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名家     
丁淦林:193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研究生童兵5月19日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浙江绍兴人。1968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锦州《锦铁消息报》担任采编工作.1981年在人大获硕士学位。1985年为人大新闻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同时攻读新闻博士研究生学位。近年来著有《新闻事业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等书。这次他的论文题目是:“马克思主任新闻思想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研究。答辩委员会由高放(人大国际政治系教授、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缪海稜(原新华社副社长,现中国新闻学院教授)、张方奇(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史学术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倒"四人帮"以后,百废俱兴.新闻史这个向来冷落的学科,也开始热闹起来.仅过了短短的五年,新闻史的科研和教育就取得了较大成绩,超过文革前十七年.就已出版和将出版的教科书、资料汇集来说,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刊史话》、《中国现代新闻史资料选辑》,暨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央广播学院合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学院的《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中国广播史料选辑》,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进一步修订,《中国新闻史稿》即将撰写  相似文献   

4.
人物介绍     
林帆(1930年生)广东中山市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原燕京大学新闻系),旋到复旦大学任教。1980年为建国后国内培养的首批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曾出任复旦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代理院长一年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学报》编委,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七、八届)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担任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上  相似文献   

5.
四月初,复旦大学新闻系部分系友在复旦大学新建文科大楼聚会,商谈成立系同学会事宜。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徐震向系友介绍了筹建新闻学院的打算和近年来新闻系教学科研的情况。到会的系友有:邹剑秋、龚心瀚、龚学平、丁锡满、严瑾、贾树枚、周瑞金、居欣如、史中兴、丁法章、沈世纬、敬元勋、陈大维、叶世涛、周珂、闵孝思、王根发、毛秀宝、吴培恭、魏永征、许锦根等,新闻系正、副教授余家宏、宁树藩、舒宗侨、林帆、叶春华、董荣华、夏鼎铭、丁淦林、李良荣等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最近恢复出版了《外国新闻事业资料》刊物。复旦大学新闻系早在一九五六年,就编译出版过《新闻学译丛》杂志,介绍了许多有关外国新闻事业的资料,其中包括外国的新闻理论,新闻史、采编经验,以及报刊,广播技术发展情况等。这个杂志在一九五七年停刊。今  相似文献   

7.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列宁与新闻事业》,受到不少读者的热烈欢迎。一些读者说,这是“雪中送炭”。该书出版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和作者赵水福、傅显明陆续收到一批来信。现将其中的一部分摘登如下: 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系教员郑保卫在给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的信中说:“近日得读贵社出版的《列宁与新闻事业》一书,受益匪  相似文献   

8.
人物介绍     
黄荣华(1934年生),浙江绍兴人,生于上海。1952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曾获得陈望道校长颁发的学行优秀二等奖。1956年毕业后留任复旦大学新闻系助教,1963年升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5年评为教授。先后开设《读报评报》、《新闻事业概况》、《新闻学概论》、《政策研究》等课程,编写出版《新闻学概论讲义》(1979年),发表过《对报纸性质问题的一点浅见》等论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撰有《政论报刊》、《同人报》等条目。 在主要从事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9.
《方汉奇文集》和《宁树藩文集》在长江新闻学院和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 ,近日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 (史论篇 )中最先推出的两本巨著。其中 ,《方汉奇文集》原拟书名为《发现与探索》(以“方汉奇新闻史文集”作为副题。现改称《方汉奇文集》)。和作者前此出版的《中国古代的报纸》、《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 )、《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一百年史》等书一样 ,这部文集闪现…  相似文献   

10.
白润生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 (下简称《纲要》 ),论述我国新闻事业迄今为止的历史,并以其发展脉络为基础,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发展厘定了可资借鉴的轨迹。这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当代新闻史的深入研究和严谨表述上,而有关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及其经验教训,而且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报刊的创办经过和发展道路,描述了其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新时期理论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如果说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之教师或集体或个人所著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通史》里关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主要的新闻教育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设有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世界新闻、新闻业务、国际报道、英语新闻写作七个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这三所大学新闻系设有新闻学等有关专业。北京广播学  相似文献   

12.
一套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形象化教材,由于出版之际未加宣传,一直鲜为人知;而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研讨会上,重新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这便是由四川大学新闻系及图书馆共同摄制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幻灯片》。  相似文献   

13.
提起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新闻界可谓无人不知。她的前身.就是创建于1929年9月的复旦大学新闻系。我国历史最悠久、名扬海内外的这所新闻教育机构.70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00多名专科生和进修生,其中有不少毕业生担任了党政部门和重要的新闻、教育与科研等机构的领导职务.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为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我国第一个记者节,为配合举办“新闻知识有奖赛”活动,由湖南日报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编写、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新闻知识 500问》一书, 9月中旬与广大读者见面。   这本共约 25万字的新闻知识普及读物,共分九大部分,均邀国内新闻院校和媒体研究所(室)的专家、学者、教授撰写--   新闻业务: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骏德教授;   新闻理论:南京大学新闻系主任丁柏铨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田中阳教授;   第四媒体:上海东方网中心主任吴谷平及萧萧、凌雄、高国营等专家,《新闻记者》主编吕怡…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12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 《宁树藩文集》出版座谈 会,祝贺宁树藩教授从事新闻教育近半个世纪来取得的学术成果、理论思考所获得的显著成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党委副书记燕爽以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专家教授丁淦林等出席了座谈会。宁树藩,安徽青阳县人,1941年就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194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文系。1949年起任教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现代革命史。1955年调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从事中国新闻史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从带硕士生到博士生数十人,为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家认为,宁树藩教授自1955年…  相似文献   

16.
传媒名家     
舒宗侨,1913年出生,湖北赤壁市(原蒲折)人。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35—1937年任上海《立报》记者,后担任重庆《中央日报》、《扫荡报》编辑和编辑主任。1942年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任主编,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副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为庆祝我国第一个记者节,为配合举办“新闻知识有奖大赛”活动,由众多专家学者合著的《新闻知识500问》一书,已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共约25万字的新闻业务论著,共分九大部分,均邀国内名牌新闻院系和媒体研究所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撰写——新闻业务: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骏德教授;新闻理论:南京大学新闻系主任丁柏铨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主任田中阳教授;第四媒体:上海东方网中心主任吴谷平及萧萧、凌雄、高国营等专家,《新闻记者》主编吕信然及主任编辑贾亦凡;国外传媒: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8.
应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新闻学院史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赵永华副教授于2011年4月16至17日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第七届中俄大众传媒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50余位新闻传播、国际关系,以及外交、公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人物介绍     
刘海贵(1950年生),江苏兴化人。70年代初在安徽务农,数年后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教书至今。89年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获法学硕士学位。97年晋升教授。历任专业主任、副系主任、院党总支委员等职,现任新闻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校高评委员,市新闻职称高评委员,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及数家新闻单位顾问、特约研究员。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和上海市育才奖。  相似文献   

20.
人物介绍     
陈桂兰(1944年生)江苏如东人。196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在军垦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后历任合肥晚报记者、编辑,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合肥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复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职,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等职。曾采编新闻稿件数百万字,获全国优秀广播新闻二等奖、电视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