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语四册《称象》一文,课后有两个问题:(1) 官员们打算怎样称象的重量?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2) 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曹操为什么点头微笑?学生通过讨论问题(1) 认识到,官员们想的,就是平常人们用秤称的办法,而这是不行的。通过讨论问题(2),学生一般都能准确地叙述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到此为止,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一位有  相似文献   

2.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 ,这么高大的一头象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想知道吗 ?二、研读解疑(一 )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自己轻声地读课文第三段 ,边读边想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造大秤宰大象3.联系上文理解“直摇头”官员们提出“造大秤”、“宰大象”的方法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官员们说的称象方法是不现实的 ,从而理解曹操“直摇头”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过渡 :曹操的儿子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 ,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相机理解“才”的意思 )(二 )学习第四段1…  相似文献   

3.
《称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曹冲小时候利用水的浮力 ,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是一篇难得的益智课文。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都抓住了“曹操听了直摇头”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进行教学 :教例 1 学生读书思考并展开讨论。师 :谁来说说“直”的意思 ?生 :在字典里有好几种解释 ,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劲儿 ,不断地”的意思。师 :他理解得对不对 ?(所有的学生的思维都被集中在“直”是不是指“一个劲儿 ,不断地”的意思 ,即回答得对不对的判断里。)生齐答 :对。 (教学环节就此结束 ,教与学顺畅无阻。)教例 2 学生读书思考后展开讨论。师 :谁来…  相似文献   

4.
课前交流:   师: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龚自珍,背过他的诗吗?(学生摇头)其中有这样两句,“我劝(学生醒悟跟着齐背)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一节圆柱的认识展示课,这节课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敢于打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课,不仅用活了教材,还让课堂充满灵动。现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片段一】兴趣产生灵动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猜想)谁知道老师要用这张纸做什么?(学生很惊奇,纷纷猜测)生1:老师您要用这张纸写字!(教师摇头)生2:老师您要在这张纸上画  相似文献   

6.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落花生》一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做有用的人”与“只讲体面”和“讲体面”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我有幸听一位教师执教这课,他对这重点句的处理独具匠心,对我们很有启发,现实录如下:师:(小卡片出示重点句)“体面”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书的故事》(省编11册)中同一个“就”字,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同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区别“就”字的不同含义的。现将课堂教学实况摘要如下:师,“鲁迅先生听了他们的话,就离开座位走过去”这一句中的“就”是什么意思?生:这个“就”是“马上”“立即”的意思。师:对!课文中还有三句含有“就”字的句子,看看这三句中的“就”字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呢?这三句话是:第一句:卖票工人接过书,只见封面上题着“铁流”两个字,版式跟《毁灭》一模一样,就是厚一点儿第二句:“你就付一块钱,把两本书拿去吧。”第三句:“……他惊叫起来,‘哦,你就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教材出现的句型主要有主谓谓语句和存现句。主谓谓语句又分人物和事物充当主语两种形式。低年级学生用得最多的也是这两类三式。因此,低年级的句子训练主要应从它们着手。如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一课:“全国人民热爱共产党。”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句话,它同前面学过的“看图拼音识字”不同。从外部形态上看,它后面有一个句末符点——句号;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什么人(谁)”和“怎么样”两个部分,而不只是一个字或一个词,并能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二课:“我爱北京。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就可以一句一句地提问:“这一句写的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检查 ,导入新课。1 认读上堂课大家提出的未解决的词语 :骄阳似火惊涛拍岸。2 接着请大家听两段话 ,看谁会听。(1)暑假到了 ,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2)聪聪背着旅行包 ,戴着太阳镜 ,一蹦一跳地走在马路上。这两段话说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 聪聪正高兴着哪!这时 ,爸爸突然问聪聪 :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用手作话筒状放到学生面前请学生当聪聪来回答。)过渡 :你可真聪明 ,聪聪就是这样回答的。打开书本 ,我们一起来看。二、细读课文 ,学查“无字词典”。(一)学习“骄阳似火”部分。1 聪聪的这句话该怎样来读呢?谁…  相似文献   

10.
(课前谈话略。板书课题:锡林郭勒草原)师:“锡林郭勒”是一个草原的名字,读的时候要再连贯一些。(生齐读课题)师: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生:是草原的名字。师:你说得对。不过,“锡林郭勒”是蒙语,是音译过来的,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含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摇头。师出示一幅图画)你能不能从图上的内容判断一下,“锡林郭勒”有可能是什么意思呢?生:有清澈的河水的意思。生:大概是指茂盛的草原,那里的草长得很高。师:把你们两个说的合起来就差不多了。“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山背后水草丰美的地方。其实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薛晖 《儿童音乐》2015,(3):44-45
一、案例描述课题:《我是小小音乐家》课型:唱歌课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执教教师:湖南一师二附小周敬雅教学过程记录:1.听赏歌曲第一遍。提问:这三位小音乐家住在哪里?他们都会什么乐器呢?2.学唱乐句。3.学习旋律。(1)比较旋律的不同之处。歌曲一共有五句旋律,先请大家来看看第一句和第二句,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吗?我们来唱唱这两句。  相似文献   

12.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先请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的大雁掉下来,课文哪一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九小节,思考课后问题)师:更羸看到听到些什么?生: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得惨。师:文中还有描写大雁飞行的句子吗?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师:请大家读这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生: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具体。生:“一只”说明它孤单,它离群了。生:“从远处”说明大雁飞的路程远,时间长。生:“慢慢地”说明大雁筋…  相似文献   

13.
小引:一堂好的分析课应当是……最近有机会比较集中地听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课,觉得有些分析课上得很好,有些分析课上得一般。什么是分析课?分析课就是诱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课,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课文字面上的意思,而且还要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如果这个说法不算太错的话,那末,这样几种教法,严格地说,就不能说是分析课,只能说是复述课:(一)把生字新词一讲,就叫学生左一  相似文献   

14.
教者:和平区新兴路小学高秉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三册《初冬》教学目的:围绕词和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十六课,谁说一下课题。生:36课《初冬》。师:(板书课题:《初冬》)“初”是什么意思?生:初是开始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近日学校举行了"同课异构"优秀课竞赛活动,笔者听了两位教师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课,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 教学设计一: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是比,比的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什么? (2)求比值:①14:21;②3/4:8/9;③1.8:2.7;④2.5平方米:375平方分米.  相似文献   

16.
杨峰 《中小学电教》2009,(7):152-153
<正>曾经有一学校的老师向我诉苦:学生当着他的面就问:"老师这节课能玩游戏吗?"老师说:"不行。"孩子回了一句:"那这节课有什么意思?"……这样的现象不是少数,只是没有几位老师愿意像他这般袒  相似文献   

17.
一、导语激趣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敬服之情,无以复加。那么《归去来兮辞》到底有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陶潜精心结撰表明心志的这一力作。二、教学过程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识读全文词语。)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听腔调,听节奏,听感情,并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3.教师明确“辞”的体裁特点,指导诵读。“辞”虽然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仍是诗;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本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读段,要一句一句地读,把一句一句的话分得清清楚楚,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读到一层意思停下来想一想,一层层意思读下去。读完了,回过头来,想想整个段写什么。这就是从具体到概括的思维流程。这个阶段,既要理解具体词句,读懂每句话,又要重视引导学生概括,概括句意,了解句间联系,概括每一层意思,每一段意思。如人教版第五册<美丽的小  相似文献   

19.
《我们爱老师》(第一册)一课要理解的词有“辛勤”、“关心”等。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教师可带学生到公园参观。)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 师:那么“勤”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能说出手工课上做的玩具六面画的样子,会玩并会说出所摆图形的意思。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具:一套放大的六面画玩具。卡片。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明确要求。 1.你们的课桌上放着什么?(板书:玩具六面画) 2.你们在什么课上做的这个玩具? 这节课就让我们玩玩,说说。(板书:玩玩。说说) 比一比,看谁不仅会做还会玩会说。二、说说玩具的样子。请注意听老师提出的问题。 1.玩具六面画是用什么做的?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