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灵山房集》,元戴良撰。戴良(1317—1383),字叔能,号"九灵山人"。浦江人,从小从柳贯、黄浯、吴莱学文,从余阙学诗。曾为月泉书院山长。至正二十一年(1361),被授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因世乱避地吴中。张士诚将亡时,又流寓齐鲁。元亡后,于洪武六年(1373)南归,隐于四明山中。洪武十五年(1382),为明太祖召至京师。太祖欲授之官职,良以老病固辞不受,因忤旨待罪,于次年(1383)四月卒于寓所。《九灵山房集》现收录处颇多。《四库全书》收其诗文三十卷,  相似文献   

2.
上海至苏州D460次动车组列车长蒋碧林(胸牌号:304)评选理由:推荐人说,列车长蒋碧林脸上始终洋溢着的笑容,让人感觉很贴心,很亲切。北京西至邯郸D527次动车组列车员郭霁(胸牌号:00115号)评选理由:推荐人说,她不但端庄美丽大方得体,而且对待每一位旅客都是那么的热情耐心,使旅客深深感受到动车组列车的高质量服务,并愿意下次还来坐。  相似文献   

3.
自2012年起,苏州市档案馆陆续将苏州古典园林怡园、过云楼主人顾文彬(1811-1889)及其后人的档案征集进馆,其中顾文彬日记、年谱、书信、《吴郡真率会图》等颇为珍贵,弥补了馆藏档案历史文化内涵的缺憾.《过云楼日记》是顾文彬从同治九年到光绪十年(1870-1884)15年间宦游生涯与归隐故里的实录,涉及家庭生活、社会交往、诗词创作、怡园修造、过云楼收藏、官场活动等情形.2015年5月,《过云楼日记》由上海的文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神九"飞天之际,一家地市级日报有报道:《神九"零号指挥员"是咱XX人》。该报记者对航天专家、"神九"零号指挥员(神九发射倒计时发令者)——王军的家乡进行采访报道,其中有一个小标题"高考不忘割麦子的考  相似文献   

6.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至四川学政。何绍基为厉志《白华山人诗集》所作序,不见于其《东洲草堂文钞》,光绪九年重刊之《白华山人诗集》亦未将此《序》列入。厉汝熊编印《白华山人诗书画真迹》,将此《序》以何绍基手迹影印的形式刊出。由于厉汝熊是厉志的曾孙,《真迹》所存多"家中旧藏"(厉汝熊《真迹》编后语),何绍基此《序》此前很少为世人所知。全文如下:浙中诗派,世以为病。论者所称浙西诸家,自竹垞、箨石而外,或苦纤佻;而浙东诸  相似文献   

7.
《独庵外集续稿》5卷,明姚广孝撰,日本刻本。姚广孝(1335~1418),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天禧。14岁入本里妙智庵出家,法名道衍,字斯道,号独庵,又自号逃虚子。明建文时姚广孝力劝燕王朱棣举兵,谋佐其以成帝业。《明史》载其事:"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等,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十七日,卒于民国十年(1921年)五月初九日,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苏州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已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我们积极实践,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资源、社会合作、开展延伸等,从小到大,打造出了"苏州大讲坛"品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并就"苏州大讲坛"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 "仇文书画合璧西厢记",即是明代书画家仇英绘画文征明书写的《西厢记》。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以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名艺苑,素称多能","能诗,与字与画称三绝",工行草书,尤精小楷,亦能隶书。后人将其与沈周、唐英、仇英合称"明四家"。仇英(?—1552前),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苏州。出身工匠,后从沈周学画,为文征明所称誉,从而知名于时,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长仕女,亦善山水、花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城市党媒的一面旗帜,是弘扬主流声音、传播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武器。多年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苏报集团)始终把新闻评论放在突出位置,下足功夫。不仅在《苏州日报》头版适时配发社论以及评论员文章,而且在第二版开设了“新苏时评”专栏,还在每周二至周五固定推出4个“时评”专版。再加上“引力播”客户端“时评眼”、微信公众号“苏州圆桌”“思想+”理论月刊等,组成了一个放大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的新闻评论矩阵,让新闻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12.
王芑孙(1755-1817),字念丰、沤波,号惕甫、铁夫、云房,又号楞伽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华亭教谕.工书逼刘墉,不期而合.吴门自明季以来,书家用笔皆以清秀俊逸见长,至芑孙,始以道厚浑古矫之,著《碑版广例》《楞伽山房集》《渊雅堂集》等.他身材瘦削,性傲放,从不谀媚公卿权势,文人多以狂士视之,但他对南京甘方栋(字遴士)父子却是由衷地赞誉,并为甘氏友恭堂撰写579字的《江宁甘氏友恭堂记》.堂记中王芑孙夹叙夹议,对甘氏家族迁徙史作了描述,同时对甘氏治家理念、家规祖训、族人轶事给予了高度赞许.《江宁甘氏友恭堂记》不仅成为研究南京地方史志与世家谱牒的第一手资料,更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见曾与雅雨堂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捷 《兰台世界》2006,(17):62-64
一、卢见曾生平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又号澹园,室名雅雨堂,山东德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人,康熙六十年(1721)中第二甲进士。其父卢道悦,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曾作过陕西陇西、河南偃师县知县,著有《公馀谩草》《、清福堂遗稿》。卢见曾幼时聪慧绝伦,师从王士祯、田雯,学问具有根底。雍正三年(1725)为四川洪雅县知县,雍正九年(1731)任安徽蒙城知县,后任六安知州。雍正十二年(1734)任亳州知州,十三年(1735)升任江南江宁府知府,后调安徽颍州。由于历官有声,乾隆元年(1736)出任两淮盐…  相似文献   

14.
名人手迹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生于江苏苏州。字秉甫,号衡山。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一九〇五年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次年闻讯清廷宣布"预备立宪"而返国。报国无门,再行东渡,至一九〇七年毕业回国,从事立宪活动。  相似文献   

15.
甘月童 《青年记者》2016,(35):17-19
济南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微信公众号不仅能方便游客获得更直接、更有价值的景区信息,也能为景区的综合服务管理及营销推广提供更有效的方式和渠道.本文以济南所有4A级及以上景区(天下第一泉景区、千佛山、济南植物园、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百脉泉、朱家峪、园博园、灵岩寺、水帘峡、金象山、九顶塔和九如山)的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多个旅游景区有不只一个公众号,本文全部进行研究,共20个微信公众号.本文统计各个微信公众号2016年上半年(1月至6月)的微信传播指数WCI (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各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水平,分析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顾广圻(1765——1835),字千里,号涧萍,又作涧频、(金监)平,又号思适居士,一云散人,无闷子。元和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校仇家。史籍上称他“精于考订校仇,上自经史下讫碑板稗官小说无不研究,以尽古义”。张之洞《书目答问》云:“诸家校刻书,并是善本,是正文字,皆可依据。戴、卢、丁、顾为最。”  相似文献   

17.
黄丕烈(1763-1825),清乾嘉时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字绍武,一字绍圃,号芜圃,芜夫、复翁.其署名很多,如抱守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嘉庆六年(1801)逢举人大挑,黄丕烈名列一等,本可到直隶去当知县.黄丕烈不愿就职,纳资得兵部主事,不久便弃官回归故里,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刻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8.
文人园林人苏州为最,富商园林以扬州居冠,至于说到北京的私家园林,不可不提可园.可园位于东城区鼓楼南帽儿胡同9号,建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为清光绪年间大学士、显宦文煜的宅第花园.   ……  相似文献   

19.
钱九韶(公元1731-1796年),又名九同,字太和,号南淳,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恩贡生,是当时名闻中州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养生学家.生于南宋末年,经元代至明初.贾铭对饮食养生很有研究,甚有心得,并身体力行,享年10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