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化宝藏中撷取而成的中学语教材,渗透着中国五千年明,蕴含我们民族的永恒的美德,如何在语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条件的,只有吸收中国化中有益的部分,中国化才能变为民族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语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教学应该融入中国化的教育。在语教学中,要多关注传统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漪是我国当代语教育名师、语教育家。长期以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前沿,逐步形成了求实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的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但是中国的民族化(包括学、字语言、语教学)却绝不可能“全球一体化”。特别是作为以传承化为主要目的的语课,其特殊性更使它必须在继承传统化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全日制中等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广大语教育工作面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一个语教师都肩负着双重重担:不仅要进行语教学、而且要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精神,进行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专语教学效果评价改革是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应试教育评价学生语水平的方式是单凭一份试卷,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而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语教学对语成绩的评价不是单凭一张试卷,而是全面考查学生的语素质和能力。这种评价方法的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本从基本原则、方法、效果等方面阐释了中专语成绩分项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在解放后的语教育中,言教学始终存在着激烈争议,那就是言教学本身是否有必要保留。即使在传统化被高度认同并被大力弘扬的今天,也仍然有人对中学言教学持否定态度。我们认为,只有回顾历史,重新检讨并全面透析中学语言教学的价值取向,才会得出清醒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近数十年来,语教学界一直存在着工具论与学论的争议。随着语教学改革的进展,学论渐占上风,工具论似乎成为昨日黄花。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乐观的结局。在讨论中学语教育改革时。能否暂且撇开工具论与学论的框子。从语教学内在的规律出发。明确语教育的功能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语教育滥觞于先秦时期,迄今已有两干余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传统语教育由于注重研究汉语言的特点与传承民族化,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自1904年现代语教育掀开扉页以后,转而大量引进西方印欧语系的母语教育模式,但由于没能认真地研究本国国情,导致现代语教育的民族性受到严重的削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史为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语教育民族化的教育理念,这对于推进当前的语教学改革、探索语教学的科学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末我国语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学科中的学教育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有论认为:“‘语’与‘学’之争是现实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于今还远未‘到位’。”有的论却说:“语教学改革的先驱们以‘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在语学科滥觞之时,清醒而富有远见地界定了学与实用在语教学中的定位,使语教学真正具备现代的科学的学科意义。”“定”了“位”才谈得上“到位”。那么:学教育在语学科中究竟应占有什么位置呢?此前有没有定论呢?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德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健康人格的精神动力,和谐构成了中国传统化的核心内容。传统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化是确保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科技与人才的世纪,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人们对目前的教育不断进行反思。人们普遍认为,目前教育体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人教育的缺失,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使很多教育淡忘了这项“心灵工程”。为弥补这一缺憾,在中学语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学教育来实现人教育,成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被人们日益重视的一个课题。广大语教师应树立学教育的思想,以此来推动语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聋校语教学之中,创造性地开展语课堂教学,是聋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语教学改革中,贯彻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语课程改革能否深入进行下去的重要问题。笔在中职语教学中探索了“三阶段三课堂”的方法,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现阐述如下,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理论提出至今,语教学改革始终以“三个面向”为指南,进行着语教学的构建与革新,包括:教育现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报刊扫描     
国际化时代的教育选择,我们的教育目标——培养人,语教学改革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化素质关系重大,许多现实中的问题,如中学毕业生语言字水平低,写作能力差,与民族优秀传统化有隔阂等,都可以从中学语教育中找到根源。社会各界在对中学语教育的热烈讨论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意见和方案,同时。也有一些偏颇过激之词,其中把中国语传统教法背诵,一味指责为死记硬背,并以减轻学生负担之名要求革除,就有倒洗澡水把澡盆里的孩子也倒出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评价,是语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课程的评价工作,对正确把握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继云 《中学教育》2006,(10):19-19
考察新加坡教育,有几点令人感触特深。 首先是浓郁的中国传统化在新加坡发扬光大。 当我们很多学校为了所谓的教育现代化而拼命强化外语,拼命排斥传统化的时候,我们在异国他乡,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的新加坡,却时时处处感受到中华传统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二十多年“以提高语教学的效率为宗旨”的语教学改革中,可以说,魏书生是走在最前列的一位。魏书生的语教学颇具神话色彩,他很少上语课,乃至“教材上的课,我一节课也不讲,全凭学生自学自练”,而且“不留作业,不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