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城中村”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最根本利益矛盾就是“城中村”的土地产权性质的改变。因此,该项研究把“城中村”改制中土地产权问题作为关注的焦点,并以广州的实践为分析对象,探索“城中村”治理结构的转型过程及其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市化高速推进中出现的“一城两制”的城市社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为主要脉络、从利益再分配和体制转换关系中折射出来的产权与市场、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城市土地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依赖于有效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在现代城市管理体制主导下城市体制覆盖乡村管理体制、城市生活替代乡村生活的过程。对“城中村”的改造使农民失去土地 ,从而失去了与城市谈判的筹码 ,在城市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和被分化的状态 ,农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更被动、进程更缓慢。  相似文献   

3.
耿平 《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29-130
本文拟对“城中村”改造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矛盾,结合调研分析,依据河北省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研究;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中村”土地征收合法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征收过程中的法律尴尬和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最后,重点剖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与法律保障问题,并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的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的特殊社区 ,人口构成具有多元化特征 ,经济活动以二、三产业为主 ,土地利用具过渡性、多样性、动态性 ,因此存在着公共设施缺乏 ,社会治安差、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就业问题严峻等问题 ,做好“城中村”改造的村民宣传动员工作 ,制定科学改造规划 ,依法将“城中村”土地征为国有、转换管理体制 ,妥善处置集体资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海陵区"城中村"改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社会的缩影,以“亦农非农、亦城亦乡”为其典型特征。“城中村”的存在,是城乡二元体制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凸现,是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解读温州"城中村"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中村”是当代中国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社区。本试图归纳温州“城中村”的基本特征,分析“城中村”形成的必然原因和消解的艰难性,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对策措施,指出“城中村”改革的难点是村民,关键是政府。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城中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原本地处城郊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而村庄作为一个特定的聚居群落,则往往被保留下来,成为所谓的“城中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和普通的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相比,“城中村”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将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了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加速改造“城中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仲岩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6):69-71
“城中村”居民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偏低、劳动技能缺乏、文化生活落后等问题,阻碍了“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改变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能够提升其文化素质,促进“城中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中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社区。湖南中等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城中村”,对城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阻碍,因此,湖南中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从城中村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演化过程,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众存祀会系设置众存产业以祀祖的组织,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和灵活性,属于宗族之下血缘性的结合,并主要依靠契约关系予以维系,是宗族组织内部祀祖的基本形式之一.由明及清,徽州众存祀会分布广泛,数量可观,长期存在,相沿成俗,它与宗族组织在祭祀功能上是互补共存的.  相似文献   

12.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当政者的重视,而“诚”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不同时期的注释者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诚”说虽源于《中庸》,但不止于《中庸》,而是表述了各自的治世理想。因之,《中庸》“诚”说在注释者的转释中浙失其原貌。  相似文献   

13.
《中庸》是儒家经典作之一,它与《易传》一起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其“诚”的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保训》"假中"之"假"习见于传世文献,是"祭者致神"之义,"假中于河"即通过祭祀"河"得到"中"。"假中于河"之"河"是河神之谓,与传世文献中的"冥"关系密切。上甲微通过祭祀河神来凝聚人心、积蓄力量,并赋予攻打有易的正义性,"假中于河"即通过精诚的祭祀来获得神灵公正的裁决。因此,"中"就是具有公正、正义、公道含义的思想观念,"得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裁决事理。这一点可以结合"中"的功能从汤、舜、尧以及周文王的事迹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作出的“鄙俗”二字的评判,揭示出“轻重”篇在《管子》一书中的地位和性质。以此为基础,从管仲思想与《管子》“三匡”、傅玄的思想倾向、“轻重”篇是对“三匡”的悖谬亦是对傅玄思想的背离三个方面,初步解析“鄙俗”二字所蕴含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6.
华严宗四祖澄观,对称“华严疏主”。他虽曾从天台九祖湛然门下学习,一方面吸收中观、圆融之学,另一方面又批评天台的判教、性恶说、无情有性说,意欲融会禅教,使教合亡之旨,心同诸佛之心。  相似文献   

17.
成中英教授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他运用自己创立的“本体诠释学”成功地诠释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道”。他的诠释开启了对中国美学本体“境界”的理解。境界即道有显现。中国美学认定的“美在境界”,究其根本也就是“美在道”。道的生命性、有无统一性、关系性、心智性及整一性都通向境界。  相似文献   

18.
钟嵘“气之动物”之“气” ,并非如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是指“气候”、“节气” ,而是指万物以此生 ,万象由此始的元一之气 ,即“元气” ;钟嵘的诗歌生成观 ,也不是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亦本前人之说”、“本于旧说” ,它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 ,是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上古史传说中,炎帝初被奉祀为火神,后又被升格为日神,其精"朱鸟"与日精踆乌为同一物;祝融为炎帝之佐,从而亦有火神、日神的神格;"祝融"是对火正一职的尊称,而非一人之专名,重黎、吴回、陆终因相继担任火正而都有"祝融"之尊号。祝融是楚人的先祖,楚人奉祀祝融,自然也尊奉祝融所依从的炎帝,楚人以炎帝、祝融为日神,是英雄、祖先崇拜与太阳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神合一的日神崇拜。  相似文献   

20.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