能力,与受众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必须由主持人来实现。如何看待方言电视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方言电视节目如何继续生存,更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临惠 《中国语文》2012,(1):68-76,96
文章讨论天津方言阴平调值的演变过程,认为天津方言今阴平调值与周围方言不同是山东方言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其原调值应是现在被认为变调的213,而现在的31调则是变调代替本调的结果。天津方言演变过程中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具有过渡性特点,它的底层是早期通行在这一区域的冀鲁官话,不是移民方言。  相似文献   

16.
南通历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过渡地带文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它的方言中得到反映。在审视以往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南通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探索南通地区各方言小片的形成及分异规律,提出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湖南省东部的茶陵县下东乡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要素,并且通过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南昌方言和长沙方言的比较,探讨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特点以及跟赣语和湘语的关系,认为它是一种具有赣语和湘语特点的独立的混合类型方言。  相似文献   

18.
《渭南地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方言俗语和独特人文景观融合成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陕西关中方言的面貌和基本特征。关中方言古朴典雅,具有质朴凝重的乡土韵味和丰富的表现力;方言的词语组合和表述方式蕴藏了关中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词汇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不同于共同语的词义演化轨迹。关中方言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汉语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中有极重要的参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豫北地区位于河南省的北端,方言具有晋语及中原官话的特点。豫北方言中有较为丰富的合音现象,其形成一定的合音条件和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语言交际作用,显示着它不容忽视的地位和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与经济、政治的集中分不开的.它虽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它开不排斥其它方言中有用的成分,相反地,它要吸收其它方言中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