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首先应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在习作兴趣的培养中,我尝试过如下方法:
  一、在生活中体验成功之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年级学生,刚从二年级看图写话转到写命题习作,还缺乏对周围生活、事物的观察能力,不善于从身边的事物中提炼出写作素材。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怎样获得真实生动的写作题材,学会怎样去观察,知道要写好习作,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即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积累,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学目标:1.以菊花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2.围绕习作内容及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查阅和搜集资料、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3.将获得的资料和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阶段阅读与习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读写兴趣是基础,最终要落脚到"好"与"乐"上来。如何让学生愿读书、爱习作?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悦读·趣写"教学,核心是"悦""趣",激发学生的阅读习作兴趣,让学生亲近读写、喜欢读写、习惯读写、享受读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打好读写基础。通过阅读加大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一般来说,作文的训练从三年级开始。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语言枯燥,缺乏文采,甚至很多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这是因为学生不能学以致用。2022年版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要让他们学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从而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那么怎样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合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学生的习作打好基石呢?在连续几年的低年级教学中,我立足课本,在趣味仿写、续写方面进行了如下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说起作文,不少学生一听到就头疼,学生怕写,感觉无从下手,腹中无物,找不到内容可写,或者就是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出来,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意思.究其原因,一是思路狭小,没有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二是生活面狭窄,每天都是以家和学校生活为主,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很少到大自然中观察;三是农村孩子接触外面的新鲜事物的信息闭塞,缺乏丰富的信息资源,仅仅凭借现有的那一点点资源写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方法,让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感受生活、感受自然,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在读中和运用中积累,养成勤记日记的习惯,大胆想象,充分使用修辞表达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习作、乐于表达,使学生在习作中学会作文.在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想像习作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通过理解内容,悟出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因素,巧设情境、想像练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观察、积累,丰富习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长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自然,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而有些孩子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孩子们的作文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培养作文兴趣,帮助其“找米下锅”,提高他们的选材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意识地体验生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事物的真谛。培养学生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广辟园地,丰富习…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习作兴趣,激发创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对习作有了兴趣,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就会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习作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读与写、知识与能力、讲与练三脱节的弊端,运用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联系本班学生实际,在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习作练习,平均每学期学生习作在三十次以上(?)习作形式有片断练习、缩写、扩写、续写练习,命题、半命题作文练习,自命题作文等;习作体裁有写景、记人、叙事、应用文、童话等。每学期下来,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了显的提高,下面就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与试验简述如下: 一、从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入手,搞好读写结合。 农村小学生,由于阅读面狭窄,见识少,往往厌读怕写,差生尤其如此。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连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习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在每次的单元习作训练中,读写结合,让学生自己填写两种留影卡片,使学生习作借得风帆好行船,拓展思路天地宽。  相似文献   

11.
习作体验是习作活动中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能动元素。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习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体验能力,把习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创新思维,呵护习作兴趣;读写结合,丰富习作实践;反思激励,深化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寄情抒怀的工具。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课最让学生头疼,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当下,教师可以从转变作文命题角度;利用网络平台,寻找有趣素材;引导学生善于从细处观察;创设有效情境,读写结合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喜欢的小物品》习作,要求学生自选一件小物品,先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文章写具体。习作指导设计按“作前准备——示范观察——独立观察——互相交流——执笔写作”的步骤进行。一、作前准备习作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班上,这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小工艺品、玩具等。并初步想想:这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评析:让学生自选物品为写作对象,可满足学生习作兴趣,也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表达的能力。二、示范观察上课开始…  相似文献   

14.
林晓 《西部素质教育》2020,(1):137-137,146
文章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读写情境,创造读写结合教学的最佳时机;运用生动形象的微课输出写作方法,攻克读写结合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资源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提升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运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评改学生的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就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主要从如下几点来抓习作起步:一、激发兴趣,培养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生害怕写作,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原因之一就是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文本为凭借,以品味感悟、揣摩探究为手段,挖掘文本,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还学生一个"自由空间",打开心灵窗户,自由表达,让学生习作展示其个性和创造,是作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写法指导和培养"自能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下面我就此谈谈几点做法:激发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欲望;指导观察想象,丰富习作资源;读写结合,扎实作文的基本功;评改文稿,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习作的主动权。一、重视选题指导,提高拟题能力选题能力是学生习作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生活中,凡是实际应用的作文都是先有写作的动机,然后才有作文的内容和题目的,都是不需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乐学的先导 ,激发学习兴趣是修订版“大纲”对语文教学多次提及到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从诱导模仿、体验和注重激励等方面着力 ,发展学生练笔的兴趣。一、在模仿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模仿是习作的基础 ,对初学习作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教学中可借助仿写的方式 ,促进学生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1 以读悟写 ,读写结合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 ,通过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以读悟写。如教学《全神贯注》第二段时 ,可借助文中具体描写罗丹修改女像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引导学生感悟 :①描…  相似文献   

20.
<正>一、解决"无米"问题1.以生活为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学会跟踪观察。对周围的某个事物或身边的某个人物,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反复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不是一次两次能够完成),从而获取真切、详实的习作材料。这是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的起步阶段。其次,学会定向观察。对周围诸多事物或人物,进行有选择、有方向、有重点的观察,从而获得真实、具体的习作素材。这是"跟踪观察"之后,学会观察,养成习惯的提高阶段。再次,学会随机观察。在自己广阔的生活空间,时时处处留心观察,随时随地发现、捕捉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