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微课程的实践现状与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向、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学习方式的角度阐释微课程的理念、特点与意义,展望微课程的应用趋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优秀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最后针对现实微课程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状,基于学习科学中设计研究法的思想,为今后微课程研究建言,以期为微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寻求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初步厘清了微课程的概念;从时间长短、学习方式、材料格式以及应用领域四个角度,指出微课程与微视频、微学习、微型课程等的区别与联系;归纳了中小学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要素;指出了当前中小学微课程的基本功用。最后,对中小学微课程进一步应用给出了四点展望,具体为:微课程概念仍需梳理、注重微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模式研究、微课程应用效果需要实证干预、做好微课程与微型课程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微课程作为创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被愈加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作为微型学习形式,微课程主要利用短时视频展现微型教学内容,从而捡拾起碎片化教学时间,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微型学习模式探讨微课程设计策略,构建与之相契合的教学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国外,由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网络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最初创立"微课程"这一概念;国内,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随后涌现出了大批专家和一线教师,他们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已被广泛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即一种通过微型视频进行网络授课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程,老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学素质,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就"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微课程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微课程是在"微格教学""微型课程""微课堂"和"微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形式。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课程范型是整合课程,类型大多以隐性课程面目出现,其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零散化的学习时间,情境化的学习资源和无限制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7.
微课程是微型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支持移动化学习,并提供多样选择,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优势。大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文以微型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微型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比较,以微课程自身特点分析、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对微课程的要求分析为基础,阐述了微课程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微课程在大学生民主性教育、选择性教育、自主性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课程是微型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以短时视频为载体记录微型化的教学内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借助微课程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学习,有助于形成新的学习理念.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微课程的起源以及发展现状,对其概念、特征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微课程内容从降低认知负荷的角度提出了五个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设计的方法与合适的教学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9.
高校     
国家开放大学启动微课程学习近日,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正式启用,3600多个"5分钟课程"同时上线。网络核心课程、微课程以及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学习方式方兴未艾,学习也进入微时代。"5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至10分钟的微型课程,以视频为主。学校计划到2013年底,通过现有资源改造、自建、合作等方式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微课培训中一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和实践现状,根据新摩尔定律阐述了微课实践前对微课本真和微课起源认知的必要性,对微课的本真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的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和微课的起源是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支撑;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出自己的解读,提出资源本位的微课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