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娇玲 《教师》2019,(9):80-81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文章以学生自主参与、综合运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从内容重构、问题创设、过程设计、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刘意 《贵州教育》2011,(3):86-90,49,5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并使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指出,现阶段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探究、总结与反思.由此,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自主感悟知识的来源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建构知识与能力.基于此,从知识型、思维型、方法型、实践型等探究模式出发,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与实践策略,以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完善方法、强化实践,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董丽秀 《成才之路》2010,(34):78-78
《新课标》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摆脱传统模式的牵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在学习方式上提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把以农村生活事例为背景,通过数学建构,达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称为“田园数学”.“田园数学”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子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正像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笔者认为农村学生对田园一往情深,把数学知识与田园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农村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1 …  相似文献   

6.
徐凤 《知识文库》2023,(18):53-56
<正>《数学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教学提出: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具备一定挑战、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认知和理解,深化内容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综合与实践”强调以数学学科为核心,注重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再以活动形式为依托,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内容、方式中提升综合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实施要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语言能力发展特征纳入考虑范围内,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讲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①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根源。②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③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④实践操作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数学实践操作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探究是围绕具体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高中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与实践”一脉相承,“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同样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小组协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高中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升了学生自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大学阶段的科学研究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对数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建议,并且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刘耀 《云南教育》2003,(16):45-46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小学数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内容领域。增加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存在,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这一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课堂教学的普遍问题是缺乏深度,集中体现为学生体验不深切、思维不深入和理解不深透。缺乏深度的教学难以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度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实质与方向。走进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触及学科的本质与知识的内核,打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是深度教学实践的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它力求变革传统的被动性接受式的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试图突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知活动,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一个新的内容领域。增加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存在,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这一领域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当然,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对许多教师而言也是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中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注重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结合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自主一探究”的教学策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彦霄 《学周刊C版》2014,(3):137-137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显著的特点,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明确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课堂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数学现代教学的重要趋势,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教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等,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在各个知识领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获得综合  相似文献   

18.
黄石生 《天津教育》2021,(11):134-135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堂学习行为关键要素可聚焦为思维、综合、合作、实践、表达、反思。围绕这6种关键行为构建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突出综合,彰显数学课程本质;活动突出实践,发展学生应用意识;重视表达反思,从课堂延伸课外。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把课堂变成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杨  郭玲 《湖北教育》2024,(2):43-44
<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素质。笔者以自主开发的六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编钟定韵”为例,阐述这类课型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