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恬 《广东教育》2006,(9):67-68
1998年,香港开始在内地招生,八年中,其招生热度逐年上升,招生人数和范围一扩再扩,增长速度惊人,今年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而不少尖子生更是放弃了北大、清华等国内知名高校,选择香港高校。  相似文献   

2.
多所在内地自主招生的香港高校不约而同地打出“就业牌”,吸引内地考生报考。今年计划在内地招生230人的香港理工大学不仅公布了内地生留港就业的去向,还公布了平均月薪。2008年该校的内地毕业生有不少留港就业,分布在商业地产、工程、建筑、电信、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本科生平均月薪超过1.2万港币,研究生则近1.4万港币。香港城市大学近几年留港就业的学生比例也有所上升,达到了37%,此外还有60%的内地学生到海外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1,(22):2-2
新华网消息记者近日从教育部获悉,2012年内地将有63所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不占学校当年招生计划,高校需按照教育部核准的在港免试招生额度编制分专业招生人数及说明(每校计划招生30~50人),报联招办统一汇总后向香港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4.
六所香港院校:2010内地招生人数持平,学费略涨 不久前,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对外公布了2010年在内地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流程。从这六所港校的招生计划来看,2010香港的大学将在内地有约1200名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和2009年基本持平,但招生政策方面有微调。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大学,远赴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高考结束后,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阵势和“掐尖”做法以及“鲇鱼效应”,引起部分教育界权威、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旅美学者薛涌接连在博客中抛出《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等文章加以回应,声称如果北大、清华不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为学生服务,那么香港高校取代北大、清华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势头将难以阻挡。“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都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无休止,然而事实是。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香港大学等八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三万,录取比例大约为1:23。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考生。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多年来内地沿袭已久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港澳高校在内地的招生规模逐年加大。2012年,香港高校计划在内地招收1400余名考生,澳门高校计划在内地招收1600余名考生。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而言,赴港澳高校求学无疑为自己增加了一种选择,打算就读港澳高校的同学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内地学子纷纷赴香港和澳门求学,港澳高校在内地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扩大。2009年,3000余名内地考生被港澳高校录取,大部分考生的高考成绩远超一本线。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来说,赴港澳高校求学无疑为自己增加了一种选择。那么,从现在起,打算就读港澳矗佼的同学要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促进香港学生赴内地升读大学,为了让内地大学及时了解香港考生来内地升学的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应他们的诉求,本文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实地调查,以第一手资料梳理了当下港生来内地升读大学的动机、路径和基本诉求,分析内地高校对香港学生招生与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探索在"一国两制"下内地高校对港招生工作的着力点及配套政策的跟进。  相似文献   

9.
2006年香港高校将继续在祖国内地的20个省市进行招生,计划已经陆续出台。为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香港高校招生信息,这里收集了部分香港高校2006年招生信息,供考生参考。●香港大学招生人数:2006年招生约250人。申请人户籍或学籍须在指定的20个省市内。报名期限:报名截止日期为2006年5月31日。如邮寄则以邮戳日期为准。在进行录取时会考虑申请人的学科成绩、英语水平测试成绩、面试表现等因素。报名费用:港币400元。其他事项:成功被录取的本科生须交3万元人民币的一年内地委培学习学费,当地的住宿费及其他杂费和同校海外学生收费标准相同。在港…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香港、澳门共有18所高校在我省招生。招生对象为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香港高校招生分两种形式:一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2所高校按照内地招生体制招生,即两所高校在河北招生计划中公布招生计划,使用全国统考成绩,考生志愿填报在本科提前批A,通过远程网由学校择优录取。二是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  相似文献   

11.
教育资讯     
张兴 《考试》2014,(3):55-57
<正>2014年17香港高校向内地招生考过二本可就读今年在内地招生的港校扩展到17所,新加入的5所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一般达到二本分数线即可,但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英语能力。新增5所学校分别为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明爱专上学院、明德学院、东华学院和恒生管理学院。港校吸引内地考生的两大砝码是"全球声誉"和"国际化教学"。近年,广东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热情高涨。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新增院校门槛设在二本线,更添竞争力。香港高校录取时,对考生英语成绩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考生报考前要考虑个人的英语单科成  相似文献   

12.
高考特区     
香港八大院校排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选择到香港去念大学。不少学生和家长"唯香港高校好",但其实对香港高校缺乏了解。今年香港8所高校在内地累计招生将超过1300名。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自费生是改革高教计划管理和招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自费生,就是由考生自己负担培养费用且毕业后自谋职业或由高等学校推荐就业的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招收自费生,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招生形成的局面。我省从1985年开始进行试点,1985、1986年两年招生人数很少,1987年招收自费生129名,1988年招生自费生1,854名。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感,招收自费生这项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作用,有助于高等教  相似文献   

14.
记录     
记录香港高校公布内地招生条件2006年,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8所香港高校将在中国大陆20个省市招收1300多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据了解,香港的所有高校都采用全英语授课的方式,内地考生去香港读大学,除了高考成绩要出类拔萃外,英语成绩也不能低于110分,否则很难适应以美籍、英籍教师为主的导师群体。根据相关规定,内地人员只要在香港工作生活7年以上,就可以得到在港的永久居留权。而这些去香港上了4年大学的学生,只要在香港工作3年就可以顺利地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权了。得到此项永久居留权后,除了美国,去其他100多个国家都可以…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年起,香港的高校就向内地学子抛出了“橄榄枝”,通过与内地高校进行学生交换的模式,拉开了港校内地招生的序幕。2003年香港8所高校同时在内地正式招生,更掀起了一股内地学子赴港就读的热潮。之后,澳门高校也加入了内地招生行列。一时间,报考港澳高校,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今天.双语时代》2007,(5):121-125
英国新推国际毕业生计划;新GRE考试改革取消,老GRE近期恢复报名;剑桥财务英语国际证书考试5月推出;IELTS考生数量增加,多项举措相继启动;香港高校7月7日前完成内地招生  相似文献   

17.
资讯看板     
王洪生 《新高考》2010,(2):60-60
成绩中等也能入读香港名校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日前相继公布了2010年内地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与往年持平,同时在各个省份不再设置名额上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所高校的学费都上涨了将近2万港元,分别涨至11.9万港元和10万港元。内地学生入读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两地教育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和加强,其中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在对方区域招生的规模逐步扩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者回顾了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历史,分析了内地学生热心选择香港高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对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八面来风     
《教育》2007,(19)
香港高校澄清内地考生就读港校的误解●近几年,香港高校凭借国际化教学、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丰厚的奖学金横空杀出,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争抢优质生源。通过几年招生,他们一方面惊喜于内地生源素质之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当年的  相似文献   

20.
很多"高考状元"弃北大、清华而转投香港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并因此引发北大、清华被香港高校扫入"二流"的说法.然而另一种来自北大的论调却应引起公众警惕: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曾呼吁今后把香港高校的招生纳入统招计划--孙东东认为,目前的招生制度为香港高校招生提供太多便利,但客观上造成内地名校录取考生不报到、浪费招生计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