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我们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传统说法,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近年考古发现,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还要更长久些。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做的还不是最主要的事。我们没有关心到,或者极不充分地关心到把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不如此,则任何文化: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文化,或甚至是资产阶级的文化,都无从谈起。在无产阶级与农民的国家中,为了促进国民识字教育,还有很多很多经费可以节省,而且应当节省下来;办法就是取缔一切或则是半少爷式的玩具,或则是这样一种机关——在统计材料所说明的国民识字情况下,没有这些机关,我们不但能够,而且还长久地能够和应当过下去的。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升到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教师们所始终不能达到的高度上。这乃是无待证明的真理。我们为了这点,就必须进行有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历史大变局中的中国教育文明研究,要义在于建构一种国家教育文明的叙事与分析框架,进而在历史与现实、成就与趋势的多重尺度中认识中国教育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历史大转型进程中,古代中国教育文明发生断裂,中国教育文明迈向现代化重塑新方向并迎来三大历史机遇,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教育行动纲领的科学确立,成为主导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崭新理论动力与意识形态基础;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双重教育基因延续、转化与重组,构成了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内在历史动力;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伟大教育变革运动,成为中国教育文明重塑的根本实践动力。在此历史进程中,逐渐创新凝结出现代中国教育文明的基本方向,主要展现为服务国家、人民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国家教育价值秩序建构,现代道德知识为中心、多元知识形态交叠共生的国家教育知识秩序建构,疆域为坐标、多重空间开放融合的国家教育空间秩序建构。  相似文献   

4.
讲究用典,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殊的艺术手法之一。由于典故概括力强,有的典故还有一定的人物、情节、场景或警语,所以它是“浓缩”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典故使用得好的诗歌,可以增强诗的气氛,收到词短意长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读诗解诗,如果不明典故,或则不知所云,或则误解作者写诗的用意。因此,弄清典故,对于读诗解诗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善思喜辩,思维活跃,课堂争辩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切合他们的学习心理。只要真正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及相关内容,体察学生的心态与学习心理,或则思想内容,或则文字表达,大至通篇结构,小到字词句.都可以找到争辩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它在中国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生态文明的切入点。面对中国现实的环境问题和严峻的国际形势,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或工具的教育,其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表现出官学与私学两种类型。其中私学除了极少数历史阶段外,人们研究甚少,尤其对它在赓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历史作用更是探讨不多。其实、概观中国私学的发展历程,比较官学而言,无论从历代文教政策对其控制和束缚来看,还是从这种教育活动者们从事教学和学术活动来看,都处于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和环境之中,而且大多私学教育者或则绝意仕途潜心学问,或则失意官场退守学宫,都在一定程度上热心讲坛、乐于职守,尤其一些学问渊博的私学大师多以传承文化学术为己终身职志,因此,在中华文化的递嬗播衍过程中,这种教育发挥了真正传薪者的角色作用。本文拟对这种角色作用的发挥就其积极的一面浅作勾勒,以待方家。  相似文献   

9.
十九、悲慨题解悲壮慷慨之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深远的传统。大家辈出、名篇无可以数计。或则长歌当哭、或则短章激越,一样地发人振奋。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即使并不熟谂  相似文献   

10.
“可以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身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鲁迅先生的旧体诗作,虽然仅存四十八题、六十三首,然而或则肝胆照人,立誓为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献身;或则犀角烛怪,对国民党反动派冷嘲热讽;或则为民请命,似“孺子牛”鞠躬尽瘁;或则高瞻远瞩,于暗夜中眺望  相似文献   

11.
刘霞 《江苏教育》2023,(40):78-79+82
<正>在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教育。2021年,生态环境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特别强调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践行生态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个问题王正宪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学科的发展水平具有密切关系。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学家的培养或则不够重视,或则未走上正轨。之所以如此,一是重理轻文;二是把经济学过份地和阶级斗争挂钩;三是绝对地把苏联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作...  相似文献   

13.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13,(15):19-20
之一: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f里,始基于焉奠。  相似文献   

14.
韩非方法论,瑕瑜互见,菁华与糟粕同在,既有一定的辩证法,也有严重的形而上学,但近年来,许多论者,大作溢美之词。或则只见菁华,不见糟粕;或则把点滴的积极因素,无限拔高;或则把谬误说成正确。因此,实有再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对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顺应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综合化、系统化、生活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通过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等多个纬度,将生态文明教育贯彻到培养目标中,贯穿育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对“美丽中国”一个简单的理解就是生态文明、社会文明、人的言行文明,这些文明的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和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活动方式等等行为方式,而人的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育的效果。“建设美丽中国”如此浪漫诗意的概念,意味着对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压力之逐渐收回,我们也就日益暴露於反动精神的威胁之下,共情势将使我们或则动用武力,或则放弃我们的权益,别无他路可走。可是为中国利益计,和我们作对,将招致悲惨的後果,我有理由相信,这已在恭亲王及其同僚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想的不错,那麽很显明的,我们次一步骤,  相似文献   

18.
听到中学生说“要我学的,又不是我要学”的时候,难免叫人叹气。你说,做教师的不叹气有什么办法呢?"要我学",它的主语是指学校、老师和家长。或则因为四化的要求,或则因为完成土级的任务,或则因为望子成龙,学校、傲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作为一种特具中国特色,在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为长久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社会的各个方面部产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本着力考察科举制在云南产生、发展以至废除的全过程,及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必将进入人类社会文明的新时期——知识经济文明阶段。而作为这一新的社会文明基础的知识生产,将更加依赖教育,教育必将成为社会的中心。“教育是社会的中心、生产的中心”正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群众本位”教育论的核心思想。纵观近十余年来,中国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所产生的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无不反映并持续不断地证明着:徐特立“群众本位”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