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新桂系在抗战前后提出了以运动战、游击战为核心内容的焦土抗战理论,并不断传播,直至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战术发生部分转变.同时,新桂系将游击战术运用于抗日实践,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和大别山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新桂系这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游击战术对抗战带来了某些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民族建设的基本涵义是同一国家之内实现政治和民族文化的统一化。民国时期中国的民族建设话语是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和国民党的中央集权主义。广西新桂系势力迎合了这一民族建设诉求,实施了各项民族政策.取得一定的成就,同时也牺牲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但不管是民国时期的民族建设话语还是新桂系的民族政策.都必须“民族政策以民族平等团结、巩固和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基准,才能实现民族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是个非常复杂的政治集团,党内派系林立,争斗不休。但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各派在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问题上,态度不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由主张妥协到实行片面和消极的抗战方针,以冯玉祥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则坚决一贯主张抗日,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则主张“焦土抗战”,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则实行“消极的守土抗日”,而以汪精卫为头子的亲日派则逐渐堕落为汉奸。国民党内各派对抗日问题上的这些分野,对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进程带来了一定影响,研究它对了解中国抗战全局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集团为培养人才,集中精力进行“四大建设”,巩固统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特种部族”教育。特种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在新桂系的大力推行下,具有鲜明的特点,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战和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联合奋斗,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原因。不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永垂青史,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也在这部宏伟的画卷中占有一席之地。新桂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新桂系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新桂系的抗日主张和实践与蒋介石中央统治集团、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中国共产党三者的抗日言行的比较中,探讨新桂系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是本文的主题。我们认为,这种探讨,对于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新桂系的发展史,对于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新桂系首领白崇禧提出过“全国总动员”、开展“全面抗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独立自主”的抗日外交等一些有见地的抗日战略和战术主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章就白崇禧的抗日战略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此纪念国民党爱国将领为祖国的抗战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陈九如陈独秀晚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在抗战期间,他关心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注视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阐明自己的抗战观点,并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他既具殷殷爱国情,又有深深忧国心。一、深明大义,由“反蒋抗日”到“拥蒋抗日”陈...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前,作为抗战准备的重要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进行抗战精神动员。抗战精神动员既包括在教育、宣传、文学艺术等方面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种种努力,也包括新生活运动、国民精神动员的全面展开。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精神动员激扬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及其执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路线大大制约了这种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 ,新桂系深感民族危机严重 ,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反应极为强烈 ,不顾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高压 ,发表了许多抗日言论 ,清醒地看到了国家民族所处的危机 ,极力主张对日作战 ;在国民党集团内部率先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帜 ;并以抗日为己任 ,提出了“建设广西 ,复兴中国”的口号 ,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蒋桂矛盾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与桂系在政治上的开明进步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利用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正确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和推动抗战文化运动,是桂林“文化城”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五六年间,新桂系主桂经济建设,是在蒋桂矛盾尖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为有效地维护其统治,新桂系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建设事项涉及农、工、矿、交通、电讯以及商业等诸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新桂系的治绩与其治桂蓝图相去甚远,新桂系的经济建设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抗战精神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战胜强大日本的决定性因素,纪念抗战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弘扬抗战精神,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抗战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拼搏、奉献、团结、自强”。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独立的中硫砥柱,伟大复兴的时代先锋,是中国最能激发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的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是经济建设和改革攻坚的需要;是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中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同样离不开抗战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论新桂系时期广西普通医学技术人才的招考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新桂系时期广西普通医学技术人才招考工作的基础上,对其背景、成效等进行评析。认为这是新桂系集团推行“三自”、“三富”政策,实行“建设广西、复兴中国”政治目标的需要,当时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发展,为普遍医学技术人才的选拔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考试的内容、方法与广西青年学生的文化水平相符、招考及培养机构分布合理、选拔工作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文学真切呈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的沉重压力下,在“自我”和“世界”间双向舞动“拷问”的长鞭的形象。这种双向“拷问”说明抗战文学的思考开始于冷峻的现实主义,也起步于民族自审意识的深化。而作家的自我拷问,既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学在战争年代攀越的高度,也为民族心灵觉醒史留下了光辉形象。其中表现出来的“本土性”体验、救赎意识和心灵皈依的复杂性,既考验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成长,又丰富了抗战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旧桂系军阀中脱胎出来的地方实力派,新桂系接受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为巩固两广革命根据地、发动北伐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历史罪人。新桂系政治态度的嬗变,对广西及中国的政局有重大影响作用,使刚刚兴起的大革命归于失败,打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桂系以教育归化取代军事镇压手段来协调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突破了传统的民族政策理念,确保了以"民族同化协进"为中心的民族政策的顺利实施;特种师资训练所成为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推进器,特师学生成为连接政府与特族社会的桥梁;较成功地塑造了少数民族民众的现代民族国家公民观念,也打破了历史形成的民族之隔阂状态,开启了政府与特族亲善之窗口。新桂系特种教育的实施对于协调民族关系和增进民族团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主政安徽的新桂系为适应战时环境需要和巩固自身统治,高度重视干部训练工作。新桂系的干部训练呈现出突出思想教育、注重任用知识青年、实行军事化管理以及分层与分类训练相结合等特点。通过强化干部训练工作,新桂系加强了安徽基层社会控制,确保了战时政令的推行,增强了抗战动员能力,巩固了大别山抗日根据地。但新桂系在安徽的干部训练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干训生群体也日益堕落为新的官僚阶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李宗仁在“焦土抗战论”中对时局的特点、对日和抗日国策、总体战略战术原则的分析和论述,认为李宗仁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军事思想,其哲理性具有新世界观萌芽的性质。这些新哲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提供先进思想武器,并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立煌事件"对安徽抗战局势及新桂系在安徽的统治影响较大。事件过后,为了消除、弥补其消极影响与损失,应对省会被劫掠所造成的一系列经济政治问题,新桂系安徽省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新桂系的民族政策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桂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同化。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新桂系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政治、化教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新桂系推行大汉族主义,强迫弱小民族同化,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给少数民族带来了许多苦难,违背了少数民族的意愿,恶化了民族关系,加剧了民族矛盾。新桂系民族政策的反动性是明显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