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2.
当前,舆论监督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然而,起诉媒体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媒体在进行正常的舆论监督时经常被官司所困。新闻业人士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舆论监督为何如此之难?但毕竟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毋庸讳言,作为地方党报的舆论监督,由于媒体是在本区域上的同地实施舆论监督,与上级媒体相比,搞新闻舆论监督难度相对加大,也就是常说的监督难、难监督。这也是一些地方党报曾设有舆论监督版面或栏目渐渐被取消或淡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由于被监督单位设置的种种障碍,被监督个人的无理取闹,常常使得一些舆论监督新闻胎死腹中,舆论监督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尤其对于地方媒体来说,面对的制约因素更多,舆论监督常常会陷入尴尬的状态。所以,开展舆论监督并促成问题的实际解决,媒体的一己之力是相当薄弱的,必须动员各种可以聚合的资源以增强监督效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借力而行。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上呈现的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一旦提到舆论监督,受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批评。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被媒体披露出来,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给被批评的个人和集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无端的损害。所以,媒体一定要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平衡,保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如今,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平衡报道"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笔者认为,所谓平衡,不仅包括监督与被监督的平衡,还包括内容的平衡和感情色彩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阳光热线》开创了一条媒体与政府行政部门联手经常陆地实行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执政、执法部门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者,既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又要和媒体一起监督其下属单位和人员。被监督对象的主管部门和上级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合作者、同路人。《阳光热线》把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集于一身,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合力。有效解决了常规舆论监督模式的难题,做到了监督者满意、被监督者满意、领导满意、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珏  王芙蓉 《新闻传播》2009,(10):116-116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加强,有利于优化舆论监督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对引导新兴媒体舆论监督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原因、途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媒体的腰杆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功能之一,常常被读评判为媒体的“腰杆”,舆论监督的力度则被形象地用来比喻腰杆的硬度。媒体的腰杆是否有一定的硬度,成了读评判一个媒体是否有影响力、是否有政治经济实力、是否对社会负责任的多元标准。同时.媒体的腰杆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主流人群的心理承受力也是许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粟幸福 《东南传播》2015,(1):123-126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在我国有坚实的法理依据。新闻评论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考察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发现因我国媒体体制桎梏、地方媒体资本匮乏、传播理念偏差等原因,地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明显不足。地方媒体评论可以通过因时因地的考察、题材的多元化、观念改变等改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0.
如今,公民法律意识日渐增强,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导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可以说,这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利器,由于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对社会不良行为杀伤力大等特点而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舆论监督更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在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媒体激烈竞争、同城捉对厮杀的环境下,一家媒体舆论监督开展的好坏,甚至会被读者上升到衡量一张报纸胆识与水平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热办栏目,因为舆论监督既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又能增加媒体的受众率。然而,由于舆论监督属于新闻评论体裁,媒体大都沿袭使用说教式的冷硬面孔模式。辽阳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时空》是主打的龙头舆论监督栏目,至今已经开办12年,在每天早上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语境下,舆论监督涉及到执政党和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是统一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具体社会语境的约束,在不同社会语境里,舆论监督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意义,也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中国舆论监督面临的压力和动力的基础上,揭示当前舆论监督的内在机理,提出只有明确执政党和政府、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解决舆论监督难题。  相似文献   

14.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在受众中长期形成的信任感和权威性,是媒介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和能力。公信力不但决定了一个媒体所影响的受众面,更决定着它影响受众的程度与效度。毫无疑问,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舆论监督是媒体赢得公信力的利器。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其它媒体比较,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一直是很高的。然而,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电视舆论监督正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电视舆论监督公信力的危机?如何重塑电视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媒体有一种普遍认识,感到舆论监督难度越来越大了,舆论监督难搞成为围绕媒体和记者的一大难题。许多地方在群众最需要伸张正义的时候,媒体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舆论监督难搞,难就难在有很多干扰和阻碍,有来自上级领导和地方领导的,有来自被监督对象的,也有来自方方面面关系网的。有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视媒体为洪水猛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报道,一向是媒体眼中的"烫手山芋"——没它不行,有它麻烦。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舆论监督报道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必须做好的重要新闻报道之一。而为了避免明确的点名批评会引起被监督者前来"闹事",给工作带来被动,于是一些媒体便"创造"出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而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又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不单纯是媒体的责任,更是百姓、社会、时代对媒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通过媒体作用表达民意、反映民情,具有覆盖面广、影响面大的特点。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不怕上告,就怕见报”的说法,说明了媒体的公开曝光不仅对社会腐败具有惩治作用,而且对不良思想道德和行为也具有揭露、批评作用。但是,舆论监督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监督的效果和媒体的形象。一、当前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1、监督过于随意。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种职业行为,媒体要对所发布的事实承担责任。但在实际运作中,对某种社会现象是否开展舆论监督,怎样开展舆论监督,基本上是由媒体或记者自主决定,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程序、把关比较严的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方面可能比较严谨;程序、把关松散的媒体,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中,舆论监督比较难搞,其原因一方面来自某些人对舆论监督的片面甚至歪曲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媒体和记在舆论监督中出了一些偏差,对舆论监督缩手缩脚,如履薄冰。媒体和记如何担负起舆论监督的应有责任,更好地开展舆论监督,让党和人民满意,本从《焦点访谈》的成功实践一窥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20.
辰目 《传媒》2012,(2):1
正在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在讲到营造"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维护稳定"的氛围时,提出要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反对破坏性监督"的问题。这引起了传媒界普遍的关注。舆论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责,也是诸种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舆论监督的媒体,其生存状态是不难想象的,舆论监督与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