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2.
散文被人誉为“美文”,很多人喜欢用散文抒发感情。而描写景物是传达和烘托感情的有力手段,作家在描写人物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情时,总要选取适当的景物来渲染衬托。因此,一篇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作者描写景物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且景物描写往往要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那么怎样在写景中具体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呢?常用的方法是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借景抒情两者都要力求达到物我相谐,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一方面,“感情是散文内在线索之一,支配着人、事、  相似文献   

3.
崔书根 《成才之路》2010,(17):I0020-I0020
小说的主体是人物,可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离不开景物的衬托,这就好比烘云托月,小说中的人物就是皎皎之月。景物就是美丽的云朵。两者相依相生,相映成趣,所以说好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  相似文献   

4.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待时代背景等,给人物活动提供舞台。1.对比分明的自然环境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笔墨不多,但景物特征鲜明,简洁传神,颇具匠心。文章一开始便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  相似文献   

5.
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描绘景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天气顺序法;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的典型特点,抓住特征、描写特征、表现特征,是描写景物的核心要素,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描写景物要借助一定的文学手法,象征手法、想象与联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还要借助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要融入情感,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文章,务必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因此文章必然会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如此四法,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日常写作中经常要对景物进行描写,这也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想把景物写得有特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把景物写好。一、为何写景除了写景散文之外,一般不会过多地对景物进行描写,但是一篇作文缺少景物描写的点缀,往往会缺少一些生气和味道。其实,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无外乎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渲染氛围、烘托情感,很多诗文都是由景入情,  相似文献   

7.
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描绘景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天气顺序法;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的典型特点,抓住特征、描写特征、表现特征,是描写景物的核心要素,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描写景物要借助一定的文学手法,象征手法、想象与联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还要借助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要融入情感,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文章,务必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因此文章必然会融情与景,情景交融。如此四法,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够显示社会生活的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舞台,还能创造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细细品味,其间闪烁着的耀眼的艺术光彩,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以下仅以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为例,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够显示社会生活的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舞台,还能创造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细细品味,其间闪烁着的耀眼的艺术光彩,不禁令人拍案叫绝.以下仅以初中语文教材的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为例,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景物就反映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  相似文献   

11.
“烘托”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加以渲染或衬托,以使物象更加突出。这种技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人或其它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或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鲜明、生动。这就有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其运用方法主要有: 一、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形象 烘托手法常用在写景抒情方面,用景物烘托心情,在古今诗词、散文中尤其常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开头就描写了得阳江头送客的情景,“得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写人记事离不开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因为它是展示典型环境的必要因素,而且景物描写还是衬托人物、渲染主题、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有成就的作家,也都是写景的能手。写景在抒情性散文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景物往往成为这类作品的主  相似文献   

13.
老舍先生不但创作了诸多小说精品,而且在文学阅读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深厚的小说理论素养.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创作实际主要从生命体验、人物塑造、景物和环境描写、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考察老舍先生的小说美学思想,以期呈现老舍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成就.作家怀着伟大的同情来观察和体认生命,以个性化的语言与活动的肖像描写来塑造"立"得起来的人物,极具"感诉力"的、与人物和故事好似天然长在一起的景物、环境描写鲜活、简劲、悦耳,具有天姿、天趣之美的白话语言,这些都是老舍小说美学思想中特别富于启示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作家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中,景物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借鉴古代作家的写景技法,对于开拓景物描写的艺术空间,大有裨益。 古人自然神妙处 一切景语皆情语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就告诉我们,“昔人”把写景的文字同抒情的文字割裂开来,当作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的看法是肤浅的。描写感情,倾诉感情,这是文学的重要特征,是作品扣人心弦的力量的源泉。不饱含感情的文字,决不会有生命力。在景物描写中,人的感情情态应蕴含于景物状貌的描绘中,使人的情态和景的状貌和谐一致。刘勰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乃是以景启情,又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闪耀出情采之美。  相似文献   

15.
刘庆邦的小说在诸多方面受到沈从文的影响。从人物心里描写的角度来看,两人都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而很少采用外貌描写,都通过意识冲突、梦境、人物言行、景物衬托等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但沈从文往往有着深层人生哲理意味的追求,刘庆邦的心理描写则仅仅停留于生命状态的展示。刘庆邦还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茨威格心理解析法的影响,这又使他区别于沈从文而形成自己心理描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这个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他有句名言,大多数中学生也肯定听说过,因为很多语文老师在讲到课文的景物描写时,都会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话的意思再浅显不过:一切景物描写都是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比方说,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生动细致的描绘。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小说家写小说,要在具体的情节中刻画人物、传达情感、呈现主旨,而细节描写几乎是小说刻画人物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通过细节才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才会形成鲜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汪曾祺先生创作的一些小说文本入手,分析了小说中景物与人物感情之间的关系:或情景相融相互协调,或情景相背形成反差。作者正是灵活运用这两种写景抒情方式,使景物描写在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彰显小说主题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物的活动及事情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景物,景物的描写与人物的活动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写记叙文时,应该十分注意景物的描写。 1.景物描写要衬托形象。画家描写可以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等作用,例如《小英雄雨来》的开头就是一段环境描写,交代出小英雄雨来生活的环境景物,表现出雨来对家乡无限热爱这一真挚感情,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汪曾祺先生创作的一些小说文本入手,分析了小说中景物与人物感情之间的关系:或情景相融相互协调.或情景相背形成反差。作者正是灵活运用这两种写景抒情方式,使景物描写在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彰显小说主题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