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人们所讲的教学隐喻指“教学是什么”,这是对教学隐喻狭义的理解。本文中的教学隐喻是指人们在表达“教学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借喻、拟人、类比、象征等。这样,隐喻的思维方式就是类比联想,隐喻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因此,以上所述的比喻、借喻、拟人、类比、象征等在本质上都具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诗人雪莱说过:隐喻不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装饰品,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本质上是通过一类事物来认识、理解和表达另一类事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比喻、类比、寓言故事等都视为隐喻。政治课作为一种人文性学科,在现实中却愈来愈强调语言的规范性、逻辑的严密性、学科的体系性。这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人常把比喻和象征混为一淡,还有的把象征误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我想就此谈点自己的意见。比喻修辞中的借喻与象征有相近之处,它们都是借用某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但借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类不同事物,只在某一方面打比方,意义比较具体明确。而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的意义则不十分明  相似文献   

4.
借代和借喻是汉语修辞格中两种常见的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二者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教学中都把二者作为首先要讲的辞格。这两种大家熟悉的辞格 ,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喻是用于和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却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 ,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 ,俗称“打比方”。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 ,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在语言实践中辨认二者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有时不易分辨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的描写“圆规”,就是使用了借喻…  相似文献   

5.
谈古书不能不懂修辞,懂修辞尤应弄懂比喻。本文想就古汉语的“三喻”、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等三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明喻、隐喻、借喻 一般说,比喻是由被比喻事物(本体),比喻事物(喻体)和喻词(联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成分构成的。按照这三个成分在句子中的隐现情况,古汉语的比喻主要有明喻、隐喻、借喻三个基本形式。 明喻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其一般格式(又叫详式)是“本体(甲)象喻体(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基于对教学与其他事物相似性的认识和理解,隐喻在教学和教师教育中可以发挥反映教师专业思想,作为教师教学的策略,作为评价、研究和发现的工具,作为教师反思的中介和教学思想转变的"跳板"等十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杏花》这首诗是劳伦斯的诗集《鸟·善·花》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在这首诗中,劳伦斯以拟人、象征、比喻、对比、类比等修辞方法,新颖奇特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以及一系列的奇思妙想,去感受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杏树和杏花世界,巧妙地在物与我之间建立起了密切联系,顺利实现了诗意人生的隐喻式书写.  相似文献   

8.
戴小妹 《高中生》2013,(27):12-13
高中语文考试中,常常会考到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点有很多,其中一个点就是考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对仗、互文、通感等,这些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是命题者比较喜欢拿来命制考题的。1.关于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命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们常把某些似喻非喻的句子错误地视为比喻修辞格的现象 ,本文从比喻修辞格的句式结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等方面 ,深入地剖析了它的特点 ,同时还将借喻与借代、拟人、双关等辞格作了比较 ,以便对比喻这种修辞格作进一步的认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中学阶段,虽然同学们都程度不同地有所学习和了解,但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对它们的区分和识辨,不少同学仍感到是一个难点。借喻原本是比喻的一种,它是“以此喻波”。就形式上看,它和借代只是出现一种事物,且不出现喻词,而实际上是有两种不同的事物存在。这两种事物之间尽管有着本质的差别,但它们在外部形态或作用特征上却有着一定的相似点,并且用来作比的事物是具体的、形象的、浅显的和人们所熟悉的。也就是说,它是利用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性,而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问题,是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将一种事物的特性用来形容其它事物属性的一种隐性比喻手法。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财经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实例,深入剖析这三种隐喻手法的不同之处,帮助公众更立体的、更容易地理解这一经济政策。提升公众对于隐喻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的确是老生常谈。就是鲁迅的“然而圆规很不平,……”这句话也不知多少人谈了多少遍。既然是老生常谈、也就不能“长”谈,只好“短”谈了。 1.本无纠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与明喻和暗喻一样,都是用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其特点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得本体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借喻与其他比喻形式不同的是本体事物不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借代,是一类与比喻及其他辞格平行的独立的辞格,它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其特点是通过“换一个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文化现象;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概念隐喻理论使人们对隐喻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将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已成为隐喻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王晶同学问:“《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作者用比喻、拟人,用了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用了象征。手法多了,我就觉得搞不清楚,特别是象征,与比喻、拟人容易混淆。老师,你能给我讲讲吗?”好的,抒与情散文中常常用到象征手法,象征就是托物言志,和比喻、拟人有以下区别:一、角度不同。象征是创作手法,是一种借所托之物寄寓所托之义的手法。比喻、拟人则是一种修辞手法,修饰语句使之更完美,更通俗易懂的手法。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不同的。二、范围不同。象征一般是通篇运用,如杨朔的《荔枝蜜》。文章开头写对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就是“以此喻彼”,用具体的、熟知的、浅显的事物打比方,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深奥的事物,让读者或听众容易理解、容易想像。被比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是、成为”等叫做“喻词”(有时不用)。根据这三种成分在句中的不同情况,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3.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三、教学难点:本文的象征意义。四、教学过程:1.导入。2.介绍时代背…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这一本质的认识也使人们更加重视隐喻在外语教学(在我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文拟就从隐喻的本质出发.探讨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文化教学及阅读理解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百喻经》以近百喻喻世,系中古时期浅显易读的佛典名著。其篇章中的“喻”共有148例,所见类比、明喻、隐喻、对喻、借喻、反喻、讽喻七种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古时期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成熟和功用。  相似文献   

19.
一、趣味性教学   1.通过比喻、类比和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   生物学中有不少的知识点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适当比喻和类比,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作比较以帮助理解和记忆,以增强课堂趣味.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将学校围墙类比作细胞膜,通过对围墙的保护作用和控制作用的认识来理解细胞膜的作用;在学习DNA结构时,让学生亲手拆卸和组装"DNA分子结构模型",增强直观教学,从而真切体会到DN^分子由很多脱氧核苷酸分子按一定顺序联结而成.……  相似文献   

20.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