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在学校或幼儿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碰到儿童“告状”的情况,对此,老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应分清幼儿“告状”的动机。“××拿我的东西。”“××昨天打我了。”这类“告状”的儿童常是弱者,他们抵制不了对方的欺侮,就想到老师那里寻求保护。“××今天打××了。”“××上课下位了。”这类“告状”的儿童,常是爱打抱不平的,想以此来得到老师的表扬。“××上课玩东西。”“××说脏话了。”“××在老师讲课时偷偷写作业。”这类“告状”者,平时爱盯着别人,常有整别人表现自己的欲望。当老师批评“被告”的同学时,他们脸上…  相似文献   

2.
毛亮同学是个小学五年级的插班生,最初接触给人的印象是不太爱说话,十分听话的孩子,但出乎意料的是从下半学期开始,不知从什么时候,班上总有同学哭哭嚷嚷地跑来告状"毛亮又打了我",寝室老师说"毛亮在寝室表现不好",音乐老师反映"毛亮同学上课扔纸团",体育老师气愤至极"毛亮上课和老师顶嘴"……各种罪状纷至沓来,同学们都对他避而远之,毛亮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任课教师向自己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我们姑且称之为教师的"告状".班主任面对这种"告状",往往感到棘手:因为"告状"者的身份特殊(是学生的老师同时又是自己的同事),处理重了,会伤害学生;处理轻了,教师会不满,影响教师之间的和睦.班主任如何恰到好处地应对这类情况,本文对此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理解方能爱     
罗海良 《广西教育》2005,(7B):86-86
一些老师不愿当班主任,可能是他(她)没有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多的老师不愿当班主任,那是因为他(她)厌烦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厌烦令人伤脑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二个“不愿”产生的原因,就是这些老师缺少一种对学生的爱、缺少一种责任感。其实,并非所有的老师都缺乏这种爱、缺乏这种责任感,而是由于思想工作者教育方法不当,由于恨铁不成钢,久而久之而产生厌烦之感。在多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理解能使人消除很多烦恼,理解能使人产生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5.
向艳平 《教师》2012,(19):46-46
我是一名最普通的班主任,所带班级学生75人,在做班主任期间,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才一个月时间,我终于彻底体会到其他老师所说的小学生爱告状的频恼了。  相似文献   

6.
吴昌洁 《班主任》2012,(5):14-15
正"告状"行为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让教师终日被鸡毛蒜皮的琐事困扰,更会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呢?一、学生群体引导:培养包容之心案例:下课了,我来到教室,马上一大群孩子围过来七嘴八舌地汇报:"老师,刚才他推了我一下。""老师,她把我的铅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从事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已经有10多年。这10多年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班主任心中就应该装有每一个学生,无论学生学习好坏,品行好坏,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施"爱"。只是"爱"应该有所不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不能溺爱,要"严爱";学习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细爱",让他们觉得老师心中有他们,从来没有歧视他们。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老师是一班之魂,"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班主任老师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着班级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班主任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育人为先,以爱促学,严中有爱,运行艺术化、人性化的"批评",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只手",才能使学生个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9.
杨立 《广西教育》2014,(44):63-63
正经过一年时间,其他班的老师看到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由差变好,都夸我是个有"魔力"的班主任,急着向我请教"魔法"。要说我的"魔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爱来教书育人。2010年秋季学期,学校让我担任四(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已经送走了两届毕业班,我以为这份工作应该不难。但第一天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原来,这个班的班风学风都很差。第一节语文课,我走到讲台前,郑重地说:"上课!同学们好!"再用严肃的眼神扫视全班,这时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在  相似文献   

10.
孩子学会告状了。年轻父母在育儿时经常面对诸如此类的新状况,哭笑不得,心情复杂。有开心,孩子开始会判断是非,长大了;也有困惑,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交往。孰是孰非,不妨听听女孩今今的故事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或许能有所启发。"妈妈,××骂我,我跟老师一说,老师狠狠批评了他。""××上课捣蛋,我报告老师了。""××趁老师不在把饭倒了,我让老师批评他了。""××欺负××,我看到了,把老师叫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我们班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后,我经常会收到班上学生的小纸条,大多数情况是告状,说××同学上课玩东西,说××同学上课看课外书等。今天课间操后,在我的抽屉里又放着一张纸条,我打开一看,陈×同学写的,果然又是告状,她要告的不是别人,是最令我头疼的任性学生邓××。这个邓××,受不得半点委屈,犯了错根本不愿接受批评。六年了,每次都这样,气得我好几次都想放弃她。看着小纸条,我又恨不得马上把她抓起来,狠狠揍她一顿。陈×这孩子也怪委  相似文献   

12.
司秀丽 《考试周刊》2014,(19):168-168
<正>1.让班主任上品德与生活课1.1班主任教学品德与生活,可以使工作更轻松有效。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是事无巨细的,学生的大小事情都要管。班主任经常被学生围着"告状":"老师,他拿我的笔了。""老师,他撞了我了。"……教室里的卫生,桌椅板凳的摆放,学生如厕、饮水,上学、放学安全,以及课间活动、同伴之间发生的磕磕碰碰等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可以说班主任工作包揽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学生活动中的琐事对于儿童来  相似文献   

13.
别来告状     
“老师,小宇又打我了。”“不是的,老师,是小志先用脚踢的我!”学生又来告状了,当班主任以来,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学生来告状。双方都有各自的理,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谁是谁非,经常把我这个当老师的也搞糊涂了。为了避免“告状”整天围着我转,我在班里郑重地宣布:别来告状!“别来告状”虽然已作为一条班规,但学生却做不到,“告状”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学生遇到一点儿小事都要来找老师呢?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告状”看上去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品质问题。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我”为中…  相似文献   

14.
付立萍 《班主任》2010,(12):25-25
进入中年级后,学生们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告状,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爱搞恶作剧,自控能力差等等。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通过思考,我决定呆取“班级点评”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带低年级的学生,发现孩子们特爱"告状"。而且告的次数和人数会随着处理频率的上升而不断递增。一、告状的原因1.喜欢听好话,希望受到老师表扬、同学关注,好表现自己低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等尚未形成,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他们为了树立威信,往往把老师当做依靠。爱"告状"通常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和重视,动机是积极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班干部,对犯错误的学生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老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要充满慈爱,胸怀博大,对学生要耐心诚恳,多了解学生,努力转化"问题学生",还要重视班级的制度建设,以此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一、师爱博大无私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有了爱,就会用伯乐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就会对学生充满信心。老师有了爱,幸福的感觉就会伴随左右。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9,(10):22-25
问题描述:我又被班主任叫进了办公室。因为数学老师向班主任告状说,我上课不但总是摇头晃脑,心不在焉,还趁她转身的时候,对着别人做鬼脸,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其实,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比其他同学爱动,而且我也不喜欢听老师讲课。  相似文献   

18.
"不要不在意我捡到的一元钱。"这句话出自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口。他对我说":上周星期三,我在操场上捡到一元钱,并立即交给了我的班主任。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对着全班同学问:‘谁掉了钱?’没人回答,到现在还搁着。班主任既没批评我,也没表扬我,我就在想:我做得对吗?"请班主任同志们不要忽略班上的小事。"对学生的爱就要爱到细节,爱得具体。"  相似文献   

19.
<正>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首因效应作用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因此很多人都非常重视首因效应。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第一次确立班委会、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主题班会、第一次组织活动……总之,非常重视第一次,这也说明首因效应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强的。记得我们班的学生在四年级时,都是十一二岁的年龄,对于"谈恋爱"是比较朦胧憧憬的,但他们还是不十分明白。在学生的一次告状中听到"×××"和"×××"怎么样了。"×××"喜欢"×××"的声音,一次次的告状都涉及男女同学的相处。自己在生气的同时也在想: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管理是爱的艺术,也是充满了智慧的艺术。对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深有体悟。自己会破的花盆李嘉新,上课爱说话、坐不稳,属于典型的"大病不犯,小病不断"型的学生。这天中午,我刚上楼,就发现摆放在我们教室门口的花盆破了。土、碎片撒了一地。李嘉新在不远处擦玻璃。见我过来,就说":老师咱班花盆破了,没人碰它,它自己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