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前提,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才不会偏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才会有意义、有价值。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立足三个基本点。一要立足课标,以课标为导向;二要立足学情,以学情为基础;三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参照。这三个基本点既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也是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考虑三个着力点:一要培养学生能力;二要提高学生素养;三要塑造学生人格。这三个着力点既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学定教"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为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教学起点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订教学目标;设置学习支架,做好必要铺垫;尊重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实践对"以学定教"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昆虫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基础差异、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及实践中的不足,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学生成才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改革措施;选编教学内容,以农林害虫的生态学教学作为"昆虫生态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错位发展;改进教学方式,合理优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学生成绩考核由教师单一评定改为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本学科的固有特点,其中"动"是最基本特征。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体育运动的"动"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增强体质。所以,体育运动通过"动"而达到健身目标。本文从营造"动""思"相随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份自主;立足"动""创"结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抓住"疑""思"连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黄婵 《中国教师》2014,(16):46-46
<正>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新的数学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再加上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学习进度上就会有所差别。鉴于此,笔者在教学高一数学时,进行了"分组教学"的尝试。下面就谈谈具体的体会。一、教学目标拟定笔者先将学生分成三组:一般组、优良组和优秀组,然后依据课本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能力,分别拟定各组学生的教学目标。一般组要学会当堂的教学内容;优良组要学会当堂教学内容并会直接应用;优秀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二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三是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把握高职教育规律,广泛开展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学内容贴近现实与职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探索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多元性和教学目的的实践性等特征,文学理论课程改革应从三方面着手:以改革教学内容为龙头,化抽象多元的理论知识为探究性教学专题,同时强调理论的多元阐释功能;以改革教学方法为主体,坚持"双重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实践性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以改革考核方法为瓶颈突破口,积极探索立体多维、量化与弹性相结合的学生考评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考查重点。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前者关乎教学内容,后者关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先进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关注"教什么"。从"教什么"的视角来看,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首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低水平的教书匠,只会照本宣科,看到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逻辑是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实施中的组织与调控等行为符合该内容的学科逻辑与学生学习该内容时的认知逻辑,进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建构教学逻辑需要教师在清楚理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把握"学科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对其关系的理解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序列。[1]  相似文献   

10.
“矿山岩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矿山岩体力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学时与内容不协调、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具体措施为: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矿山特色,同时优化编排结构,达到全而不散;丰富教学手段,多采用知识视觉化,以减少因学时少对教学效果带来的影响;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方法,调动和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问题与辩证思想",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系统地构建了师生课堂内外连通互动、拓展知识的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