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侠客形象源远流长,在先秦的古籍之中已经有了对于侠的看法的记载,在《史记》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完整、成熟的侠客形象,司马迁通过对侠客的描写肯定了侠士的一些行为,褒扬了侠义精神,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记》中司马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侠客形象,赞颂了他们可贵的侠义精神,唐代诗人深受其影响,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咏侠诗,对《史记》中的形象和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发扬。本文试从"侠"的形象、"侠"的精神这两点着手,分析《史记》对唐代咏侠诗的影响,并对李白的咏侠诗进行个案研究,从中解读《史记》和唐代咏侠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贯穿古今、文史兼备的通史。本文旨在考辨《史记》编纂材料的来源及《史记》“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的可贵史德。进一步证明《史记》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文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一生花费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古代文献 ,保存了汉以前许多重要史籍 ,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 ,都享有崇高的和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著《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文科著述教材 ,都对司马迁和《史记》作了高度评价 ,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 ,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 ,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悲哉项羽     
《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用生花妙笔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人物。本文运用悲剧理论,从人物性格的视角切入,对项羽的性格悲剧试做分析。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真实,形成了下层人物群像.诸如刺客形象、游侠形象、商贾形象、医者形象、女性形象等.研究这些人物群像,探讨其意义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也将有益于当今的世风.  相似文献   

7.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8.
汉代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科述教材,都对司马迁如《史记》作了高度评价,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史记名言录》序张登第编选《司马迁史记名言录》,这在司马迁研究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事,“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的同志们,在研究中开拓出这一新领域,这对领会《史记》要义,弘扬司马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实在可庆可贺。书称“名言录”。名言者,善言也。那么,...  相似文献   

10.
《史记》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魅力。司马迁巧妙运用歌谣谚语,使《史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且熠熠生辉,显示了司马迁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如何写项羽,感动读者两千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记》是一部历史性与文学性、客观真实性与主观抒情性相统一的宏篇巨著。《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文学色彩最浓厚的篇章,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其不朽功勋在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主力,最终导致秦王朝覆灭。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事件对项羽性格、心理和气概做了精采的描写,使项羽形象真实、生动、丰满。  相似文献   

12.
对《史记》的评价不应低于《水浒》和《红楼梦》。司马迁在民族文化、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应低于施耐庵和曹雪芹,而现在学术界的研究、纪念活动,后者远比前者热闹。这是不正常的。常此下去,会使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失掉宏观控制。《史记》之所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首先因为它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简古质朴,猎谈资助消遣者不爱读,普及率低;其次因为我们还有旧的教条主义框架的影响。认为它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就不利于实事求是的评价《史记》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大家公认,司马迁的《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块里程碑,其所创之义例,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尚罕有大的突破。人们皆知《史记》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实际它还是中国第一部全史。我们  相似文献   

13.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形象作为中国先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长期以来引人关注,也多有争议。如果我们以文本为基础,从“基本人性”、“深层文化结构”和“特定历史环境”三个层次,将刺客形象层层剥离进行解析,或许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产生较为客观的认识,获得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侠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明代徽州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侠客文学体裁作品出现了创作高潮.这其中,安徽小说家潘之恒创作的笔记体小说《亘史》中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颇具特色的侠客形象。而那些女性侠客,更是以非凡的身手,细腻的情感,在传记文学史上为女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史记》的实录和求真精神决定了他在文化丰碑《论语》面前显示了极度的虚心与虔诚。所以,《史记》中不时引用《论语》,体现出《论语》的深远影响。其引用情况,在《论语》的接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也为《史记》的解读提示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17.
黄帝作为传说的历史人物,司马迁"著为本纪书首"。《史记》所描述的黄帝,首先是一个始祖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统一者形象,他还是农业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开创者形象。重要的是,司马迁笔下的黄帝形象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象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传记体的文学.司马迁创作的这部伟大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无逊色.《史记》以它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度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学习的典范.不过历史上的文人学士对《史记》的认识和评价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并非是毫无微词的.东汉时期的班彪、班固父子就曾指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的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所记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持的判断是非的观点或所表现的爱憎态度,是有些“离经叛道”的.其实,这正是司马迁超越同时代作家,思想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为中华民族述史写心。此文就司马迁对人口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史记》写人特别关注人物的“为人”,重视写出人性的人;司马迁身历生死炼狱般的生命体验,对人生、人性获得超常的认知和体悟;《史记》写人所具有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人的品德节操、人的性格个性两个普遍性;司马迁对人性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探究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史记》:一部中华民族心灵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