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岩画的史料价值,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推崇者称之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贬斥者认为岩画多为"涂鸦"或"随意"之举,难以为之征信。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资料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以直观形式保存了人类远古时期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2.
岩画,是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本文在介绍中国岩画的相关知识、中国岩画题材的基础上,着重探究岩画本身具有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向文献编纂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刘向于西汉成帝时期开展的皇家文献整理活动重新审视,全面探讨其从事文献编纂活动的全过程.全书以刘向文献编纂活动、编纂思想、学术贡献及文化传承角度为切入点,提出其在整理官方藏书时采用的"校雠+编纂"模式;回望历史,以西汉政治史和学术史为背景,重新审视刘向在文献编纂工作中表露的儒学思想和济世情怀;系统总结了刘向在开启"定本时代"与构建古文献学科方面的贡献,彰显刘向在中国古代图书制度史、学科史方面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12,(3):94-94
《国学治要》是民国年间张文治编撰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的丛书。其以中国传统文献按内容分类的经、史、子、集四部为经线,从《四库全书》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桑集而成,故被人们称为“小四库全书”,是民国期间影响颇深的国学经典文献丛书。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主要通过录音、摄像、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正是通过口述史、影像史等资料的采集整理,以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专题,建设新型文献资源,保存国家记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为国存史,为民立传"的宗旨。与传统文献或普通数字文献相比,中国记忆的文献来源与获取方式、文献加工与发布方式不同,其资源采集大致经历选题策划、草拟大纲、联系对象、组织队伍、准备器材、咨询专家、现场采访、口述文稿处理、音视频资料剪辑等步骤,其中,选题策划、草拟大纲与文稿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四川书院的藏书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书院藏书事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史、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一千多年来四川书院的藏书状况、藏书管理、刻书印书和文献研究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岩画是记载我国远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从人类童年时代到当代原始部落,岩画构成了解人类历史的源泉。因此,通过对岩画的考证,从文献与史实的比较研究的角度不仅可以揭示原始人类的生产样式、经济活动、社会实践、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美学观点,以及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岩画资料对于研究社会发展史、经济史、民族史、民俗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艺术史等都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甜 《出版广角》2021,(13):91-93
中华书局出版的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一书由陕西师范大学何悦玲博士所撰写,该书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进路,条分缕析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谈及其动态发展演变,体悟其所蕴藏的中华文化精神,解析中国古代小说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密码.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1,(1):51-51
1、《20世纪中国历史学》本书以百年来中国史学中以史撰为传统的"新史学"和以史考为传统的"新汉学"的斗争和轮回为主线,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考量评估。2、《中国艺术简史》本书以图文并茂、图文互补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线索及其艺术发展的规律,高容量的知识集合,全方位的介绍中国艺术发展的历程。3、《中国民俗概论》本书的主旨是以比较详实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中国民俗"这个概念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大概的发展来历,资料丰富,又有深厚的学理分析,是一部读者面较广的  相似文献   

10.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2016年中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的唯一项目。为了助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策划并推出了"百里岩画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展。展览既是申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景观与博物馆展示相结合并体现壮族民俗历史文化的主题展览,填补了国内博物馆没有大型岩画专题陈列的空白。它的陈列思路和展示方法是基本成功的,也得到专家学者和普通观众的认可,分析、解读花山展的成与败,可以为相似的展览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