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现场统计和录像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完成分不高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技术规格尚未达到规则的要求,器械运用能力和熟练性较差,身体和器械技术的不全面是影响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完成分的主要因素.提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应加强身体能力和各项器械的基本技术训练,提高身体和器械难度技术动作的规格,以及器械在身体难度中运用自如的能力,以减少成套动作身体和器械技术的完成扣分,使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尽快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规则对艺术体操的发展起着积极导向和主动制约的作用.循着近几年规则艺术价值的走向,针对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艺术价值现状进行探析,提出建议供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析"独创性"动作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107-109,113
通过观看第28届奥运会艺术体操的比赛,对“独创性”动作以及现今国际艺术体操比赛中的“独创”性在集体项目成套动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编排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今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并对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指出了编排要注重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共同创新,通过创新编排来提高我国与世界强国的竞争实力,使我国的艺术体操向更高、更强、更精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5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前8名队伍"6棒2圈"与"5带",共计16套成套协作动作的队形与空间、动作类型与运动形式的编排结构进行分析与梳理,旨在探寻其编排的不足,以此提出适应于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的创编策略,提高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水平.结果表明:新周期下协作动作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发展的精髓;运用器械的娴熟能力限制了协作动作多样化队形的再现,影响其多元化的编排效果;简单的身体运动轨迹阻碍了协作动作空间形式的展现,影响其多层次的空间效果;协作动作编排类型的匮乏,影响其艺术层次向高深的技术迈进.富含创意的队形、巧妙独特的类型、完美无缺的完成是共同提升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创新编排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2003年波导杯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集体全能前6名的A2加分动作、价值及相关数据做分析。结果表明,在执行新规则后,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A2加分的状况是:以器械运用和运动员间的协作动作为主,具备一定的加分实力,但技术不全面。  相似文献   

7.
队形运用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编排与得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和奥运会集体项目前6名的24套动作中队形运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集体项目成套动作队形的运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数量和速度上以及队形变化时结合器械技术动作等方面存在着差距.据此,作者提出提高集体项目队形变化价值的4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动作创新方面也明显地体现着中国的特色。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录像分析、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合作动作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对实现我国艺术体操的集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艺术体操运动员参与编排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全国10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组运动员关于参与编排若干问题的问卷调查,得出我国艺体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成套与日常训练中各类动作组合编排的参与率为8%和74%。找出了运动员对规则了解不够;专项及相关学科知识技能储备少;以及对自身编排能力缺乏信心等几个相关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些培养与提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 要:艺术体操编排的创新,是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动力。从2003年起艺术体操规则中有关独创性加分的建立与完善,为创新提升了广阔的空间,加强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创新的研究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研究认为:在我国集体项目中除国家队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外,其他整体的编排缺少风格与特点,而世界优秀队伍大多数均有自己的显著风格特征。在音乐方面,演奏方式、演奏的乐器、音乐的结构和节奏上我国与世界优秀队伍均无创新出现。艺术体编排的主要内容和辅助关系要共同创新,追求独创性加分是艺术体操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09-2012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更加重视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之间相互密切配合,器械技术与身体关系构成的复杂耦合程度,成为当今竞技性艺术体操衡量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录像对中国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分析比较,为中国艺术体操步入世界前茅找出新规则下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6届奥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和我国1995年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个人全能前8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对比,并使用统计分析法经过研究,结果说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与音乐的吻合程度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有着较为显著差异,尤其在表现性动作上差异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2009版与2010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新规则中身体难度、器械难度和艺术价值的变化特点,预测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新规则的精神实质、变化特点,超前合理地运用规则,指导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这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集体项目是我国艺术体操参加世界比赛的重点项目,对25届世锦赛及2002年中国联通杯艺术体操比赛中集体项目前6名完成得分的有关数据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集体队柔韧身体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较好,但现阶段我国各集体队的完成得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因全套动作容量偏少,致使成套动作速度偏慢,动作力度不足;因跳步与转体技术不足而造成扣分次数较多;平衡技术不稳定;因带器械的技术和图形不好,造成扣分现象较严重;因运用器械能力不足,造成器械技术硬伤失误扣分较多。这说明我国集体项目运动员在某些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的训练上、规格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九运会、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2001年世界锦标赛以及2003世锦赛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圈、球、棒、带四项成套动作,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难度与器械技术结合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我国首次参加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至今,艺术体操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面对即将来临的2008年奥运会,我们仍然对其抱有较大的期望值。纵观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现状,并从训练体系科学化与完整化、提高教练员队伍水平发挥教练队伍年轻化的优势、成套动作的编排、后备力量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展望了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竞技性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艺术体操美学内涵的挖掘,分析了艺术体操的美学价值。结合艺术体操运动的特性探讨其美育作用,并对艺术体操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如何深化美育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育中更好的实现美育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新周期2013-2016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进行深度解读,前瞻国际艺术体操个人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规则的重新梳理使难度与完成两大评分体系对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难度评分结构的重新调整,为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促使成套动作的编排向艺术性方向发展;完成评分结构的重新归纳,凸显完成艺术性在成套动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引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完成向艺术性发展,助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艺术性的升华;编排的艺术性和编排的规格化将是艺术体操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项目持续、稳步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1年江苏省青少年艺术体操比赛柔软组合比赛情况的统计,分析与比赛成绩相关的主要因素:年龄、训练年限、柔韧性、身体姿态、身体重心控制、左右侧柔韧的均衡性等,对提高青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于2007年9月1~9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来自77个国家和地区的289名男子体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通过对参加比赛的男子体操运动员的现场发挥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揭示出当前世界竞技体操男子发展动态和实力格局,为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佳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