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在实 践层面实施探究性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 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中一 次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以及我们的反思。 1 教学案例(力的合成,共2课时) 首先,教师从"一桶水可以由两个力气较小 的孩子共同用力提起;也可以由一个力气较大的 人用力提起"这个例子(如图1所示)的分析比较 中提出"等效替代"、"合力"与"分力"以及"共点 力"等概念;然后,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是"探 究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分力之问的关 系"。  相似文献   

2.
高一物理教学中安排了“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学生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具体来说,就是先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已知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再  相似文献   

3.
有下面一道习题,在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得到图1所示的合力F与两个分力的夹角的关系图像(两分力大小不变),则合力F的变化范围是  相似文献   

4.
在求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共点力平衡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之类的问题中,用三角形法来描述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简便。若能合理的运用三角形法解题可以使许多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本文拟对三角形法的应用作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合力小于分力的条件平凉师范祁映宏在两个共点力合成一个合力中,许多学生往往得出结论:当两个分力的夹角θ小于90°时,合力总大于分力;当两个分力的夹角θ大于90°时,合力一定小于分力。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一、合力小于其中一个分力时θ角满足的条件假...  相似文献   

6.
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不变时,那么其中一个分力增大时,合力如何变化,这是每次在这部分教学中都要碰到的问题.我们的结论是:当两个分力夹角小于等于90°时,其中一个分力增大,合力一定增大;当两个分力夹角大于90°时,其中一个分力增大时,合力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小.下面笔者分两种情况利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生:老师.你能再谈谈什么叫合力吗?老师:好的.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有什么关系?学生:他们作用的效果相同.·老师:象这洋一个办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其中每一个力都叫分力)的合力.学生:合力我们知道了.从刚才你讲的情况来看.好象合力刚好都大于这两个分力,对吗?老师:是的.学生:能不能说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呢?老师: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学生:你能说得详…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力的合成”一节 ,在教学中要分析两个共点力大小不变 ,夹角从0°到180°变化 ,其合力大小、方向是如何变化的。为此 ,我设计制作了此投影片 ,运用投影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一、全片介绍此投影片为转动片。如图1 ,两个分力正处于垂直状态 ,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只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月牙型手柄 ,两个分力夹角随着连续减小或者增大 ,同时合力的大小、方向也随着连续变化 ,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二、制作方法以下各片长度单位为cm ,图1~4比例尺为1∶61.片框制作 :取图2…  相似文献   

9.
“合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若干分力的代数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假设F_1和F_2是两个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分力,按力学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求出两个力的代数和:F_1+F_2=F_3。如图一所示。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在分力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合力最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个分力要作用于同一点,二是两个分力夹角最小。即使多个分力也仍然满足这样两个条件,用一个物理中合力原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类比,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启示: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应善于发挥学校内部机制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时下流行的好多教辅书中,如下两题随处可见.例1 有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1和F2 ,它们合力的大小F合随两力夹角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图1       图2例2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随两个分力夹角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求两个分力F1、F2 的大小.这两道题的求解过程,在学过力的合成的知识以后,对学生来说不是难题.以第二题为例,求解过程如下:取θ=90°和θ=1 80°的两个特殊点,列出方程:F12 F2 2 =5 0 2 ,F1-F2 =1 0 .很快可以得到结果F1=3 0N ,F2 =40N .同一类型的这两道题,插图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