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与30年代初期,潮籍华侨曾圣提、曾华丁、曾玉羊兄弟三人,是当时南洋文学的拓荒者,他们为新马华文文坛及新闻报业作出了卓著贡献,享受盛誉,当时被称为"南洋文坛三杰"。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中国出版界看到了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的巨大潜力,以版权贸易、参加书展等方式加大了国内出版物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的开拓力度。虽然在图书外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出版方面与新马同业的合作却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出版业对新马华文出版的本地化缺乏认识,国内图书在选题和形式上与当地华文出版物有相当的距离,出口至新马地区的图书不能充分适应当地华人的阅读口味,库存滞销较为严重。国内直接输出版权至新马的也很少。与国内出版业为打开新马市场的付出不成比例。因此,对新马华文出版业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以探究国内出版业与新马华文出版业的最佳链接方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钦鸿 《出版史料》2006,(4):50-60
长达十五年、出刊一百九十二期的《野风》,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文坛一个重要的文艺刊物。尤其是它创刊之初的前四十期,以“反映现实”①和“创造新文艺,发掘新作家”②为口号,大力推进现实主义文学,在当时“反共抗俄”甚嚣尘上、“战斗文艺”充斥报刊的台湾文坛独树一帜,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曾在《野风》上起步的青年作者,许多已是如今文坛的大家,如余光中、郑愁予、於梨华、郭良蕙、刘非烈、郭枫、楚卿、张漱菡、朱沉冬等,而《野风》也因此为台湾文学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野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钦鸿先生就是一位固志不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专家。他有计划地把两者的研究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近年来,他倾情关注的重点仍在新马华文学上。他从新马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入手,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他认为,“新马华文学  相似文献   

5.
李健吾的文学书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雁 《中国编辑》2003,(1):53-55
李健吾(1906~1982),山西运城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坛最为重要的文艺评论家。 据说,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任北京大  相似文献   

6.
《新闻窗》2007,(3)
去年岁末,为迎接贵州省文艺工作会议的召开,笔者组织记者采访省作协、省音协、省剧协等协会的一些当家人,畅谈2005年和2006年这两年来贵州文坛的情况。采访中,各协会的当家人喜上眉梢,虽表达的话语不同,但心声一样,都认为这两年贵州文坛春意融融,文艺在温暖着人民的同时,也沐浴在春风中,得到了温暖。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1949年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史中,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仅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培养和扶植了众多的文学新人,其中有的已经走向中国文坛,成为载入新中国文学史册的文学大师和知名作家。我国著名作家郭小川、方纪、孙犁,都曾为这块文艺副刊倾注过心血,使其成为哺育、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的摇篮与苗圃。茅盾、胡风等大家都曾为《文艺周刊》撰写过稿件。《文艺周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享盛名的报纸副刊之一。《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在半个多世纪的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大众集团的大力拓展,越来越多的台版书通过大众集团旗下的诺文文化进入东南亚各地华文市场.诺文文化也试图努力成为台湾出版与新马华文图书市场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丁景唐1920年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37年冬参加革命,作家、诗人、出版家。笔名洛黎阳、歌青春、丁英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曾任《小说月报》编辑,《文坛月报》编辑。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出版《文艺学习》,开展进步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宣传处、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编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版协副主席、顾问,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鲁迅、瞿秋白、"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影印"左联"、"文总"等文学刊物40余种;主持编辑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卷,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0.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创刊于1949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史中,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仅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培养和扶植了众多的文学新人,其中有的已经走向中国文坛,成为载入新中国文学史册的文学大师和知名作家.我国著名作家郭小川、方纪、孙犁,都曾为这块文艺副刊倾注过心血,使其成为哺育、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的摇篮与苗圃.茅盾、胡风等大家都曾为"文艺周刊"撰写过稿件."文艺周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享盛名的报纸副刊之一.  相似文献   

11.
林范武 《传媒》2015,(4):48-49
目前,《新潮》《文艺》《文学界》《群像》和《昴》为日本的五大文学期刊,它们所出版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日本文坛.自21世纪以来,日本文学期刊始终没有走出低迷期,再加上娱乐文学期刊发行量大跌,以及电子期刊市场的冲击,文学期刊更是经营惨淡.以《ALL读物》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其发行量大约在40万份,但如今却已经不足5万份,许多同类期刊甚至沦为出版社的征稿“工具”.  相似文献   

12.
傅活 《传媒》2001,(4):32-35
斗转星移,不觉间,《小说选刊》创刊至今,己逾20年。这20余年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国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事业也在发展变化中。而作为文学界传媒的《小说选刊》,可说既是这些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这些发展变化的一个见证和助动力。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生产力得到解放,文学创作活跃起来。文坛有三  相似文献   

13.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创刊于1949年,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史中,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保持和发扬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不仅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培养和扶植了众多的文学新人,其中有的已经走向中国文坛,成为载入新中国文学史册的文学大师和知名作家。我国著名作家郭小川、方纪、孙犁,都曾为这块文艺副刊倾注过心血,使其成为哺育、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的摇篮与苗圃。茅盾、胡风等大家都曾为“文艺周刊”撰写过稿件。“文艺周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享盛名的报纸副刊之一。 “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在半个多世纪的进程中锻造出自己独特的品格,在当今林林总总的报纸副刊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为一块纯粹的文学副刊而非综合性文艺副刊,它以坚持时间最长、扶植新人传统悠久和对所在地区文化品位的影响力之强大,构成了一个十分抢眼的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文艺周刊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李美皆,女,1969年生,山东潍坊人,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副教授,现供职于北京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第十届青联常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丁玲研究会理事。著有评论集《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为一只金苹果所击穿》。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总参二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文学自由谈》20年作者奖、江苏省文联首届文艺评论奖、第七届金陵文学奖、《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等。究》。  相似文献   

15.
小制作大气度──读伍立杨文艺小品集《梦痕烟雨》李元培90年代伊始,远在北国的伍立杨的名字,美然照亮了我的眼睛。他写的许多文艺小品或者说文艺随笔,风采独具而波澜老成,逼人不能不刮目相看,并且令人怀疑作者也许是隐姓埋名复出江湖的文坛老手和高手。然而,南方...  相似文献   

16.
著名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冯沅君(1900~1974),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的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独具风格。她40多岁正值壮年时候来山东大学任教,直到74岁去世,在山东度过了生命中最丰收的季节,她的英灵就长眠在青松肃立的英雄山脚下。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市场化的巨鞭第一次抽打着中国的文论期刊,中国文艺正在摆脱旧有体制和轨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混乱同生、追寻与退却相杂的局面。1996年新上任主持《南方文坛》工作的我们面对的是文学与文论期刊纷纷转向乃至下马,《南方文坛》不仅默默无闻而且经济极其困窘,账上已没有分文,还欠着上一年的印刷费。我们决心背水一战,底子越薄,越要走精品之路,我们明白,中国文艺界对优秀理论刊物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于是,我们打破地域界限和自留地意识,刷新编辑理念即摒弃学术刊物惯常的“论文集”化,融学术性、信息性、地域性、可读性于一炉,追求高品位、大视野,于开放创新中使《南方文坛》立足广西,走向全国。从刊物立意、栏目设置、作者队伍到外观、纸质、  相似文献   

18.
《延河》创刊于1956年,“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刊,后改名《陕西文艺》,最后恢复《延河》本名。作为新中国早期的文学期刊,曾经有过她的辉煌历史,因发表了《创业史》、《红日》、《在和平的日子里》、《百合花》等佳作而蜚声文坛。 然而在今天,当我们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走进《延河》编辑部时,眼前没有我们想象中金碧辉煌的大  相似文献   

19.
两地书     
编辑同志: 您好! 贵部编辑出版的《××文艺》,真可谓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给文苑带来了春天,给读者送来了甘泉。不奉承地说,《××文艺》是当今文坛的上乘刊物,是众多期刊中绝无仅有的佼佼者。这当然是诸位编辑同行的慧眼高手编选所致。在此向您——亲爱的同仁致大礼! 我是《××文学》的编辑,很愿意与您携手并肩,一起为党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数十年来虽然出版了约百种的文艺杂志,却寿命都极短,大都无疾而终。在马华文坛产生了大影响的只有《蕉风》(1955年~1999年),共出版了488期,于1999年休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