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将会愈显重要,对专业人才也更加渴求.作为负担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的高等院校,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教育部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至今,20年来通过社会保障学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通过对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和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博士点在地区分布上东中西差距仍然较大,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缺乏是制约不少高校该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呈现出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性不强、核心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的基础,就在于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安排,由于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困难与实训课程安排紊乱,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直处理弱势状态.所以,从符合实际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角度出发,强调校内实践教学以实训和实验为主的平台建设,以加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支点,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综合实践体系,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以授课为主要形式,因其作为文科性质学科,故而缺乏实践内容与可操作空间。文章通过对于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试验课的可行性分析,希望能够以综合试验的形式填补这一空白,实现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实践消化吸收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夏敬 《考试周刊》2013,(79):175-17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点,基于财经类院校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提出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内院系之间的联动办学,扎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研究生》2008,(5):60-6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增设的。到目前,全国已有9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的基础上,相继申请了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少数几所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8.
探讨城建类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定位,提出城建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强、技术能力高、应用性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作为“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社会保障事业人才成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的时代挑战。针对学科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协同育人成效不足的困境,上海杉达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通过完善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校社—校校三维协同育人平台、嵌入赛证双链赋能、引入项目资源服务中国实践,构建并实践了“三维育人、双链赋能、服务中国”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社会急需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流本科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等教育人才,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不过随着近些年社会就业形势不乐观,不仅是具备多年经验的高等人才难以就业,普通大学生的难就业问题如今也摆在了劳动社会保障局眼前。而且,即使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如今也正面临着社会就业压力大,就业难度名列前茅的情况。这种社会现象不仅令人震惊,且想象的过程也让人十分诧异。为此,笔者将深入社会劳动就业形势展开调查,通过对社会失业情况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希冀能够找出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SYB是英文Start Your Business的简称,其中文意译为"创办你的企业",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的一项培训项目,旨在推动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该培训项目也给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带来启示和借鉴.本文试就高校如何建立和完善SYB培训实施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权角度分析非洲国家在劳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由此展望其在这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倾听教育是师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政工作者只有在了解大学生身心特征、学会倾听、实现有效沟通交流后,才能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内在依据。本文以倾听教育基本理论和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相关理论作为基础,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险缴费争议是否具有可诉性,是《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需要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认为社会保险缴费争议不具有可诉性的观点所持的大部分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按照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与规则来处理社会保险缴费争议,确实会导致法院审理难、执行难,但这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对法官的业务培训、创新审判工作机制加以解决。社保缴费劳动关系具有整体性、共同对外性、社会性、强制性等特点,因此社保缴费诉讼程序应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的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信息安全在俄罗斯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俄罗斯历来重视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俄罗斯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具有完整的体系、清晰的标准和精准的市场对接。俄罗斯信息安全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教人员教育三个主要层次,人才培养和相关大纲、课程标准制定、职业教育活动的协调由俄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联邦安全局、高校信息安全教育教学法联合会、技术与出口监督局共同完成,其做法对我国相关人才培养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单位的劳动用工方式也随之呈现多样化。根据1986年国务院的“四个规定”,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一批“劳动合同制工人”,但在该类人员退休待遇问题上,却产生了与普通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不同的退休待遇,出现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解决这一冲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法律角度理性分析,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就是普通劳动合同性质的劳动者,受包括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和约束。其二,从事实角度客观分析,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职期问享有事业单位正式编制职工的身份,退休前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他任何正式编制员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事业单位依据1986年国务院的“四个规定”精神为该类人员办理并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其三,从法的价值角度看,需要具体权衡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最大化平衡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工伤赔偿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最具实践性的问题之一。工伤保险制度是对劳动者或其供养家 属在发生工伤后给予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的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不履行为劳动者参保的法定义务,使劳动者丧 失社会保障。工伤赔偿案件是对劳动者这种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依据教育部、劳动部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大职业教育的胸怀和气魄,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努力开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民办高校教职工的招聘和试用期管理、培训、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福利等用工成本管理四个人事管理工作环节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为此民办高校可采取相应对策,化危为机,力争在法律约束下改进人事管理水平,维护学校和教职工双方权益,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 that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has on earnings and the duration of time spent in the Social Security disability programs for young person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Our hypothesis is that investments in postsecondary training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employment for person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and thus reduce dependency on disability-related income support programs. A longitudinal data set based upon records from 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for the Deaf and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ve records is used for this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ose who graduate, even those who graduate with vocational degrees, experience significant earnings benefits and reductions in the duration of time spent on federal disability program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do not graduate with a degre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reductions in the duration of time spent on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are not limited to those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scholastic aptitude and that investments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an benefit a broad group of deaf and hard-of-hearing persons. In addition, the data show that individuals who attend college, but withdraw before graduation, fair no better economically than individuals who never attended colle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