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2.
久想拜读穆青的摄影作品,很高兴在复旦新闻学院资料室翻到一本《穆青摄影选》。 穆青的名声,主要建立在他的通讯、散文成就之上。如说百读不厌略嫌夸张的话,那么,《十个共产党员》和《穆青散文选》我已看过不下十遍或二十遍了,以后还会再看。穆青的文风,窃以为偏阴柔之美,无论是《金字塔夕照》、《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  相似文献   

3.
2001年河北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上作已经结束。全省30家日报、都市报、晚报、行业报送评和推荐了180幅(组)作品,经过评委会先后三轮的认真评议,《莫让假货在烈火中“永生”》等15幅作品获奖。其中《一个人的考场》、《撕开暴风雪》、《“3·16”爆炸案元凶靳如超伏法》三幅作品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中获奖。 宏观审视送评作品,从题材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他是三届华赛金奖获得者。他的摄影作品《走出北川》获得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实现了中国记者50多年来在这一奖项中零的突破。在他的心里,永远有一处地方,那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陌生地带,他孜孜以求,渴望抵达。传媒骄子:《陈庆港:走向陌生地带》。  相似文献   

5.
《新闻爱好者》2011,(6):161
常法武,男,1951年生,河南省汝州市人,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评委。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从事新闻摄影活动,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半月谈》、《河南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数百幅,多次参加省内  相似文献   

6.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8,(9):F0002-F0002,F0003
徐裕根先生在新闻摄影舞台上旋转了36个春秋,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新闻摄影事业。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又像一只衔泥的燕子,一点一滴,一砖一瓦,南来北往,四出奔走,用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大千世界,为中国的摄影事业构筑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光与影组合的艺术长廊。他先后发表了12000余幅摄影作品,这次摄影回顾展不过是他一小部分的精品荟萃。  相似文献   

7.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8.
刘亚 《军事记者》2008,(10):52-54
人们关注和研究沙飞,有两点被忽视了。其一,只看到他是中国革命摄影的奠基者,而没有看到他首先是一位中国军事新闻摄影的杰出代表。其二,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被他的摄影作品所吸引,鲜有透过摄影作品看到并深入研究他的军事新闻摄影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淬火砺兵     
《军事记者》2010,(7):F0003-F0003
李三红,1978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海南省三亚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特约记者,广州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少校军衔。他先后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其中数十幅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0.
《有房啦》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齐鲁晚报新闻摄影作品首次获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1.
穆青的作品,充满高昂、激越的时代主旋律,洋溢着革命的激情,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魅力。穆青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不仅因为他深刻的思想性,更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性。不辱使命的强烈责任感,扎实的文学功底,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创新追求,形成了他朴实自然、苍劲厚重、气象浓郁、沉雄苍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陈海强 《军事记者》2011,(11):63-64
喜欢新闻摄影的人,对《失焦》这部作品都不陌生。《失焦》是一本自传体战地摄影手记,英文名称是《Slightly Out of Focus》,意指焦点略有不准。这句话貌似费解,实则耐人寻味。从摄影术发明的那一天起,焦点之于光影创作,就如同原点之于坐标系。然而,《失焦》的作者却通过他的摄影作品告诉人们:在无限延伸的光影世界中,基于技术原则的秩序随时都可能被打碎,只有召唤摄影者奋勇前行的声音才永恒真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军事新闻摄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但不无遗憾的是,不少军事新闻摄影作品,总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反映部队执勤,就是指挥员一手拿枪,一手拿旗,战士们往前冲;反映部队训练,就是站炮位,握摇机,抢占阵地,抬腿踢正步;反映政治教育,要么集中上大课,要么几个人围在一起谈心,要么两人在树林里散步,等等。这些画面,使人感觉到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只要有一幅较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出现,很快就会有同样的作品不断见诸报端,甚至连光线、构图都一丝不差,只不过地点有所变化而已。这些情况说明,目前的军事新闻摄影模仿过多而缺乏…  相似文献   

14.
游练 《新闻三昧》2005,(4):31-32
几年前,我曾发表一篇题为《准确把握形象价值》的论文。文中提出“优秀新闻照片是新闻价值与形象价值的统一”,并阐述了“新闻形象价值是指新闻摄影作品所提供的能够满足社会和公众特定需要的形象信息素质(量和质)的总和”“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首先要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而摄影者运用摄影技巧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刘俊华 《今传媒》2005,(8X):62-62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摄影艺术家李庚元。谈话中得知,他是个迷恋了大半辈子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拍了数万幅新闻、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多种多样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6.
穆青先生德高望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盛誉。从《雁翎队》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历史的审判》到《风帆起珠江》……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与穆青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穆青和他的作品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人。他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的“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他的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lO月。在穆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召开了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发周胜林先生和朱清河先生的两篇文章。以表达对穆青先生的崇敬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保定市档案馆举行了张英杰个人摄影作品收藏仪式。张英杰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新闻摄影委员会副会长。这次保定市档案馆收藏的张英杰个人摄影资料,主要有:由范曾题写的《张英杰摄影集》(光影写人生)一册、《张英杰摄影集》光盘一张、照片四千余张、  相似文献   

19.
李益 《新闻界》2007,(1):136-136
新闻摄影的美学评价是以新闻摄影总体评价为基础的,与新闻摄影的思想性评价、新闻价值评价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是从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及审美效果方面的所进行的评价。本文拟就新闻摄影作品美学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穆青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而且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著名记者。从《雁翎队》、《工人的旗帜赵占魁》,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从《历史的审判》、《珠江起风帆》,到《抢财神》、《潮涌中州》……穆青同志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写作了一批脍炙人口、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成为中国新闻精品长廊中的瑰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能有一篇作品被传诵一时已属不易。但是,这样的作品,在穆青的笔下岂止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