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及国际变局带来的挑战,使得当前我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着四大矛盾,传统的跨境流动模式已经难以独自承担满足国际化人才需求和保障民族利益的使命,亟须通过“在地国际化”补偿其受益面小、对外依存度高、意识形态风险大、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强等方面的弊端。但当前我国实施“在地国际化”所需的前提条件尚面临一定挑战,主要表现在:理念普及面临价值导向的制约;实践探索缺乏平台和制度支撑;跨文化能力培养尚面临异质文化资源获取的障碍。推进“在地国际化”过程中,我国应当以政策和评估指标引导战略转型,把国际资源导向国际化人才培养本位;搭建宣传与交流平台,推出中国特色的实践指南和范例汇编;创新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鼓励跨越国界的“虚拟流动”。  相似文献   

2.
在地国际化是基于非跨境流动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在本土环境中培养全体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能力。在地国际化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理念,在后疫情时代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基于对在地国际化的内涵与特征的述评,以及外语教育在地国际化实践的动因分析,在地国际化外语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学校(组织维度)、课程和活动(课程维度)、教师和学生(人员维度)为主体,从三个维度探讨在地国际化跨文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路径,为在外语教育中提升全体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解决外语教育公平、“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高等教育以其人力资本、科学研究、文化服务、国际化发展等资源优势赋能三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但在资源赋能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表现为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不平衡、创新资源投入与创新成果转化不匹配、基础文化设施与区域公共服务不对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扩大开放步伐不协调.为此,高等教育应优化人才结构,支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高校科技研发效率,加强区域产学研融合创新;探索高校文化共享共建,增强两馆区域服务能力;推进在地国际化发展,做强"留学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4.
在地国际化意味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的推进,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教育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发达国家在地国际化实践起步较早,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通过对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案例国家与地区实践的考察,可以识别出其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战略驱动式、自然天成式、产业牵引式、被动回应式四种发展模式,并发现国际教育理念、政策或战略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以及课程国际化的核心地位。对发展趋势的研判表明,在地国际化与跨境国际化须协同发展,课程国际化的实践及评价有望进一步推进,国际学生与本土学生的融合发展受到更多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将会催生在地国际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今各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进入21世纪后,印度高等教育在国家规划方面,设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开放本土高等教育市场;在大学建设方面,持续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推动课程和科研国际化;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鼓励教师流动和学生流动;在海外竞争与合作方面,大力开设高校海外分校并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性的,印度在其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如涉外办学举步维艰、大学国际声誉不高、优质人才流失仍然严重和国家教育主权受到侵害,等等。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或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方略中从先前的辅助形态上升为战略形态,并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为提高国家或者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东北亚地区各国和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本届年会盛况空前,中心议题突出,气氛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关于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转型标志,交流与合作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题,改革与特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源.因此,在观念政策层面,应当从确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维护教育主权、合理规范高等教育机构、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等四个方面来确定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走向;在办学机制和运行模式层面,应当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等五项举措来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办学特色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默克尔执政以来,为追求科学与研究的卓越性,扩大德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弘扬德意志文化,德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包括扩大学生与学术人员的双向流动、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加强课程的国际化、建立高校海外伙伴联系等。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国别策略有所调整;更加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第三方机构作用凸显;更加注重教育输出和输入的双向度发展;加强难民对德国高等教育的融入。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和逆全球化现象给长期以来以学生流动为特征的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国际化成为补充传统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然而,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国际化人才培养功能和“去流动性”的在地国际化无法摆脱高等教育国际化目的国家化的工具理性的危机。因此,在地国际化需要新的流动模式。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学术承认以及质量保障,会导致在地国际化无法纳入民族国家和国际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之中,从而影响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在地国际化需要新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在知识视角下,在地国际化本质上是知识生产和传播中心的建设,建立分散性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国际化新模式有助于在地国际化实现新的流动方式;将在地国际化与微证书项目相结合有助于建立学术承认和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在地国际化的后续“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历、学位等值互认与体制和模式方面缺乏国际理解,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缺乏国际通用性等问题;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推进课程建设与教育方法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大学协会发布全球调查报告 4月1日,国际大学协会(IAU)发布其第四次全球调查报告,报告题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期望和基本原则”。报告通过100多个表格呈现了对世界上131个国家1336所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发展情况的调查结果,主要有: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机构都非常关注国际化,15%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制定了全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高等教育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直接关系。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制约了高素质人才大批涌现。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高等教育,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高等教育在走向国际化的历程中,顺应全球化的潮流,结合国情,实施教育改革,制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行“环球校园计划”(Global Schoolhouse Project),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新加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人才保障,在世界教育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深远.对此值得跟踪考察,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 Education)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非洲高等教育复兴浪潮的推动下,在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实践的呼唤中,非盟提出了《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该战略的目的是在非洲建立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加强非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改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非洲学生和教师的流动。该战略的重点是明确各方政治责任,加强信息交流,构建资格体系,制定最低资格标准,开发合作课程和交流项目。该战略的话语体系体现了对一体化、本土化价值的强调,重视对多方力量的动员,强调战略本身的操作性。该战略执行中面临国家间教育体制的巨大差异、资金短缺和全球化的剧烈冲击等诸多挑战。该战略回避了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布拉格经济大学国际化办学的成效斐然。第一,该校的课程安排与学科设置具有国际视野;第二,该校积极加入国际权威的专业协会组织;第三,该校设置了灵活多样的国际办学项目.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布拉格经济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研究布拉格经济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婉  郑义海 《高教论坛》2023,(8):80-83+97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双一流”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研究通过对全国36所“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根本遵循、以多元化培养模式为运行方式、以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重点目标、以提升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的逻辑构架,形成了以集成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融合式的课程教育体系、个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主的全方位地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深入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就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构建了以就业为核心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多方向发展为宗旨,增强学生专业理论能力及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要不断创新国际化人才的就业机制,完善高等教育国际人才的就业服务,做好为国家开放型战略输出人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菲 《华章》2012,(16)
双语教学作为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桥梁与纽带,是本土化培养“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践,从双语教学的模式、必要性和教学体会等方面展开论述,对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模式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和彰显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从全球治理的视域出发,构建“价值共识-制度公约-组织协商”的多维度分析框架,以此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从接纳共享到输出共享、从场外接轨到场内共建、从松散联合到协作共商的演变特征,并揭示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三大矛盾:价值共识共享中的路径依赖掣肘、制度公约共建中的本土角色暗淡、组织协商共商中的合力发挥不足。基于此,我们应加强文化自觉,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体系;提升制度能力,深度参与高等教育国际规则的实施与制定;注重多元面向,打造分层分类的国际化网络协商新格局,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全球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出于大学教育对国际化影响的回应,印度尼西亚对自身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国际化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教育机构的一项主要特点。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具体实践、特征、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经分析得出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为: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本土化高于国际化;民族主义高于国际主义等。但同时,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面临地区劣势、教师质量低下、学生毕业率低和高校对国际化认可度低等挑战。因此,借鉴及反思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实践和挑战,从大学英文网页和信息通讯技术方面、国际化促进本土化的思路以及留学生国际化指标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上来探讨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大学国际化以及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