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鸦片战争”的规定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以上子目与《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子目完全一致。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复习时应学会分析战争发生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本节内容是“辛亥革命”一章中的重点知识,2005年高考考试范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规定是:(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这个子目的内容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表述是这样的: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很显然,除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这个子目被删掉以外,其他的子目与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重点是: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高考复习时要注意从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文才 《历史学习》2005,(11):11-13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规定是:(4)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现行教材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相比,考纲的调整幅度不小。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三个大的子目被删除;“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重建领导核心”两个子目分别被“北伐和西征”、“《资政新篇》”置换。这样的规定“淡化了知识体系,突出了主干重点”。这正是高考命题一再重申的原则。近年高考的命题实践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2005…  相似文献   

4.
常有譬喻说,一篇文章,观点、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材料是血肉。那么语言是什么?高考对作文语言的要求大体上说来只有两条:一个是“语言通顺”,一个是“有文采”。“通顺”之意犹如要求“身体健康”;“有文采”则相当于要求五官端正,模样或俊秀、或靓丽、或清纯、或帅气……从北京今年考场作文来看,好的语言则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善用修辞例(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路途的转折,人生之途也同样拥有这样的“峰回路转”。富贵与贫寒是生活的转折,忧郁与自由是心灵的转折,求生与求死是生命的转折。例(2)夜空中那闪烁的群…  相似文献   

5.
高考文综考试范围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规定的子目,与《世界近代现代史(选修)》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子目完全一致。如何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复习,下面的指导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关于"慕尼黑阴谋"1.阅读地图《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坐标(可以德国为中心)掌握下列史实:德军进入莱茵区,德国占领奥地利、占领苏台德地区、控制捷克斯  相似文献   

6.
陈刚  任旭清 《历史学习》2003,(10):36-37
近来,一些地区的高考模拟试题和历史类教学期刊上的文章,均涉及到“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其‘转折’主要指什么”的问题。通过教学我认为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1)“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2)“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3)认为前面两种观点都正确,即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和“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两项。笔者的看法倾向于第三种观点。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转折”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  相似文献   

7.
写作导航标从近年考场作文的导向看,话题作文是主要形式,而命题作文是有益而必要的补充。比如2002年高考上海卷考“面对大海”,2004年高考北京卷考“包容”。值得注意的是,命题作文一般不限文体,它与话题作文的差别仅在于规定了作文题目,使考生选择的余地相对缩小。写好命题作文,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咀嚼含义,明确重点,确定范围(一)咀嚼含义,就是要弄清题目的意思。比如以“转折”为题作文,“转折”的意思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式等”。可见,“转折”是一个中性的名词性概念,古今中外称得上有“转折”的人与事都可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下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中,提到“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对此,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苏联参加了波茨坦会议,而  相似文献   

9.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本节的规定是“(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子目与统一《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相关内容基本一致。按高考的要求,本节复习应分清准确记忆和模糊记忆、重点和非重点,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要适当点拨。夏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要记忆。这是学术研究推断的新成果。在此之前的时间都是模糊数字,如: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原来我们认为确切的历史年代只能上推至公元前841年。近年的研究推算出夏代的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这是中华五千年…  相似文献   

10.
2005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复习导向,高考试题告诉我们复习要做到:跳出题海,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现将2005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分析如下,供参考.一、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考查【例1】(上海化学)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A.三溴笨酚B.烧碱C.乙酸乙脂D.石碳酸分析:今年高考第一次把错别字列入高考化学试题中来进行考查.A项中的“笨”字应改为“苯”字,C项中的“脂”字应改为“酯”字,D项中的“碳”字应改为“炭”字.选B.拓展:类似的还有“酚醛树酯(脂)”、“油酯(脂)”、“卒(萃)取”、“消除(去)反应”、…  相似文献   

1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这是转折复句的紧缩形式,“而”是转折连词。第一分句的“青”应当是主语,“取之于蓝”是偏正词组作谓语(“取之”是正,“于蓝”是偏)。“之”代替“青”使“青”复现,从而产生强调的作用。两个“于”用法不同:前一个要译成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在教学中是重点,但高考单独在这个点上命题,难度不好把握。《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是这样规定的: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个子目的写法与现行统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三级标题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在“一纲一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考试大纲一套教材)的情况下,这两节的文字、图片、地图等内容都在命题的范围内。从命题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练习六一、1.(单句) 2.(复句) 3.(单句) 4.(复句) 5.(复句) 6.(复句) 7.(单句) 8.(单句)。二、1.“只要”(条件复句) 2.“可是”(转折复句) 3.“由于”(因果复句) 4.(承接复句)5.“却”(转折复句) 6.(假设复句) 7.(选择复句) 8.“要是”就”(假设复句) 9.“接着”(承接复句) 10.(并列复句) 11.“有时”“有时”(并列复句) 12.“虽然”可是”(转折复句) 13.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起,高考《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此后, “熟语”考查题被明确地列入高考考查范围。高考试题中熟语考查题型灵活多变。为了考生在复习当中更好地掌握熟语的有关知识,分清类别,现将有关内容及其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今年绝大部分省市参加新高考,就是会考后进行的高考,并实行“3 2”方案。今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明显地有四个变化。 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变化 1994年修改后的历史《说明》,它是依据1990年教学大纲修改的,与1993年历史《说明》比较,考试性质、考查能力要求、考试形式、试卷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和考试题型的比例都没有变动,只是对考查的知识范围作了调整,其特点是只删不增,也就是删去了45个子目,对中国古代史(选修本)新增加的内容暂时没有列为1994年高考历史命题的范围,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但是删去45个子目,并不等于删去45个知识点。例如22题的宣政院;42题维新派和洋务派、顽固派论战的内容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学教学“指挥棒”的高考,近几年在一些试题中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试题最早走进高考是在单独命题的上海。例如:2 0 0 1年上海“文综”卷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如下: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上海的一条街名)原因考究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2 0 0 1年上海“理综”卷研究性学习试题如下:课题一:上海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态调查课题二: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课题三: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从上述试题可以看出,试题都涉及政史地…  相似文献   

18.
题目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B.3:2:1C.6:3:1D.6:3:2该题的“标准答案”为D。一、对该试题原型的分析笔者通过对比发现,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9题与11年前的1995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化学试卷选择题的第17题有着惊人的相似,全题只改动了2个字:“将”改成“把”,“氧化铝”改成“氯化铝”。1995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化学试卷选择题的第17题如下:题目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02年高考英语卷(全国)是以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而命制的。它坚持了“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试题设计原则,体现了“稳定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对高中英语教学起着科学、正确的导向作用。试卷有如下特点: 1.命题组切实认真总结了前几年高考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作为信息反馈和导向作用的高考,无疑对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试对1978年以来的高考实验试题作点肤浅的分析。一、总体认识 1.几次转折:纵观1978-1991年这14年的实验试题,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几次转折。第一,良好开端。作为恢复高考第一年的1978年,虽然没有专门的实验题,但第四题中的“双刀双掷开关”无疑拉开了实验考查的序幕。第二,新的突破。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